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落幕餘暉-幽居之始
字數:1739 加入書籤
神龍元年,那場突如其來的神龍政變,如同一陣狂風,無情地席卷了武則天的統治。在張柬之等大臣的擁立下,太子李顯複位,武則天被迫從那象征著至高無上權力的皇位上黯然走下,被幽禁於上陽宮。這座宮殿,從此成為了她的囚籠,曾經的輝煌與榮耀,皆如夢幻泡影,漸行漸遠。
上陽宮,在往日的歲月裏,也是武則天時常流連之處。然而那時,她是以女皇的身份,帶著威嚴與尊貴踏入。每一次的到來,都伴隨著宮女宦官們的前呼後擁,眾人的眼神中滿是敬畏與諂媚。宮殿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見證過她的輝煌。可如今,當她再次踏入,卻隻是一個失去權力的退位之人。宮闈的喧囂仿佛是另一個世界的聲音,漸漸遠去,隻留下死一般的寂靜。
初入上陽宮,武則天身著素淡的衣衫,腳步遲緩而沉重。她緩緩走到窗前,靜靜地坐下。窗外的宮牆依舊高聳,那斑駁的牆麵,仿佛是歲月留下的痕跡,記錄著她曾經的叱吒風雲。這宮牆,她再熟悉不過,從初入宮時懵懂少女的仰視,到後來以女皇之姿的俯瞰,它見證了她一生的起伏。可此刻,在她眼中,這宮牆卻又顯得如此陌生,仿佛橫亙在她與過往之間的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
她的目光透過宮牆,思緒飄回到了多年前。那時,她還是武家的女兒,豆蔻年華,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與幻想。貞觀十一年,十四歲的她,因美貌與才情被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宮中,封為五品才人。還記得入宮那日,她身著華麗的新衣,坐在馬車中,透過車窗望著長安的繁華街景,心中滿是對宮廷生活的期待。當踏入那巍峨的宮殿大門時,她告訴自己,這裏將是她實現夢想的地方。她要在這深宮中嶄露頭角,要讓世人記住她武媚娘的名字。
在唐太宗的宮廷裏,起初的日子並不如她想象中那般順遂。後宮佳麗如雲,她雖有幾分姿色與才情,卻也很難在眾人中脫穎而出。唐太宗忙於朝政,後宮事務繁多,對她的關注十分有限。她每日在掖庭宮的居所中,看著時光悄然流逝,心中漸漸滋生出不甘。然而,生性倔強的她並未就此沉淪,而是利用閑暇時光,努力學習文史經籍,研習書法繪畫,還學會了如何觀察人心,如何在這複雜的宮廷鬥爭中自保。
一次偶然的機會,唐太宗提及一匹名為獅子驄的烈馬,眾人皆言難以馴服。武則天卻挺身而出,說道:“妾能製之,然須三物,一鐵鞭,二鐵楇,三匕首。鐵鞭擊之不服,則以鐵楇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唐太宗聞言,對她的果敢與勇氣讚賞有加,雖未因此對她寵愛有加,但她的這番言論卻讓不少人記住了這個與眾不同的武才人。
日子一天天過去,唐太宗的身體逐漸衰弱。在照顧太宗的日子裏,武則天與太子李治有了更多的接觸。李治性格溫和,與唐太宗的威嚴截然不同,他看向武則天的眼神中,時常流露出一種別樣的情愫。而武則天,在這宮廷的孤寂歲月中,也在李治身上找到了一絲溫暖與依靠。兩人的感情,在這微妙的氛圍中悄然滋生。
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駕崩。按照慣例,武則天與部分沒有子女的嬪妃一起,被送往感業寺削發為尼。那是一段清苦的日子,青燈古佛,粗茶淡飯。每日,她都要在佛堂中誦經禮佛,雙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詞,可心中卻從未真正放下對宮廷的眷戀,對李治的思念。她常常在夜深人靜時,望著窗外的明月,回憶著與李治相處的點點滴滴,淚水悄然滑落。
感業寺的生活,讓武則天的心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曾經那個懷揣著夢想的少女,在經曆了宮廷的沉浮與感業寺的清修後,變得更加堅韌,也更加渴望權力。她知道,隻有重新回到宮廷,掌握權力,才能擺脫命運的擺弄。於是,她在等待著一個機會,一個能讓她重回巔峰的機會。
喜歡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請大家收藏:()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