第211章 以商謀國

字數:4501   加入書籤

A+A-


    燭火在姬長伯眼中跳動,映出深潭般的野心。
    他指尖輕叩案幾,發出規律的輕響。
    “買下國璽,再問賣國……”姒好掩口輕笑,“王上此舉,怕是周天子聽聞都要驚得摔了圭臬。”
    “周室?”姬長伯嗤笑一聲,指了指一旁的中原輿圖,“如今鎬京政令不出王畿,天子賜胙肉都要看晉、楚臉色。這禮崩樂壞之世,寡人不過順勢而為。”
    他忽然執杖在鄭國位置圈了圈“鄭國倒向楚國,實乃昏招。楚人狼子野心,豈會真庇佑中原國家?不過是要個北進的跳板,鄭國亡否與楚國何幹?隻怕到時鄭國危急,楚國會第一個撲上去咬一口!”
    竹杖又掃過宋國“宋公以為仗著齊國就能做盟主?待齊國內亂再起,中原諸國失控,第一個出事的就是這盟主宋國,沒有盟主的實力卻得了盟主的名頭,德不配位啊。”
    竹簡被推到一旁,姬長伯的目光凝在地圖西側“秦晉之好?嗬,河西之地他們爭了百年,遲早要見真章。而孤——”竹杖重重點在上庸,“要在這裏開條新路。”
    如花恰此時呈上熱湯,聞言詫異“上庸北接秦嶺,南臨漢水,四周皆有高山阻隔有何通路?”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姬長伯蘸著茶水在案上勾勒,“賈逵既已吸引流民南渡,下一步就該讓中原諸侯瞧瞧,蜀錦不僅能做衣裳——”
    他突然揚聲“如意!傳令將作院、工部和戶部,抽調民夫,用新式火炮開山劈石,三個月內打通上庸至中原的商道。再令賈富組織商隊,準備運三千匹蜀錦去鄭國。”
    “鄭國正鬧饑荒,本就困苦怕是無錢買錦……”如意遲疑道。
    “不要錢。”姬長伯眼中精光一閃,“換人。一匹錦換一個工匠,三匹錦換一個識字的士子。若遇鑄劍師,十匹錦也值得!”
    待如意領命而去,姒好忽然輕歎“可惜那霹靂炮故障未除……”
    “所以我們需要從中原換取更多的匠人!”姬長伯推開窗,任夜風灌滿衣袖,“中原戰火連綿,多少能工巧匠顛沛流離。這些人落在諸侯眼裏隻是耗糧的累贅,於漢國卻是無價之寶!”
    姒好聞言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竹杖叩擊輿圖的餘音尚未散盡,剛剛準備停下休息的漢國國家機器隨著姬長伯一聲令下再次轟然轉動。
    旬日之間,來自將作院的大匠、工部的算學家、戶部的錢糧官,以及從各郡縣征調的三萬民夫,如同匯入大江的支流,浩浩蕩蕩集前往漢中,然後乘船順漢水而下,結於上庸城外。
    上庸,這座扼守秦巴山脈、俯瞰漢水穀地的邊城,霎時成了巨大的營壘。城外連綿的工棚如同新生的菌落,炊煙與塵土終日彌漫。江邊新設的碼頭吞吐不息,來自蜀地的糧船、巴山的竹木、漢中的鐵器,在此卸貨,又裝上開鑿出來的石料返程。
    將作院大匠公輸淳,一個雙手布滿老繭與刻痕的老人,站在新立的望台上,麵對層巒疊嶂,眉頭鎖得比山褶還深。
    “王上要三個月……此非人力所能及!”他對著前來督辦的如意慨歎,“此段秦嶺餘脈,岩堅如鐵,古棧道遺跡皆在雲霧之上。尋常斧鑿,十年難通!”
    如意不語,隻抬手示意。身後兵士掀開苦布,露出十數尊黝黑的物事——正是改良後的新式火炮,炮身較以往更顯粗短,膛線隱現寒光。
    “此非用以攻城,乃為開山。”如意聲音平靜,“王上旨意以火破石,以人繼之。遇堅壁,則炮火轟之,震鬆岩體;遇險隘,則懸索鑿之,步步為營。人力非無窮,然巧思與火器可奪天工。”
    策略既定,浩大工程就此拉開慘烈序幕。
    炮聲首先打破了山林的亙古沉寂。
    轟——! 轟——!!
    巨響在山穀間反複碰撞、回響,驚起漫天飛鳥。每一聲轟鳴,都意味著一段山崖在硝煙彌漫中顫抖、龜裂、最終崩塌,巨石裹挾著碎屑,如洪流般傾瀉而下。炮隊由軍中老練炮手操持,測算方位,裝填火藥,每一次發射都力求最大程度地鬆動岩層。
    炮火稍歇,便是民夫的戰場。
    他們如同蟻群,冒著尚未散盡的硝煙與墜石的風險,蜂擁而上。鐵釺鑿入炮火撕裂的裂縫,號子聲震天動地,巨大的滾木被數十人推動,將裂開的巨石撬離山體,推下深淵。汗水、塵土與偶爾的血跡混合在一起,浸透了他們簡陋的麻衣。
    險峻之處,棧道工如猿猴般懸於千仞絕壁。腰間纏著粗麻繩,手持鐵錘鋼釺,在幾乎無處立足的峭壁上一點點鑿出孔洞,插入橫梁,鋪設木板。時有繩索磨斷或失足墜落者,淒厲的慘叫很快便被山穀的風聲和工地的喧囂吞沒。
    戶部設置的粥棚日夜不息,確保米糧供應,隨軍醫官在工棚區穿梭,處理著砸傷、崩傷和熱毒。工部的算學家與測工則奔波於各段工地,核對圖紙,測量方位,確保商道在如此野蠻的開鑿中仍能保持大致平直,避免走入絕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傷亡與困難每日都在發生。岩層比預想更硬,雨季的山洪衝垮了剛剛成型的路基,民夫中亦有怨言與疲憊。消息傳回宮中,姬長伯隻批複八字“撫恤從優,工期不改。”
    壓力之下,公輸淳與工匠們迸發出驚人的智慧。他們改進了火炮的用量,以更少的火藥造成更有效的崩塌;設計了更穩固的懸空支架係統;利用水力驅動巨錘粉碎巨石……工程的效率在血淚與智慧的澆灌下,緩慢卻堅定地提升。
    與此同時,賈富組織的龐大商隊已開始準備漢國特產,其中三千匹光澤絢爛的蜀錦已經蓄勢待發,隨後商隊通過尚且崎嶇難行的舊道,先行抵達了饑荒蔓延的鄭國。
    鄭國境內,此時已經餓殍遍野,人心惶惶。
    華麗的蜀錦在此地顯得如此不合時宜,卻又如此誘人。
    賈富並未入朝堂,隻於市集立帳,公然宣告“漢王仁德,知鄭國饑饉,願以蜀錦易人。一匹錦,換一匠人;三匹錦,換一識文斷字者;若有鑄劍大師,十匹錦即刻奉上!”
    起初,鄭國貴族嗤之以鼻,認為這是天方夜譚,蜀錦聶美麗,但卻不能果腹,在這饑荒的年景,誰還會要那蜀錦?
    但饑荒不等人,家中存糧耗盡,精美的錦緞既不能果腹也不能禦敵。
    很快,第一個小工匠被家人領著,顫抖著換走了一匹蜀錦,隨後用這蜀錦從貴族手上換到了足以讓全家度過數月饑荒的糧食!
    消息如野火般傳開。
    為了活命,為了家人活命,無數匠人、破落士子,甚至一些掌握特殊技藝的官奴,紛紛湧向賈富的營帳。
    青銅匠、陶工、木匠、識得百草的醫者、精通籌算的門客……他們帶著對故土的眷戀與生存的渴望,登上了漢國西去的馬車。
    偶爾有一兩位白發蒼蒼的鑄劍師出現,立時便引起轟動,被賈富奉為上賓,以十匹重錦禮送而去。
    人群聚集在賈富的商隊之中,然後有序的沿著剛剛開拓、尚且塵土飛揚的新商道脈絡,逆向流入漢國。
    他們沿途所見,是震耳欲聾的炮火,是懸於絕壁的夫役,是漢國以驚人意誌劈開群山的壯闊場景。驚駭之餘,一種對於這個西方之國強大組織力與野心的模糊認知,悄然生根。
    三個月期限將至。
    一條蜿蜒卻堅實的新商道,終於如同巨斧劈開的裂痕,貫穿了莽莽秦嶺,將上庸與中原邊緣緊密相連。它或許還不夠寬闊平坦,但已足以讓滿載貨物與希望的馬車隊伍通行。
    姬長伯站在新落成的隘口關樓上,夜風獵獵。身後,是燈火通明、正在快速吸納中原流散技藝的漢國工坊;身前,是通往廣闊卻混亂的中原的漆黑孔道。
    “路,通了。”他輕聲道。
    三個月後,當第一支從漢國新路而來的龐大商隊出現在鄭國新鄭街頭時,滿城轟動。
    不僅因那些流光溢彩的蜀錦,更因商隊帶來的成車的糧食,成車的金銀!這些都可以換,隻要是工匠,是士子,都可以換!
    恰逢鄭國大旱,國庫空虛。鄭公望著呈上的蜀錦樣本以及漢國產的上好粟米,最終咬牙下令“準漢商設招賢館,廣招賢才!”
    喜歡夢回春秋當大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夢回春秋當大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