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繼承人問題-龍體漸衰

字數:4640   加入書籤

A+A-


    武周王朝的天空,仿佛也隨著武則天年歲的增長,被一層沉重的暮靄所籠罩。皇宮內,那座象征著無上權威的宮殿,雖依舊金碧輝煌,卻在武則天眼中,多了幾分空曠與寂寥。
    武則天靜靜地坐在宮殿的主位上,身姿雖仍保持著一貫的威嚴,可麵容上已難掩歲月留下的深深痕跡。曾經如鷹隼般銳利的眼神,如今透露出幾分疲憊與迷茫,恰似那被雲霧遮蔽的星辰。她微微動了動身子,每一個動作都伴隨著身體各處傳來的隱隱酸痛,仿佛身體在以這種方式無情地提醒著她,時光的巨輪正緩緩駛過,不可阻擋。
    繼承人的難題,宛如一團濃重的烏雲,沉甸甸地壓在她的心頭,揮之不去。無數個靜謐的時刻,她總是獨自坐在窗前,目光越過宮牆,望向遠方的天空。思緒在往昔與當下之間穿梭,李唐宗室流淌的血脈,承載著數百年的傳承與根基;而武氏家族,在她的引領下崛起,代表著她親手開創的武周王朝的榮耀與未來。
    她所締造的武周,是開天辟地的偉大功業,前無古人。她滿心期望這個王朝能夠千秋萬代,昌盛不衰。然而,究竟該把這萬裏江山托付給誰,才能讓武周的輝煌延續下去,這個問題如同一團亂麻,在她心中糾結纏繞,讓她陷入了長久的沉思與艱難的抉擇。每當試圖做出決定,李唐宗室的正統地位、武氏家族的殷切期望,以及天下萬民的福祉,便如潮水般在她心中翻湧,讓她始終難以決斷。
    這日午後,陽光透過雕花的窗欞,灑下斑駁的光影,映在武則天略顯憔悴的臉上。貼身宮女小蓮端著一碗精心熬製的補藥,輕手輕腳地走進來。小蓮的步伐已不複當年的輕盈,歲月同樣在她身上留下了痕跡,曾經烏黑的秀發如今夾雜著絲絲銀絲,臉上也爬上了皺紋。
    小蓮輕聲說道:“陛下,該喝藥了。這可是太醫院幾位太醫合力調配的,對您的身子大有益處。”
    武則天微微點頭,接過藥碗,卻並未立刻喝下,而是目光幽幽地看著藥碗,似在自語,又似在問小蓮:“小蓮啊,你跟隨我多年,看著這宮廷內外的風雲變幻。你說,這天下之大,究竟誰能擔起這武周的江山?”
    小蓮心中一驚,趕忙低頭,猶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說道:“陛下聖明,定能做出最妥善的抉擇。隻是陛下龍體為重,還請先服藥。這些年,陛下為這江山日夜操勞,身子骨大不如前了。就像奴婢和德順公公,也都漸漸老了,歲月不饒人呐。”
    武則天輕輕歎了口氣,將藥碗放在一旁,目光望向窗外,緩緩說道:“是啊,歲月不饒人。我開創這武周,曆經無數艱難險阻,本以為能為天下百姓謀萬世之福,可如今在這繼承人的問題上,卻如此猶豫不決。若選錯了人,恐將武周的基業毀於一旦啊。小蓮,你跟在我身邊多年,見識也不少,心裏究竟怎麽想,不妨直言。”
    小蓮微微抬起頭,看了看武則天,鼓起勇氣說道:“陛下,奴婢鬥膽說一句。陛下您一直以天下蒼生為念,這繼承人自然也要能為百姓謀福。太子李顯是陛下親子,李唐宗室傳承已久,在百姓心中或許根基更深。但武氏家族這些年也為武周盡心盡力。隻是無論選誰,陛下都要為天下考慮,也要考慮各方的平衡,不然這朝堂恐怕又要掀起風浪。就像這些年,宮廷裏的事兒,起起伏伏,大家都看在眼裏,隻盼著能有個安穩的時候。”
    武則天聽著小蓮的話,陷入沉思,許久之後說道:“你說的,也有幾分道理。這宮廷內外,各方勢力錯綜複雜,一個決定不慎,便是天翻地覆。唉,這千斤重擔,都壓在我一人身上。”
    這時,門外傳來德順公公尖細的聲音:“陛下,狄大人求見,說是有要事啟奏。”德順公公走進來,他的背也有些駝了,臉上滿是歲月的滄桑。
    武則天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說道:“宣他進來吧。”
    不多時,狄仁傑邁著沉穩的步伐走進殿中,跪地行禮:“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武則天看著狄仁傑,說道:“狄愛卿平身。今日所為何事?但說無妨。”
    狄仁傑起身,神色凝重地說道:“陛下,臣今日前來,還是為了繼承人之事。陛下,李唐傳承數百年,根基深厚,民心所向。且太子李顯乃陛下親子,若立李顯為嗣,順應民心,可保武周江山穩固。”
    武則天微微搖頭,說道:“狄愛卿,你所言雖有道理,可我武氏家族,為這武周的建立也付出諸多心血。三思等侄,對我忠心耿耿,能力也頗為出眾,若將江山交予他們,亦可延續武周的輝煌。”
    狄仁傑上前一步,誠懇地說道:“陛下,父子與姑侄,親疏有別。陛下千秋之後,若立子為嗣,可配享太廟,永受後世香火。自古未見有姑母能入侄子太廟之事。還望陛下以江山社稷為重,以長遠計。”
    武則天沉默良久,緩緩說道:“狄愛卿,此事關係重大,容朕再細細思量。你先退下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狄仁傑無奈,隻得再次行禮,退了出去。
    狄仁傑走後,武則天陷入了更深的沉思。這時,武三思進宮求見。
    武三思一進殿,便滿臉堆笑地說道:“姑姑,侄兒聽聞您近日為繼承人之事操勞,心中甚是擔憂。姑姑開創武周,何等的豐功偉績,這江山自然應由我武氏家族繼承,方能將姑姑的偉業發揚光大。”
    武則天看著武三思,說道:“三思,你有這份心思固然是好,可這天下並非易事。你覺得,你憑何能擔起這武周的江山?”
    武三思自信滿滿地說道:“姑姑,侄兒自幼追隨姑姑,深知姑姑的治國理念。侄兒若繼承大統,定當延續姑姑的政策,重用武氏子弟,讓武周的威名遠揚四海。況且,武氏家族人才輩出,定能輔佐侄兒將武周治理得繁榮昌盛。”
    武則天微微點頭,說道:“你有信心是好事,但切不可驕傲自滿。這朝中還有許多大臣,對李唐宗室念念不忘,你若想服眾,還需多多努力。”
    武三思趕忙說道:“姑姑教訓得是,侄兒定當謹言慎行,廣納賢才,爭取讓朝中大臣都支持侄兒。”
    武三思走後,武則天揉了揉太陽穴,心中愈發糾結。李唐宗室的正統,武氏家族的期望,大臣們的不同意見,在她腦海中不斷交織。
    傍晚時分,太平公主進宮探望武則天。
    太平公主一見到武則天,便關切地說道:“母後,您近日為繼承人之事操心,可要注意龍體啊。”
    武則天看著太平公主,說道:“太平,你自幼聰慧,見解獨到。你說說,這繼承人之位,該傳給誰?”
    太平公主思索片刻後說道:“母後,依女兒之見,此事需謹慎權衡。李唐宗室雖有正統之名,但母後開創武周,武氏家族也功不可沒。或許可在兩者之間尋找平衡,既能保證江山的穩定,又能讓武氏家族的榮耀得以延續。”
    武則天問道:“那你可有具體的想法?”
    太平公主說道:“母後,可立李顯為太子,但同時重用武氏子弟,讓他們在朝中擔任要職,輔佐李顯。如此,既能安撫李唐宗室和朝中大臣之心,又能確保武氏家族的地位。”
    武則天聽後,陷入沉思,許久之後說道:“太平,你的想法倒是新穎,容朕再想想。”
    隨著各方勢力的介入,武則天在繼承人問題上的糾結愈發深刻。李唐宗室、武氏家族、朝中大臣,各方的訴求和期望都擺在她麵前。她深知,自己的這一決定,將關乎武周王朝的興衰存亡,可究竟該如何抉擇,她依然沒有頭緒,隻能在這重重迷霧中,繼續探尋那正確的方向。
    又過了幾日,武則天在禦花園散步,遇到了張易之與張昌宗兄弟。
    張易之滿臉諂媚地說道:“陛下,近日見您為繼承人之事煩惱,臣等心疼不已。依臣之見,武氏家族對陛下忠心耿耿,三思大人更是英明神武,若由武氏繼承大統,必能讓陛下放心。”
    張昌宗也在一旁附和道:“是啊,陛下,武氏家族定能將武周治理得蒸蒸日上,陛下開創的基業也能千秋萬代。”
    武則天看著他們,心中有些不悅,說道:“你們二人,少在朕麵前說這些。這繼承人之事,朕自有主張,你們無需多言。”
    張易之與張昌宗嚇得趕忙跪地,說道:“陛下息怒,臣等隻是關心陛下,並無他意。”
    武則天揮了揮手,說道:起來吧,以後莫要再提此事。”
    經過多方的諫言與自身的深思熟慮,武則天的內心仍在激烈地掙紮。她時而覺得狄仁傑所言有理,傳位給李顯可順應民心,保江山穩固;時而又覺得武三思的雄心壯誌和武氏家族的忠誠可靠,或許能延續武周的輝煌。太平公主的建議雖看似兩全其美,但實施起來又談何容易。
    夜晚,武則天獨自一人坐在寢宮內,望著窗外的明月,心中暗暗思忖:“這天下,究竟該何去何從?是延續李唐的血脈,還是讓武氏家族接過這江山的重任?若選錯,武周的未來又將走向何方?”在這寂靜的夜裏,她的內心如波濤洶湧的大海,久久無法平靜,而那關乎武周命運的抉擇,依舊懸而未決,等待著她在這迷茫的困境中,尋找到那一絲曙光。
    喜歡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請大家收藏:()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