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車訓
字數:3313 加入書籤
“第二連,駐車!以長蛇陣連車!”
樂亭營西五裏是一片鹽堿荒郊地,十六輛偏廂車正緩緩向前,站在車上,著了甲胄的孟滿倉聽到哨響以後立馬對著自己管轄的兩輛大偏廂車大聲吼道。
一陣“籲”地喊聲響起,拉著偏廂車的挽馬被車夫喝停,隨後十來個車營兵繞到偏廂車的兩旁,扯住車廂兩邊的鐵把手,將裏麵的車扇給拉了出來。
車扇形如屏風又似折扇,內以厚實的木板為骨,外麵裹了牛皮鐵皮,每扇之間都以粗壯的繩索相連,平時折疊起來放置於車內,遇到緊急情況,則將其拉出來,車與車串聯起來,由此就形成了一道牆。
“快點!再快點,太他娘的慢了,都沒吃飽飯是怎地?!”
孟滿倉按著腰間的刀把,連踢帶踹地催促手底下的十來個人。
眼睛不斷瞄向中間主車上號旗,等地下一步命令。
過了半年,他小腿上的傷勢已經痊愈,剛剛歸隊立馬就被陶國振要到了新組建的車營,並被任命為第二聯的聯正,車營兩車為一聯,配十六個人,軍官有三人,除了他以外,還有兩個管車的車正,另有官馬兩員,專管騾馬、挑夫一人,專管火藥器械。
剩下十個人中五個為正兵,專管佛郎機、威遠炮等火炮,五個為奇兵,配備鳥銃、長刀、藤牌等遠近武器。
在他們前方一裏多,百十個車營所屬的騎兵,正在做接敵狀,星散團聚,走得仍是蒙古人曼古歹的射法,逡巡當中,連珠快箭不斷紮在作為假想敵的草人和木板上麵,發出“噗噗”地聲響。
掛了炮的偏廂車車體十分沉重,一字的長蛇陣忙活了半天才被連接起來,一陣鼓聲車營所屬的騎兵在主車上的旗幟揮動,立馬打了一個呼哨,向左翼撤走。
漆紅的主車旗下,陶國振“噌”地將自己的佩刀抽了出來:“陣前三百五十步,威遠炮先發,佛郎機後至,放!”
“轟轟”兩聲炸響,車營正中的兩門威遠炮,率先激發,兩枚炮子呼嘯著向前飛去,炮口的白煙剛剛騰起,緊接著便是一陣此起彼伏的炸響,佛郎機也跟著激發。
威遠炮其實就是改良款的大將軍炮,裝藥一斤,可以將三斤重的大炮子打到二百至二百五十步,若再加二兩的發藥,射程便可增加至三百步,要是不怕死,直接裝兩斤的藥,甚至能打到二到三裏。
佛郎機配備因為配備的是子母銃,裝填的速度很快,不久以後又是一輪齊射。陶國振舉起手中的單筒遠鏡,影影綽綽地看到三百多步以外,草人和木板已經歪倒一片,有兩個草人甚至因為熾熱的彈丸被點燃,冒起了火光。
陶國振將遠鏡拿下又用肉眼去觀望,心中感歎這個能遠距離進行觀察的遠鏡,實在是個好東西。
微微的點了點頭,陶國振再次沉著的下了命令:“敵近百五十步,奇兵鳥銃拒敵,正兵裝填待令!”
孟滿倉作為聯正也在車上向前觀望,不過他手上可沒有遠鏡,這東西十分珍貴,目前隻下發到把總一級的手裏,已經有輔兵將新的草人木板放在了陣前一百五十步的距離,孟滿倉大喊地指揮著手下的奇兵進入射擊孔。
射擊孔開在車扇上,呈梅花狀,大的可以將銃管伸出去,小的則可以讓人躲在後麵觀望射擊。
見準備的都差不多了,陶國振醫生大喝:“齊射!”
鳥銃火炮同時炸響,劈裏啪啦地聲音不斷擂擊人的耳膜,有兩匹挽馬經不住如此大的聲響和刺鼻的火藥味,碩大的馬頭一揚,直接將夯在地上的木樁連根拔起,撒開蹄子嘶鳴著逃向遠處,看管其的車夫在後麵緊追不舍。
麵對著突如其來的異動,陶國振隻是冷冷地看了一眼,隨後便收回了目光。
“敵近七十步,自行擊發!”
鳥銃手每個人的裝填速度都不太一樣,這樣的距離下,齊射反而會拖慢速度。
一輪鳥銃過後,奇兵還拿起蹶張弩,向外射了一輪。
“正奇合兵,近戰接敵!”
聽到命令以後,正在操作火炮的正兵紛紛與自己的奇兵隊友匯合在了一起,奇兵三人做藤牌手,兩人做兩人镋鈀手,等人集合的都差不多了,先是一輪梭鏢向外投擲,隨後車夫和挑夫便取下鐵質的門閂,一道可以出入的門,便在車善上顯現。
當然,這道門一般情況下是不開的,等其開時,要麽到了生死存亡之際,要麽就是敵潰追擊之時。
“殺!”
衝天的喊殺聲中,結為小隊的車營奔了出去。
反反複複的演練一直到日落時分才停止。
“二聯今日驚了兩匹馬,官馬看管不嚴,車正、聯正連坐,一會回營以後,繞校場五周。”
孟滿倉揉了揉鼻子,臉色淒苦的道了一聲:“是!”
這已經是他第二次挨罰了,與戰兵營相比,車營更加注重配合,而且軍律更為嚴苛,隻要一人犯錯,其上官都要連坐。
歸營以後,陶國振叫來車營的協管文書,開始口述今日訓練的總結。
這是韓林新製定的一項規矩,無論是訓練還是作戰,等結束以後都需要進行總結,一方麵是加強自己的認識,另一方麵這些總結也會匯總到一起。
韓林想要做一份作戰和訓練手冊,等日後下發到隊伍當中,以實實在在的例子教導戰兵,並且讓各種行為更加規範化和標準化。
雖然各級軍官都已經進入到營學當中讀書識字,但這些人都已經歲數大了,和孩子們的記性根本沒法比,往往教了西忘了東,更何況,他們每個人還有很多的軍務要處理,在讀書識字上所投入的時間並不多。
想了想,韓林便從軍衙當中抽調了書辦,派到各把總的手裏,以後往來的公文處理和操訓作戰日常,都將由書辦協助主官去完成。
與高勇、楊善、徐如華他們相比,陶國振是從戰兵當中火速提拔起來的,因此對於韓林的敬畏之心更強,韓林所交代下來的事他都一絲不苟的去完成。
陶國振一點一點地將自己的心得讓書辦記下,明日一早這份訓練日報就會擺在韓林的桌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