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元年式
字數:3643 加入書籤
陶國振隨後又在百三十步的距離,連發八銃。
按照《紀效新書》的考核標準,鳥銃的考核以九發為額,對著百步外高七尺、寬二尺的靶子進行射擊,九中者為超準等、八中者為準上上等、七中者為準上中等,以此類推。
當然這隻是毫無外部壓力的射擊情況,而且打的是固定靶,真到了戰場上,能夠保持平常訓練的一半水準就足以稱之為精兵了。
陶國振在百三十步的距離九發七中,這個結果讓韓林等人大為驚訝。
要知道,這個距離足足將考核所規定的距離推進了三成,尋常的鳥銃九發中一就算是天大的運氣。
隨後,陶國振又開始試射魯密銃,魯密銃的標準靶子距離在一百三十步。
陶國振直接將靶子的距離挪到了百五十步,這次是九中八發,仍保持了一個極高的精準度。
韓林將陶國振叫了過來,笑著問道:“國振,這新式銃感覺如何?”
陶國振對於手中的兩杆銃愛不釋手,摩挲著木質的銃托,開口道:“回大人,不管是鳥銃,還是魯密銃都要比原來的舒適和準度不少,且這銃管厚實,內壁光滑,可多加一錢的藥量,如此便能將擊發的距離向前再推二十步。”
韓林點了點頭。
蒙古人的騎兵走的是輕騎漫射的打法,逐漸遊走壓縮戰略空間,讓敵人慢慢減員直到最後崩潰。
而女真人雖然也有輕騎漫射的打法,但更加野蠻,百步距離放弓遠程壓製,五十步左右開始緩衝,三十步則全速衝擊,最後到五步時抵麵而射,當然如果有楯車配合,則在三十步下馬步戰。
如果單兵作戰的話,在女真人從壓製到抵麵能夠銃一到兩輪,而如果增加二十步的距離,則能多放一輪銃,讓敵方再多增一些傷亡。
可以說這次的優化和改進不小。
“也別光說好的,說說你覺得還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身邊一個頭發花白,身子顯得有些岣嶁的人同樣在仔細地聽著,這人就是本次這二銃的工匠丁七,在陶國振試銃的間隙,他也被韓林叫到了練銃場上,來一起觀摩。
丁七今年已經六十有三了,原來是薊鎮火器局的銃匠,他家本來就是匠戶,十二三歲就跟著家裏製銃,戚繼光總督薊州四鎮練兵事時,對於火器十分看重,製造了大量的火器,丁七年輕的時候還見過他。
戚繼光去職以後,薊鎮火器局的日子每況愈下,當時賴麻子奉了韓林的命,大力搜尋能工巧匠,丁七便是這個時間段被賴麻子找到。
在安家銀、月俸、獎金等多重許諾下,已經窮得直呲牙的丁七自然知道該怎麽選,因此帶著一家子來到了樂亭定居。
而樂亭營也沒失言,由於他經驗豐富,給了他一個高級銃匠的頭銜,月俸到了二兩,這已經是戰兵營小旗的薪俸標準了。
聽到韓林的詢問,陶國振不假思索地道:“重,鳥銃還好,魯密銃本來就重,這新款的魯密銃比以前還要重上不少,多舉一會兒,手腕就有些承受不住,槍口搖晃的厲害,對瞄準不利。”
這個看法和韓林的一致,如果說鳥銃的重量還算是在能接受的範圍,那麽魯密銃就有些難以接受了。
“要造得輕一些,也不是沒有辦法。”
見所有人都看向了自己,丁七低下頭略微想了想,便開口道:“現在鳥銃和魯密銃的銃床用的都是樺木,如果換成鬆木的話,能將銃床的重量降兩成。”
“缺點肯定也不小罷?”
韓林問道。作為一個幾乎在薊州火器局幹了一輩子的銃匠,韓林相信他的判斷,樺木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是,樺木細密性韌,鬆木則軟而耐腐。如果用鬆木替換樺木的話,木床在磕碰之下易損。”
韓林想了想,問了一個看似不相幹的問題:“銃筒的壽命幾何?”
“新銃還沒試過,若是舊銃,約八百發到千發之間,但誰也不會記自己的銃到底放過多少發。”
樂亭營都是脫產兵,訓練任務極重,單兵每個月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練銃,按照每人訓練二十發來算的話,大概能持續五個月,戰時可能會更短。
“如果按照這個算法,那就是每五個月作一次檢修更換,五個月的時間,除非他們抱著啃,否則也壞不到哪裏去。”
眾人聽聞都笑了起來。
不過,馬上金士麟便提出了一個問題:“五個月就要更換,軍器司跟的上麽?”
茅元儀道:“用了水力和風力以後,日夜輪轉,造銃管的速度比以往大大提升,單一鑽頭月可產銃管三十支,不過通過齒輪聯動,一個水力鑽可以帶鑽頭十根,不過冬日上凍,隻能用風車,若是所有風車水車全力生產倒是能跟的上,但可就別想幹別的了。”
韓林點了點頭:“現在水車、風車還是少了一些,明年可以多建,先全力供應軍需。”
單價水車風車其實占地並不多,主要就是造價太高
略微思忖了一下,茅元儀苦笑著說道:“倒是可行,主要是女財神那邊批也不批。”
茅元儀和王徵已經完全融入到了樂亭營的生活中來,他本來就是個富二代,花錢大手大腳的,被何歆卡了幾通預算以後,才收斂了一些,而且他本身就對何歆有意,老怕唐突了佳人。
韓林似乎看出了他的窘迫,促狹道:“這一點先生可就不如高勇的那個大老粗了,他可是每次申報巴不得能跟何主事多待一會。”
聽到情敵的名字,茅元儀哼了一聲:“他個丘八,哪裏解得了風情。”
韓林搖頭失笑,將話題拉了回來:“既然如此,那便每半年對火銃做一次修補,同時爭取明年每月造出一架水車風車來。”
“這個就到時候看王老的了。”
韓林又轉過頭對丁七道:“丁七,你做得不錯,這兩杆銃目前來看比以往要精進不少。”
“不敢當,不敢當,改進一事非小人一人之功。”
丁七連忙擺手道。
“一會我寫個條子,你去戶房支百兩銀子,給這次參與改進的工匠們都分了。”
丁七大喜過望,連忙跪下叩首:“謝大人!”
“就先按照這次改進後的火銃大批打造,這名字嘛……
“就叫元年式!”
喜歡鐵蹄哀明請大家收藏:()鐵蹄哀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