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太平公主參政-引發不滿

字數:3977   加入書籤

A+A-


    在武周那波譎雲詭的朝堂風雲中,太平公主憑借著自身的智謀與手段,於權力的舞台上愈發活躍,對朝政的幹涉程度也日益加深。
    她頻繁地在各類政務決策中嶄露頭角,從官員的任免升降到國家政策的製定推行,幾乎事事都能見到她的身影。然而,她這種日漸頻繁且深入的幹涉朝政之舉,恰似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激起層層漣漪,引起了部分大臣的強烈不滿。
    在這些秉持正統觀念的大臣眼中,太平公主雖貴為皇室宗親,但過多涉足朝政,已然逾越了其應守的本分,長此以往,恐將對朝廷的穩定與秩序造成嚴重衝擊。
    在一個晨曦初綻的朝會之日,金色的陽光如絲線般透過宮殿高大而古樸的窗欞,洋洋灑灑地鋪陳在朝堂光潔的地麵上,將大臣們或凝重、或思索的麵容映照得格外清晰。朝堂之上氣氛莊嚴肅穆,大臣們身著各異的朝服,按照品級依次而立,靜靜等待著朝會的正式開始。
    此時,一位身著緋色官服的諫官,麵容嚴肅,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憂慮與決然。他深吸一口氣,向前邁出幾步,先是畢恭畢敬地向武則天行了一個大禮,而後緩緩抬起頭,聲音洪亮且帶著一絲急切,打破了朝堂上的寂靜:“陛下,臣鬥膽啟奏。近日以來,太平公主頻繁插手朝中各類事務,已然到了令人擔憂的地步。從吏部官員的選拔任用,到戶部賦稅政策的製定調整,再到兵部軍事戰略的商討謀劃,幾乎朝堂上的每一件大事,公主都要參與其中,發表見解並試圖施加影響。誠然,公主天資聰慧,見識不凡,所提見解不乏獨到之處,然而,長此以往,恐怕會擾亂朝綱,破壞我武周朝廷多年來苦心維持的正常政務秩序。公主畢竟身為皇室宗親,身份尊崇,理應恪守本分,專注於皇室禮儀與家族事務,不宜過多幹涉朝政大事,以免引發朝局的混亂,動搖國家的根基。”
    諫官的話語擲地有聲,在朝堂上久久回蕩。一時間,眾人的目光紛紛如炬般聚焦過來。有的大臣微微點頭,暗自讚同諫官所言,他們覺得朝廷的政務運作自有一套既定的規範和流程,不應被隨意打破;有的則麵露猶豫之色,神色中透露出糾結,不知該作何表態,畢竟太平公主深受武則天的信任,且確實在一些事務上展現出了過人的才能;還有些大臣則神色緊張,生怕這場突如其來的爭論會引發朝堂的動蕩。
    武則天原本平靜如水的麵容微微皺起,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思索。她靜靜地看著諫官,尚未開口回應,整個朝堂陷入了一片短暫的沉默,氣氛愈發凝重,仿佛空氣都凝固了一般。
    就在這時,太平公主神色鎮定自若,邁著輕盈而穩健的步伐,從容地站了出來。她身著一襲華麗而不失莊重的朝服,那朝服以鮮豔的色彩和精美的刺繡彰顯著她尊貴的身份。頭戴鳳冠,鳳冠上的明珠璀璨奪目,隨著她的動作微微晃動,閃爍著清冷的光芒,更添幾分威嚴。太平公主目光坦然地看著諫官,而後輕輕掃視了一圈朝堂上的眾人,緩緩開口說道:“這位大人,本宮參與朝政,絕非出於任何私心雜念,而是一心隻為我武周的江山社稷著想,為陛下分憂解難。如今我武周所處的局勢,可謂錯綜複雜,內有諸多民生問題亟待解決,如部分地區百姓生活困苦,農田水利失修,賦稅負擔過重;外有強敵環伺,突厥、吐蕃等勢力對我邊境虎視眈眈,不時侵擾滋事。陛下日理萬機,為了武周的繁榮昌盛,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日夜操勞,殫精竭慮。本宮身為陛下的女兒,心疼陛下的辛勞,想盡自己的綿薄之力,為陛下分擔一些政務的壓力。本宮所提出的每一個見解,皆是經過深思熟慮,反複權衡利弊,旨在為朝廷提供更多的思路與選擇,供陛下在決策時參考。如此一心為國之舉,又何來亂朝綱之說呢?”
    太平公主的聲音清脆而堅定,猶如洪鍾般在朝堂上回蕩,每一個字都仿佛經過精心雕琢,條理清晰且邏輯嚴密地闡述著自己的立場。她的眼神中透露出自信與坦然,仿佛對自己的行為有著十足的底氣,不容置疑。
    武則天聽了太平公主的回應,微微點頭,陷入了片刻的沉思。她的目光在朝堂上緩緩掃過,看著大臣們各異的表情,心中思索著各方的立場與利弊。片刻後,她緩緩開口,聲音平和卻又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太平公主心係朝廷,積極為朝廷出謀劃策,這份心意可嘉。在如今複雜多變的局勢下,多一份思考,多一種聲音,對朝廷而言並非壞事。太平公主所提的諸多建議,確實為朝廷解決了不少難題,對國家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諸位大臣若有不同見解,亦可直言不諱,朝堂之上,本就應廣開言路,集思廣益,如此才能更好地治理國家,應對各種挑戰。隻有通過充分的討論與交流,我們才能做出最為明智的決策,確保我武周的江山社稷長治久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武則天的這番話,可謂是恰到好處,既沒有偏袒任何一方,又以一種極其巧妙的方式,表麵上平息了這場激烈的紛爭。朝堂之上原本緊張到幾乎凝固的氣氛,也在她的話語落下之後,稍稍得到了緩解。
    大臣們聽後,紛紛點頭應和,口中高呼:“陛下聖明!”這聲音此起彼伏,響徹整個朝堂,仿佛是對武則天決策的高度認可和讚揚。然而,在這看似風平浪靜的表麵之下,太平公主與部分大臣之間的矛盾,卻如同被深埋在土壤中的種子一般,悄然生根發芽。
    那位諫官雖然不敢再當麵反駁武則天的旨意,但他心中的堅持並未改變。他微微低下頭,緩緩地退回到隊列之中,然而,他的臉上卻依然掛著一絲難以掩飾的憂慮。
    他心裏很清楚,自己身為朝廷的諫官,肩負著直言進諫的重任。盡管此次進諫已經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但他無法預測這一舉動將會帶來怎樣的後果。畢竟,太平公主深得武則天的信任,而自己的諫言是否會觸怒這位權勢滔天的公主,實在是難以預料。
    而太平公主,雖成功回應了諫官的質疑,維護了自己參與朝政的正當性,但她也敏銳地察覺到,自己在朝堂上的行為已經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從大臣們微妙的眼神和態度變化中,她明白,日後行事需更加謹慎,否則,這潛藏的矛盾隨時可能再次爆發,給自己帶來麻煩。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太平公主在朝堂上的身影依然頻繁出現,她積極地參與各種政務的討論和決策,展現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敏銳的洞察力。
    然而,與以往不同的是,她逐漸察覺到一些大臣對她的態度發生了微妙的轉變。在某些議題上,即使她提出的建議合理且具有很強的可行性,也會遭到比以往更多的質疑和反對。這些大臣們似乎對她的意見產生了更多的保留,不再像以前那樣輕易地支持她。
    那些對太平公主心懷不滿的大臣們,雖然在表麵上與她保持著基本的禮儀和尊重,但他們的內心卻在暗自觀察著她的一舉一動。他們密切關注著太平公主的言行舉止,尋找著合適的時機,以便能夠再次表達自己的觀點,維護他們心中所堅守的朝堂秩序。
    這種微妙的變化讓太平公主感到有些困惑和不安。她開始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有不當之處,或者是她的權力和影響力引起了某些人的忌憚。但無論如何,她決定不被這些外界因素所幹擾,繼續以自己的方式為國家和人民貢獻力量。
    武周朝堂上的氣氛,因為太平公主與部分大臣之間的這一矛盾,變得愈發微妙起來。
    朝堂之上,原本應該是莊嚴肅穆的場合,然而此刻卻彌漫著一種讓人窒息的壓抑感。大臣們或竊竊私語,或沉默不語,目光交匯時,彼此都能感受到對方眼中的複雜情緒。
    太平公主端坐在朝堂的一側,她的美麗和高貴在這一刻都被一種無形的壓力所掩蓋。她的嘴角微微上揚,似乎在冷笑,又似乎在掩飾內心的不安。她的目光掃過那些與她意見相左的大臣,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怒意。
    而那些大臣們,有的低頭沉思,有的則毫不掩飾地用敵視的目光盯著太平公主。他們的心中都明白,這場矛盾已經不僅僅是個人之間的爭執,而是涉及到權力、地位和利益的一場較量。
    整個朝堂就像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海麵,表麵上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湧動。每一個人都在小心翼翼地觀察著局勢的發展,不敢輕易表態,生怕一不小心就會被卷入這場風暴之中。
    然而,在這表麵的平靜之下,一場更為激烈的衝突或許正在悄然醞釀之中。就像那平靜的海麵下,隱藏著洶湧的波濤,隻待時機一到,便會掀起驚濤駭浪。
    喜歡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請大家收藏:()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