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繼承人問題-朝堂暗流

字數:3786   加入書籤

A+A-


    清晨,朝陽的光輝穿透厚重雲層,灑落在洛陽城巍峨的宮殿之上。宮殿的琉璃瓦折射出絢爛光芒,仿佛為這座權力的中心披上了一層華美的金衣。
    早朝的鍾聲悠悠響起,大臣們身著朝服,神色各異,從四麵八方匯聚而來。他們穿過長長的宮道,腳步聲在寂靜的石板路上回蕩,仿佛敲打著每個人緊張的內心。進入朝堂,殿內莊嚴肅穆,巨大的龍柱矗立兩旁,金色的巨龍盤旋而上,似欲騰飛。穹頂之上,繪製著精美的日月星辰圖案,象征著皇權的至高無上。
    一日早朝,陽光透過宮殿高大的窗欞,在光潔如鏡的地麵上灑下一片片斑駁的光影,恰似一幅神秘而夢幻的畫卷。大臣們身著規整的朝服,神色肅穆,整齊地排列在殿內。然而,在這看似平靜的表象之下,一場圍繞著皇位繼承人的激烈暗戰,正悄然拉開帷幕。
    宰相狄仁傑,這位兩鬢斑白卻精神矍鑠的老臣,率先邁出堅定的步伐,走出隊列。他麵容莊重,眼神中透著忠誠與憂慮,朝著龍椅上的武則天深深一拜,語氣懇切地說道:“陛下,自古以來,朝代的更迭交替,正統的延續始終是重中之重。李唐王朝傳承數百年,根基深厚,在百姓心中威望極高,民心所向。太子李顯,乃陛下親生之子,流淌著李唐宗室的正統血脈。若陛下立李顯為皇位繼承人,必能順應民心,讓天下歸心,從而穩固我武周的江山社稷。陛下聖明,當以長遠計,為武周的千秋萬代著想啊。”狄仁傑的聲音堅定而有力,在空曠的朝堂上回蕩,如同洪鍾般振聾發聵。不少大臣聽後,紛紛暗自點頭,眼神中流露出讚同之色,顯然被狄仁傑的話語所打動。
    然而,狄仁傑的話音剛落,武三思一派的大臣們便按捺不住了。隻見一位身著華麗錦袍的大臣,神色急切,匆匆走出隊列。他的錦袍上繡著精美的雲紋圖案,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絲絲金光,彰顯著其身份的尊貴。這位大臣對著武則天行了一禮後,便迫不及待地反駁道:“陛下以雄才大略開創武周,此乃前無古人的千古奇功!武氏家族為了武周的江山社稷,可謂是殫精竭慮,鞠躬盡瘁。若將皇位傳予他人,武周這來之不易的千秋基業,恐怕瞬間便會毀於一旦!三思大人,作為陛下的親侄,對陛下忠心耿耿,絕無二心,且其能力出眾,謀略過人,實乃繼承大統的不二人選,定能將陛下開創的武周偉業發揚光大!陛下開創的武周,自當由武氏家族來延續輝煌。”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像炸開了鍋一般,議論聲此起彼伏。支持李唐宗室的大臣們,紛紛皺起眉頭,準備起身反駁;而支持武氏家族的大臣們,則大聲附和,言辭激烈。兩派大臣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氣氛瞬間變得劍拔弩張起來。
    “哼,李唐雖傳承已久,但如今是武周的天下!武氏家族對武周的貢獻,豈是旁人能夠比擬的?武三思大人跟隨陛下多年,對陛下的治國方略了如指掌,由他繼承大統,必能讓武周更上一層樓。”一位支持武氏的大臣大聲說道,雙手激動地揮舞著。
    “話不能這麽說!太子李顯為陛下親子,立子為嗣,天經地義,方能讓天下信服!李唐的天下傳承多年,百姓早已習慣李唐的統治,貿然更改,恐生變故。況且,陛下您也不能忽視天下民心啊。”支持李唐宗室的大臣立刻針鋒相對地回應,氣得滿臉通紅。
    “武三思大人有勇有謀,定能帶領武周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怎能將皇位輕易交予他人?武氏家族為武周拋頭顱、灑熱血,這皇位理應歸武氏。”又一位武氏支持者跳出來,振振有詞地說道。
    “李唐根基深厚,民心在李唐,若不立李顯,恐生民變!陛下應順應民心,以江山社稷為重,不可被私情蒙蔽。”支持李顯的大臣毫不退縮,言辭犀利地反駁。
    朝堂上,雙方你一言我一語,激烈地爭論著,聲音在宮殿內交織回蕩,久久不息。各種觀點碰撞,火花四濺,仿佛要將這朝堂點燃。
    武則天坐在龍椅之上,眉頭緊緊地皺成了一個“川”字,臉上的神情愈發凝重。她看著朝堂上這激烈爭論的場麵,心中煩躁不已。她深知,繼承人的問題關乎武周王朝的未來走向,牽一發而動全身,任何一個決定都可能引發巨大的影響。她既珍視自己一手開創的武周王朝,期望武氏家族能夠延續這份榮耀;又不能忽視李唐宗室的正統地位以及民心所向。此刻,大臣們的爭論,如同在她本就糾結的心中又添了幾把火,讓她的內心愈發煎熬。
    這時,一直沉默的一位老臣站了出來,他緩緩說道:“陛下,臣以為,此事關乎重大,還需從長計議。無論是李唐宗室,還是武氏家族,都是我武周的重要力量。陛下應綜合考量各方因素,既要顧全大局,又要順應民心,做出最為妥善的決定。切不可倉促行事,以免給武周帶來不必要的動蕩。”這位老臣一邊說著,一邊觀察著武則天的臉色,語氣誠懇而穩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另一位年輕的大臣也跟著說道:“是啊,陛下。如今朝堂之上,各位大人各抒己見,皆是為了武周的未來著想。還望陛下明察,權衡利弊,選出一位能帶領武周走向繁榮昌盛的繼承人。武周的未來,全係於陛下一念之間,還請陛下三思啊。”年輕大臣言辭懇切,眼中滿是對武周未來的擔憂。
    武則天微微點頭,目光緩緩掃過朝堂上的大臣們,說道:“諸位愛卿的意見,朕都已聽在耳中。此事關係到武周的千秋萬代,容朕仔細斟酌。朝堂之上,應以國事為重,切不可因意見不合而傷了和氣。都暫且退下吧,待朕深思熟慮之後,自會有定論。”武則天的聲音雖然沉穩,但隱隱透露出一絲疲憊。
    大臣們聽後,紛紛跪地行禮,緩緩退下。然而,這場關於繼承人的爭論,雖然暫時落下了帷幕,但朝堂上的暗流湧動,卻並未就此平息。
    退朝後,大臣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小聲議論著。支持李唐宗室的大臣們來到一處幽靜的偏殿,狄仁傑也在其中。一位大臣焦急地說道:“狄大人,今日朝堂上那番爭論,武氏一派言辭激烈,我們該如何是好?若陛下真的聽信他們之言,立武三思為嗣,那李唐的江山可就真的危在旦夕了。”
    狄仁傑神色凝重,沉思片刻後說道:“諸位莫要慌張。立嗣之事,關乎重大,陛下定會慎重考慮。我們應繼續團結一心,尋找合適的時機,向陛下陳明利害。民心向背,乃是關鍵,我們需讓陛下清楚地認識到,立李顯為嗣,才是順應民心之舉,才能確保武周的長治久安。”
    “可是,狄大人,武三思在朝中也有不少黨羽,他們必定會想盡辦法遊說陛下。我們必須盡快想出應對之策啊。”另一位大臣憂心忡忡地說道。
    狄仁傑微微點頭,說道:“不錯。我們一方麵要繼續聯絡朝中支持李顯的大臣,壯大我們的力量;另一方麵,也要收集一些能證明李顯賢德、適合繼承大統的事例,呈給陛下。同時,密切關注武氏一派的動向,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而在另一邊,支持武三思的大臣們也聚在一處。那位在朝堂上為武三思激烈爭辯的大臣說道:“今日朝堂上,雖然我們與李唐一派爭論激烈,但陛下並未明確表態。我們還需加把勁,讓陛下看到武三思大人的能力和忠心。”
    “沒錯。我們應鼓動更多的大臣上書陛下,陳述武三思大人繼承大統的諸多好處。另外,也可以在民間散布一些言論,宣揚武氏家族治理武周的優勢,營造武三思繼位是眾望所歸的輿論氛圍。”另一位大臣陰險地說道。
    “好主意!不過,此事必須謹慎行事,不能讓李唐一派抓住把柄。我們要讓陛下覺得,立武三思為嗣,是順應天意、民心之舉。”為首的大臣說道,臉上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
    隨著大臣們各自散去,一場圍繞著皇位繼承人的明爭暗鬥,在朝堂之外悄然展開。各方勢力都在暗中謀劃,試圖影響武則天的最終決定。而武則天,這位站在權力巔峰的統治者,也在這複雜的局勢中,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她深知,自己的這個決定,將決定武周王朝的未來走向,是走向繁榮昌盛,還是陷入動蕩不安,一切都取決於她的一念之間。
    喜歡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請大家收藏:()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