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落幕餘暉-自己的一生
字數:3608 加入書籤
永徽元年,唐高宗李治到感業寺進香,與武則天相遇。兩人相見,淚眼相對,舊情複燃。李治對武則天念念不忘,而武則天也深知這是她改變命運的絕佳契機。回宮的渴望如同一團烈火,在她心中熊熊燃燒。
在王皇後的默許下,武則天順利地再次踏入宮廷。這一次,她不再是那個懵懂無知的才人,而是帶著滿心的謀略與野心。她深知,宮廷之中,步步驚心,稍有不慎便會粉身碎骨。為了在這殘酷的後宮鬥爭中站穩腳跟,她小心翼翼地觀察著各方勢力,伺機而動。
起初,武則天憑借著李治的寵愛,很快便在後宮中嶄露頭角,被封為昭儀。然而,王皇後和蕭淑妃卻視她為眼中釘,肉中刺,時常在李治麵前詆毀她。武則天表麵上不動聲色,暗中卻在謀劃著如何反擊。她深知,要想徹底扳倒這兩位對手,僅僅依靠李治的寵愛是不夠的,還需要精心布局,一擊致命。
機會終於來了。永徽四年,武則天生下女兒安定公主。王皇後出於禮節,前來探望。等王皇後離開後,武則天狠心將親生女兒掐死,然後佯裝不知情,待李治到來時,悲痛欲絕地哭訴。李治見狀,怒不可遏,認定是王皇後所為。此事成為了武則天扳倒王皇後的關鍵一步,王皇後逐漸失寵,而武則天則在李治心中的地位愈發穩固。
永徽六年,在武則天的精心運作下,李治不顧大臣們的強烈反對,執意廢黜王皇後,改立武則天為皇後。當鳳冠霞帔加身的那一刻,武則天眼中閃爍著堅定與得意的光芒。她知道,自己離權力的巔峰又近了一步。
成為皇後之後,武則天開始逐漸展現出她卓越的政治才能。李治體弱多病,時常無法處理繁重的朝政,武則天便順勢協助他處理政務。她憑借著多年來積累的知識和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對各種政務處理得井井有條。漸漸地,李治對她愈發依賴,許多重要的決策都會與她商議。
然而,武則天的參政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朝中的大臣們大多秉持著傳統的觀念,對女子參政極為抵觸。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元老重臣,多次在朝堂上公開反對武則天參與朝政,認為這有違祖製。麵對這些反對聲浪,武則天並未退縮,而是巧妙地運用權謀,拉攏一些支持她的大臣,同時尋找機會打壓反對派。
顯慶四年,武則天抓住長孫無忌謀反案的契機,將長孫無忌及其黨羽一網打盡。長孫無忌被貶黔州,最終自縊身亡。經此一役,朝中反對武則天的勢力遭到了沉重打擊,她在朝廷中的地位更加穩固。此後,武則天進一步擴大自己的權力,與李治並稱為“二聖”,共同臨朝聽政,成為了大唐帝國實際上的統治者之一。
隨著權力的不斷擴大,武則天的野心也日益膨脹。她不再滿足於僅僅作為皇後輔佐李治,而是渴望登上那至高無上的皇位,成為天下之主。為此,她開始有計劃地培養自己的勢力,提拔了許多出身低微但才華出眾的官員,這些人對她忠心耿耿,成為了她日後稱帝的重要力量。
弘道元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駕崩,太子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然而,李顯試圖重用韋皇後的家族勢力,與武則天產生了激烈的權力衝突。武則天果斷出手,廢黜李顯,改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但此時的李旦,不過是武則天手中的傀儡,真正的權力依舊牢牢掌握在武則天手中。
經過多年的精心籌備和權力積累,公元690年,武則天終於邁出了那具有曆史意義的一步。她接受了李旦及滿朝文武的勸進,正式稱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建立了武周政權。那一刻,她站在洛陽的則天門上,俯瞰著天下臣民,心中充滿了壯誌豪情。她成為了中國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跡。
回想起這些波瀾壯闊的過往,武則天的心中五味雜陳。曾經的輝煌曆曆在目,那些在權力巔峰上的日子,她一言九鼎,天下莫敢不從。她推行了一係列改革措施,重視農業生產,大力發展科舉製度,為寒門子弟提供了晉升的通道,使得國家在她的統治下保持著繁榮昌盛。然而,如今的她,卻被困於這上陽宮的一方天地,往日的威嚴與權勢已不複存在。
她緩緩閉上雙眼,試圖在回憶中尋找一絲慰藉。可現實的孤寂卻如影隨形,將她緊緊包裹。那些曾經圍繞在她身邊的阿諛奉承、山呼萬歲,如今都已煙消雲散,隻剩下死一般的寂靜。
上陽宮的時光似乎格外漫長,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無情地提醒著她今昔的巨大落差。她常常會在恍惚中,覺得自己還坐在那金碧輝煌的朝堂之上,接受著百官的朝拜。然而,當她睜開雙眼,看到的卻隻是空蕩蕩的房間和斑駁的牆壁。
在這幽居的日子裏,武則天的身體也每況愈下。曾經那個精力充沛、雷厲風行的女皇,如今已被歲月和病痛折磨得憔悴不堪。她的頭發變得稀疏花白,臉上布滿了皺紋,行動也變得遲緩艱難。但即便如此,她的眼神中偶爾還是會閃過一絲堅毅的光芒,那是屬於武則天的倔強,即便身處困境,也未曾完全磨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身邊的宮女和宦官們對她的態度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曾經,他們對她敬畏有加,侍奉得無微不至,每一個眼神、每一句話都能揣摩出她的心意。而現在,雖然表麵上依舊保持著恭敬,但那言語和行動間,總透著一絲敷衍。武則天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裏,心中卻也明白,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在這權力的漩渦中,從來都是如此。
偶爾,武則天會想起自己的親人們。她的子女們,在她追逐權力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傷害。長子李弘,本是她寄予厚望的繼承人,卻不幸英年早逝。有人傳言,李弘的死與她有關,這讓她的心中時常感到愧疚。次子李賢,聰明好學,卻因與她政見不合,最終被廢為庶人,流放巴州,最終自盡身亡。想起李賢,武則天的心中便湧起一陣悲痛。李顯和李旦,雖貴為皇帝,但在她的強勢之下,也活得小心翼翼。
她也會想起自己的男寵們。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曾經是她晚年生活中的一抹亮色。他們年輕英俊、才華橫溢,給她帶來了許多歡樂和慰藉。然而,正是這兩人,引發了神龍政變,成為了她失去權力的導火索。每當想到這裏,武則天的心中便充滿了複雜的情緒,既有對他們的寵愛與懷念,也有因他們而導致自己落魄的怨恨。
在這孤獨的幽居中,武則天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一生。她知道,自己的一生充滿了爭議。她以女子之身登上皇位,打破了傳統的男尊女卑觀念,這在當時的社會引起了軒然大波。許多人對她的統治嗤之以鼻,認為她是牝雞司晨,違背了天理倫常。但她也堅信,自己為大唐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她在位期間,國家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對外戰爭也取得了不少勝利,維護了國家的穩定和統一。
在一個靜謐的午後,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武則天的身上。她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望著窗外那片湛藍的天空。天空中,白雲悠悠飄蕩,仿佛世間的一切都與她無關。這一刻,她的心中突然湧起一股莫名的平靜。她明白,人生就像這天空中的雲彩,有聚有散,有起有落。權力,曾經是她一生追逐的目標,但現在看來,也不過是過眼雲煙。
她想起了自己初入宮時的夢想,那時的她,隻是想在這宮廷中生存下去,得到皇帝的寵愛。後來,隨著權力的不斷擴大,她的野心也逐漸膨脹,想要成為這天下的主宰。而如今,一切都已成為過去。她不知道後世之人會如何評價她的一生,但她相信,曆史自有公論。
在這上陽宮的幽居生活中,武則天在回憶與反思中,慢慢地等待著生命的終結。她的一生,如同一場波瀾壯闊的史詩,雖然充滿了爭議,但也無疑是中國曆史上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喜歡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請大家收藏:()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