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轉機

字數:4390   加入書籤

A+A-


    林翊既到了山門下,也不等明日,當即遞交了拜帖。而後耐心等待,欣賞寺內樓閣殿台。
    可能是大理偏安一隅,段氏皇帝們都很佛係,往往上位不過幾年,就到天龍寺避位為僧。
    所以天龍寺在大理地位崇高,寺內規模宏大,構築精麗。
    不過半刻鍾,林翊聽見一陣腳步聲,抬頭看去,就見一群僧人迎了上來。
    “林掌門光臨天龍寺,貧僧本因有失遠迎,還乞恕罪。”
    林翊回禮:“見過本因方丈。”
    段氏先祖原是中原武林人士,雖在大理得國稱帝,也堅守中原武林的規矩。
    華山派乃中原武林名門,掌門親至,天龍寺自不敢怠慢。
    而且近幾月來林翊連做了滅明教、救五大派兩件大事,名震江湖,這等英豪前來拜山,也是天龍寺的榮幸。
    本因方丈一路將林翊引到寺內迎客之殿,分賓主坐下,用過茶水閑談後,才問明來意。
    林翊行了一禮,正色道:“不瞞本因方丈,我今日前來貴寺,是有一不情之請,還請方丈引薦貴寺枯榮大師,我再當眾告知。”
    本因吃了一驚,枯榮在天龍寺中輩分最高,麵壁幾十年不見世人,連段氏子弟都未必得知,林翊是如何知曉的?
    林翊言辭懇切,態度友善,本因當然無法拒絕。
    又想他身份地位,還以為是江湖大事,更不敢怠慢,當即親自去通傳,得到首肯才帶著林翊前去。
    林翊留意著地形,直至進入一樸素的鬆木大屋內。
    林翊進屋,見木屋內有四個老僧盤坐,其中一人麵壁背身而坐,他知曉這人便是枯榮。
    他坐於蒲團之上,無一句閑話,枯榮開門見山問道:“林掌門見我,是有何事?”
    林翊在路上就打好了腹稿。
    “五嶽劍派,皆是以劍立派,我雖年輕,卻先習得五嶽各派劍法,又見識武當、峨嵋等派劍招,互相印證,融會貫通,劍道也已臻化境。”
    “光明頂上,襄陽城外,敗盡天下英豪,未嚐一敗……”
    林翊乃中原武林巨擘,鼎鼎有名的正道英雄,這般人物,當然不會自吹自擂,弄虛作假。
    如今聽他娓娓道來,天龍寺群僧都是豎耳傾聽,隻感歎他少年英雄,武學天賦震鑠古今。
    “想來當世劍法宗師,少有人能勝過我,我知隻有二人,武當派張真人、華山派前輩風清揚。”
    群僧緩緩點頭,深以為然。
    張三豐名震天下,自不用多說。
    風清揚歸隱多年,如今江湖知之甚少,但群僧都是年餘六七十的老人,不會不知他名頭。
    “一日有緣,在華山玉女峰思過崖上,得見風清揚前輩,論及天下劍法,風太師叔推崇他所學的獨孤九劍為天下第一劍,貴寺六脈神劍為天下第二……”
    群僧聽聞,一時與有榮焉,但也同時想道:“風清揚又沒見識過六脈神劍,他怎知六脈神劍不如他的獨孤九劍?”
    林翊繼續道:“那日我與風太師叔交手,獨孤九劍果然名不虛傳,一劍便有三百六十種變化,以無招勝有招,破盡天下武功,實在是名不虛傳……”
    群僧聽聞,都是驚奇深思,林翊又道:“此戰過後,我才知我劍法雖高,但亦未到盡頭——所以今日拜訪貴寺,隻求一觀天下第二的六脈神劍。”
    林翊“圖窮匕見”,要看六脈神劍,群僧都一片啞然,心中一驚,又覺理所當然。
    枯榮平靜地道:“風清揚乃華山派前輩,林掌門為何不去學他的天下第一劍?”
    林翊苦笑一聲:“大師豈不知華山派劍氣之爭?劍氣兩宗血海深仇,無法化解。”
    “先師有一頑徒,名為令狐衝,其人被逐出師門,他便是風太師叔選的傳人。”
    這都是事實,隻是先後順序改變了下。
    林翊繼續道:“我當然知曉段氏有祖規,六脈神劍不傳外人。但當年王重陽為除惡揚善,用先天功換得同樣不傳外人的一陽指。”
    “有此先例,我請以《九陽真經》換得六脈神劍。”
    “此經與《九陰真經》相比,絲毫不落下風,若論內功修行,猶在九陰之上。”
    “少林、武當、峨嵋,三派所修九陽功,都是源自《九陽真經》,為其中一小部分。”
    “我也聽說有異族外敵,吐蕃大輪明王覬覦六脈神劍,我願為貴寺前驅,退此大敵。”
    九陽雖珍貴,但林翊也不心疼。
    此經十分獨特,若一心想修出上乘內功,往往進度緩慢,隻有心性極佳之人才能大成。
    而且大成之後,亦有泄氣的風險漏洞。
    想修到林翊這種圓滿境界,幾乎不可能……
    群僧互視一陣,都十分心動,連枯榮大師都沉默下來。
    林翊不僅有理有據,還誠意滿滿,如他所說,這九陽真經的價值猶在六脈神劍之上。
    本因道:“師叔,林掌門遠道而來,心意至誠,咱們該如何回應,還請師叔見示。”
    他這話,已有勸說枯榮的心思。
    其餘三名老僧也紛紛開口。
    枯榮一陣沉默,緩緩說道:“林掌門誠意至極,本不容拒絕,但六脈神劍乃段氏不傳之密……林掌門旅途辛苦,待敝寺設齋接風。”
    此話便是拒絕了,林翊也無可奈何,心中歎息一聲。
    如何換出六脈神劍,他早就想好,並且打磨過話術。
    先拿獨孤九劍壓六脈神劍一頭,讓群僧心生不服,有意氣之爭。
    然後是一燈換出一陽指的先例,再用珍貴的九陽相換,答應解決鳩摩智。
    可謂是一環套一環,連本因眾群都心動不已,開口相勸。
    但枯榮這老頑固油鹽不進,任你巧舌如簧,他都不為所動,讓人無計可施。
    今夜已晚,當然在天龍寺留宿。
    本因親自將林翊送到客房,用過齋飯,一夜無話。
    第二日,林翊睡到巳時才起,便欲要拜別本因,下山而去。
    不曾想本因已在門外等候:“林掌門,枯榮大師有請。”
    林翊一愣,難道事情有轉機?
    不過以這些僧人的脾氣,昨晚既然拒絕了,今天就不會後悔,想來是發生什麽事了。
    林翊隨著本因又來到那木屋之內。
    隻見屋內有三人等候,但不是昨晚坐禪的幾名老僧。
    枯榮依舊麵壁背坐。
    一旁還有兩人,一人也是老僧,慈眉善目,麵色紅潤,雖蒼老但精氣神很好;
    另一位不是僧人,中年男人,國字臉,濃眉大眼,相貌威武,衣著豪奢,神色間全是富貴尊榮之氣。
    林翊坐下,那兩人先自我介紹。
    “貧僧法號一燈……”
    “大理段氏,段正明……”
    林翊吃了一驚,竟然是一燈大師,和大理國如今的皇帝保定帝!
    此二人相聚,定是有大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