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薛懷義-不戰而勝

字數:4232   加入書籤

A+A-


    薛懷義率軍抵達邊疆後,望著眼前廣袤無垠、黃沙漫天的景象,心中深知此次任務的艱巨。營帳之中,氣氛凝重,將領們圍坐在一起,商議著破敵之策。薛懷義眉頭緊鎖,目光堅定地說道:“諸位將軍,突厥凶悍狡詐,我們不可貿然行動。先派人打探其動向,摸清虛實,再做打算。”眾將紛紛點頭稱是。
    幾日後,派出去的探子快馬加鞭趕回營地,單膝跪地,急切稟報道:“薛元帥,大事有進展!據我們多方打探得知,突厥內部正因爭奪汗位而產生嚴重分歧,各部落之間矛盾重重,局勢劍拔弩張。但即便如此,他們仍未放棄對我大唐邊境的侵擾,且似乎在暗中集結兵力,意圖不明。”
    薛懷義聽聞,心中一動,暗自思忖:這或許是個破敵的良機。他站起身來,在營帳中來回踱步,腦海中迅速構思著應對之策。片刻後,他停下腳步,眼中閃過一絲睿智的光芒,說道:“各位將軍,突厥內部紛爭,正是我們分化瓦解他們的絕佳時機。我們可派人暗中聯絡突厥內部的親唐勢力,許以重利,讓他們從內部擾亂突厥,削弱其力量。如此,或許可不戰而屈人之兵。”
    隻見那位久經沙場的老將眉頭緊蹙,臉上流露出深深的憂慮之色,他緩緩開口道:“薛元帥啊,您所提出的這條計策雖然精妙絕倫,但那突厥人向來心思詭譎,難以捉摸,他們內部所謂的親唐勢力到底是否真的值得信賴,目前還是個未知數呢。倘若咱們就這樣輕率地采取行動,一旦機密消息不慎泄露出去,恐怕就會驚動了那些突厥人,使得他們提前做好防範措施,如此一來,反倒會給我們自己帶來極大的不利呀!”
    薛懷義聽後,微微頷首,表示認同老將的看法。他沉默不語,陷入了短暫的深思之中。過了一會兒,他抬起頭來,目光堅定地說道:“將軍說得不無道理。隻是當下形勢已然萬分危急,容不得我們有過多的猶豫和遲疑。我打算從軍中精心篩選出一批頭腦靈活、辦事幹練且絕對忠心耿耿、靠得住的將士,讓他們喬裝打扮,悄悄潛入突厥人的營地,想盡辦法與那裏的親唐勢力順利接上關係。在此過程當中,必須要確保每一個環節都不出差錯,做到天衣無縫,萬無一失才行!”
    這時,另一位年輕將領說道:“薛元帥,末將願請纓前往。末將對突厥的地形和風俗略有了解,定能完成任務。”
    薛懷義看著他,目光中透著讚許:“你有此心,甚好。但此去危險重重,你務必小心謹慎。記住,首要任務是找到可靠的親唐勢力,表明我們的來意,切不可輕易暴露身份。”
    年輕將領挺胸抬頭,堅定地說道:“薛元帥放心,末將定不辱使命!”
    於是,薛懷義精心挑選了幾名擅長隱蔽行蹤、精通突厥語言和風俗的士兵,由這位年輕將領帶隊,親自向他們交代任務,反複叮囑:“此次任務至關重要,關乎我軍成敗,乃至大唐邊境的安危。你們務必小心謹慎,找到突厥內部的親唐勢力,向他們表明我們的誠意,許以優厚條件,說服他們與我們裏應外合。但切記,不可暴露行蹤,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立刻返回。”
    隻見那幾名士兵目光堅毅,神情果敢,他們昂首挺胸,齊聲向薛元帥保證道:“薛元帥請您放心,我等必定不負所托,堅決完成此次使命!”話音未落,這幾位英勇無畏的戰士便如同鬼魅一般,趁著夜色的掩護,悄無聲息地潛入了突厥營地。
    時間匆匆而過,數日後,那派出去執行任務的士兵終於不負眾望,成功地與隱藏在突厥內部的親唐勢力順利接上了頭。而這支親唐勢力的首領,竟是一位年紀輕輕卻極具魄力的部落首領——阿史那勇。此人自幼便對大唐博大精深的文化以及其繁榮昌盛的景象心生向往,內心深處一直懷揣著一個願望,那便是能夠與強大的大唐建立起友好緊密的聯係。當他從前來接頭的士兵口中獲知了薛懷義的意圖之後,毫不猶豫地欣然應下,表示願意全力配合展開合作行動。
    阿史那勇對士兵們說道:“我早就看不慣那些妄圖侵擾大唐的部落了。他們隻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百姓死活。如今大唐願意與我們合作,我定當全力以赴。我會在突厥內部散布謠言,製造混亂,讓各部落之間互相猜疑,無心再戰。”
    帶隊的年輕將領趕忙說道:“阿史那首領深明大義,若能成功,必是大功一件。待戰事結束,薛元帥定會在陛下跟前為您美言,大唐也不會虧待您。我們承諾,會給予貴部落豐富的物資援助,幫助你們發展壯大。”
    阿史那勇點頭道:“我並非隻為了利益,實是真心希望能與大唐修好。隻是這謠言該如何散布,還需從長計議,以免引起懷疑。”
    年輕將領思索片刻道:“我們可以利用突厥各部落之間的矛盾,編造一些關於汗位爭奪的謠言,說某個部落暗中勾結外敵,意圖奪取汗位。這樣定能引發他們內部的猜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阿史那勇眼睛一亮:“此計甚妙!就這麽辦。我這就安排人手去辦。”
    在親唐勢力的配合下,突厥內部謠言四起,各部落之間互相猜忌,矛盾迅速激化。原本集結起來準備進犯大唐的突厥軍隊,此刻人心惶惶,士氣低落。
    就在這時,薛懷義又得到消息,突厥內部有一支實力較強的部落,因不滿其他部落的爭權奪利,決定脫離突厥聯盟。薛懷義抓住這個機會,親自修書一封,派人送給該部落首領,言辭懇切地表達了大唐願意與他們交好的意願,並承諾給予他們諸多好處。
    信中寫道:“大汗之位紛爭不斷,致使突厥內亂,百姓受苦。大唐願與貴部落交好,共享太平。若貴部落能與大唐攜手,大唐定當給予豐厚賞賜,助貴部落繁榮昌盛。”
    該部落首領收到書信後,召集部落中的長老們商議。一位長老說道:“如今突厥內亂,我們若繼續卷入其中,恐無好下場。與大唐交好,或許是條出路。”
    另一位長老則擔憂道:“但大唐是否真心,我們不得而知。萬一這是個陷阱,我們豈不是自投羅網?”
    部落首領沉思良久後說道:“如今局勢危急,我們也沒有更好的選擇。大唐向來強大,若能與他們結盟,對我們部落的發展有利。況且,薛懷義在信中言辭誠懇,不妨一試。”
    最終,部落首領決定接受薛懷義的提議,率領部落離開了突厥營地。這一舉動,如同推倒了多米諾骨牌,讓突厥內部更加混亂不堪。
    其他部落見狀,紛紛人心思動。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突厥軍隊已無心戀戰,無奈之下,隻得自行退兵。
    薛懷義得知突厥退兵的消息後,大喜過望。他深知,此次能“不戰而勝”,實屬僥幸,但也是自己抓住機會、巧妙謀劃的結果。他立刻派人快馬加鞭向武則天奏報:“陛下,臣薛懷義幸不辱命,憑借陛下的洪福與天威,成功分化瓦解突厥。如今突厥軍隊已自行退兵,我大唐邊境轉危為安。臣不戰而勝,特向陛下報捷!”
    武則天收到奏報後,龍顏大悅。她沒想到薛懷義竟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以如此巧妙的方式化解邊境危機。她興奮地對大臣們說道:“薛懷義果然不負朕望!此次不戰而屈人之兵,實乃大功一件。朕定要重重獎賞他!”
    宰相李昭德上前說道:“陛下聖明,薛懷義此次立下奇功,實乃我朝之幸。可見陛下用人得當,慧眼識珠。”
    其他大臣也紛紛附和:“陛下英明,薛懷義定當感恩圖報,為陛下盡忠。”
    不久後,武則天頒布詔書,再次對薛懷義加官進爵:“薛懷義此次出征,展現出非凡的智謀與果敢,成功化解邊境危機,揚我武周國威。特晉封為輔國大將軍,進右衛大將軍,改封鄂國公、柱國,賜帛二千段。望你再接再厲,為朕的江山社稷再立奇功!”
    薛懷義得知自己再次得到武則天的嘉獎,心中充滿了自豪與感激。他在軍中大擺筵席,犒勞將士,同時也借此機會宣揚武則天的聖明與恩寵。
    “諸位將士,此次我們能不戰而勝,全仰仗陛下的英明領導與庇佑。陛下對我等恩重如山,我們定要忠心耿耿,為陛下、為大唐效犬馬之勞!”薛懷義站在高台之上,對著台下的將士們大聲說道。
    將士們齊聲高呼:“願為陛下效死!願為薛元帥效死!”聲音響徹雲霄,回蕩在邊疆的上空。
    從此,薛懷義的聖寵愈發深厚。他在軍中的威望也如日中天,士兵們對他敬佩有加。然而,隨著權勢和恩寵的不斷膨脹,薛懷義的心態逐漸發生了變化,他開始變得驕傲自滿,行事也愈發肆無忌憚。他沒有意識到,在這看似風光無限的背後,一場危機正悄然降臨,猶如暴風雨前的寧靜,暗藏著無盡的危險。而他又將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挑戰呢?
    喜歡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請大家收藏:()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