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落幕餘暉-男寵與爭議

字數:5612   加入書籤

A+A-


    在那被歲月斑駁了色彩的宮牆之內,武則天於孤燈之下獨坐,思緒如脫韁之馬,不由自主地飄回到了寵信張易之、張昌宗兄弟的那段日子。燭火搖曳,光影在牆壁上肆意舞動,恰似她彼時紛繁複雜的心境。
    彼時,武則天雖已登上權力的巔峰,坐擁天下,然而高處不勝寒,那至高無上的皇位帶來的不僅僅是榮耀,更多的是無盡的孤獨。朝堂之上,群臣對她敬畏有加,卻鮮有人能真正理解她內心深處的寂寥。就在這時,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如一抹別樣的色彩,闖入了她略顯灰暗的生活。
    那一日,太平公主進宮請安,看著母後麵容雖依舊威嚴,卻難掩眉眼間的疲憊與落寞,心中一動,便向武則天舉薦了張易之兄弟。“母後,近日女兒聽聞洛陽城中有張氏兄弟二人,不僅生得貌若潘安,且才情出眾,精通音律,舞姿更是妙絕,定能為母後解悶。”
    武則天微微挑眉,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無的笑意,“哦?真有如此人物?你且喚來讓朕瞧瞧。”
    不多時,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被帶到了武則天麵前。隻見二人麵如冠玉,身姿修長,舉止間透著一股儒雅風流。行過禮後,張易之輕啟朱唇,為武則天彈奏了一曲悠揚的曲子,那琴聲如潺潺流水,淌入人心;張昌宗則翩翩起舞,身姿輕盈,仿若仙子下凡。武則天看得入神,心中那許久未曾泛起漣漪的湖麵,竟微微蕩漾開來。
    自那以後,張氏兄弟便常伴武則天左右。他們陪她談詩論畫,為她撫琴歌舞,逗她開心歡笑。在他們麵前,武則天無需端著帝王的架子,能感受到一種別樣的輕鬆與自在。然而,這一切卻在朝廷上下掀起了軒然大波。
    一日早朝,大臣們剛行完禮,左拾遺張德就出列,神色嚴肅,言辭懇切地說道:“陛下,如今張氏兄弟恃寵而驕,在朝中肆意妄為,結交朋黨,已然引起諸多非議。陛下乃天下之主,一言一行皆關乎社稷安危,還望陛下以大局為重,疏遠張氏兄弟。”
    武則天眉頭微皺,心中有些不悅,但還是耐著性子說道:“張德,朕知曉你一片忠心。但張氏兄弟不過是在朕身邊解悶之人,並未幹預朝政,你又何必如此大驚小怪?”
    張德並未退縮,繼續說道:“陛下,張氏兄弟雖未直接參與朝政決策,但其行為已讓朝中人心惶惶。他們憑借陛下的寵愛,招搖過市,許多大臣為求晉升,紛紛攀附於他們。長此以往,恐會擾亂朝綱,危及陛下的統治啊。”
    武則天心中一凜,張德之言並非毫無道理。但想到張氏兄弟給自己帶來的慰藉,又有些難以割舍。她沉默片刻後說道:“張德,朕會留意此事,你先退下吧。”
    然而,此事並未就此平息。隨著張氏兄弟愈發得寵,他們的勢力也逐漸膨脹。一些正直的大臣實在看不下去,紛紛上奏勸諫。其中,宰相狄仁傑也忍不住進言。
    狄仁傑一向剛正不阿,深受武則天敬重。他來到武則天的禦書房,行過禮後,緩緩說道:“陛下,老臣此次前來,還是為了張氏兄弟之事。陛下聖明,當知自古以來,帝王之寵若不加節製,極易引發禍端。如今張氏兄弟在朝中的行徑,已然引起公憤,陛下若不加以約束,恐會有損陛下的聖明與威望。”
    武則天看著狄仁傑,眼中閃過一絲無奈,“懷英啊,朕在這宮中,每日麵對的皆是家國大事,難得有張氏兄弟能讓朕開懷。難道朕連這點慰藉都不能擁有嗎?”
    狄仁傑長歎一聲,說道:“陛下,老臣理解陛下的孤獨。但陛下肩負著天下蒼生的重任,一舉一動都應謹慎。張氏兄弟之事,已非陛下個人之事,而是關乎朝堂穩定、國家興衰。陛下若能當機立斷,處理好此事,不僅能平息眾怒,更能彰顯陛下的英明。”
    武則天陷入了沉思,狄仁傑的話如重錘般敲擊著她的心。她深知狄仁傑所言句句在理,可真要割舍與張氏兄弟的情分,心中又著實不舍。
    回到寢宮,武則天看著正在為她研磨的張易之,心中五味雜陳。“易之啊,你說,朕若冷落了你和昌宗,你們會怪朕嗎?”
    張易之心中一驚,趕忙張易之心中一驚,趕忙雙膝跪地,眼中含淚說道:“陛下何出此言,陛下對臣兄弟二人恩重如山,猶如再造父母。若陛下有任何決定,臣等唯有遵從,絕不敢有絲毫怨言。隻是,臣兄弟二人一心隻為陛下解憂,不知何處做錯,惹得陛下煩惱。”
    武則天輕輕扶起張易之,歎道:“你二人並無過錯,隻是朝中大臣對朕寵信你們之事頗有微詞,認為你們擾亂朝綱。朕身為帝王,不能不顧及天下人的看法。”
    張易之低頭沉思片刻,說道:“陛下,臣明白陛下的難處。若能為陛下分憂,臣願與昌宗收斂言行,閉門謝客,不再給陛下增添煩惱。”
    武則天看著張易之,心中有些動容,“你能如此懂事,朕心甚慰。隻是此事牽扯甚廣,並非一時就能解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然而,事情並未如張易之所說那般發展。盡管張氏兄弟表麵上有所收斂,但背地裏依舊我行我素。他們仗著武則天的寵愛,愈發驕橫跋扈,甚至連皇親國戚都不放在眼裏。
    一日,太子李顯的兒子李重潤、女兒李仙蕙以及女婿武延基,在私下裏議論張氏兄弟的惡行。不巧,這番言論被張氏兄弟的耳目聽到,很快便傳到了他們耳中。
    張易之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怒不可遏,當即跑到武則天麵前哭訴:“陛下,太子之子、女及婿竟敢在背後非議陛下和臣兄弟,說陛下寵信我們是不務正業,還詆毀陛下的聖明。他們如此大逆不道,實在是罪不可赦。”
    武則天聽聞此言,頓時龍顏大怒。在她的觀念裏,皇權至上,即便是自己的親眷,也不能對自己的行為說三道四。她不假思索地喝道:“豈有此理!如此目無尊長、妄議朝政之人,絕不能姑息。”
    於是,武則天不問青紅皂白,下令將李重潤、李仙蕙、武延基賜死。此令一出,朝野震驚。眾人沒想到,武則天竟會為了張氏兄弟,對自己的親孫輩痛下殺手。
    朝中大臣們紛紛搖頭歎息,對武則天此舉深感失望。一些大臣甚至私下裏議論:“陛下如今被張氏兄弟迷惑,已失了往日的英明,長此以往,大周江山恐將不保。”
    而那些一直對武則天稱帝心懷不滿的人,更是借此機會煽風點火,企圖煽動更多人反對武則天的統治。
    狄仁傑得知此事後,痛心疾首。他再次進宮麵見武則天,言辭激烈地說道:“陛下,李重潤等人雖有不當言論,但他們畢竟是陛下的親骨肉。陛下為了張氏兄弟,竟忍心賜死自己的孫輩,這讓天下人如何看待陛下?陛下此舉,已寒了天下人的心啊。”
    武則天此時也有些後悔,但她身為帝王,話已出口,又怎能輕易收回成命。她麵色陰沉地說道:“懷英,朕也不想走到這一步。但他們妄議朝政,觸犯了朕的底線,朕不得不嚴懲。至於張氏兄弟,朕會再做考量。”
    狄仁傑無奈地搖頭,說道:“陛下,如今朝中人心惶惶,百姓也對陛下此舉議論紛紛。陛下若想挽回局麵,唯有嚴懲張氏兄弟,以正視聽。”
    武則天沉默良久,心中痛苦掙紮。一邊是給自己帶來些許溫暖與慰藉的張氏兄弟,一邊是岌岌可危的朝政和天下人的民心。最終,她長歎一聲,說道:“懷英,容朕再想想吧。”
    回到後宮,武則天獨自坐在榻上,腦海中不斷浮現出李重潤等人的麵容,心中滿是愧疚。她又想到張氏兄弟的種種行為,心中五味雜陳。她深知,狄仁傑所言極是,若不妥善處理張氏兄弟,自己的統治恐怕真的會陷入危機。
    然而,要她下定決心舍棄張氏兄弟,談何容易。在這權力的巔峰,她已經失去了太多,張氏兄弟的陪伴,是她在這冰冷宮廷中僅存的一絲溫暖。但她也明白,作為帝王,不能因一己私情而誤了國家大事。
    就在武則天猶豫不決之時,朝中局勢愈發緊張。許多大臣聯名上書,要求嚴懲張氏兄弟,以平民憤。一些地方官員也紛紛響應,聲稱若不解決此事,恐怕會引發民變。
    麵對如此壓力,武則天終於意識到,自己不能再猶豫了。她召來張氏兄弟,麵色凝重地說道:“易之、昌宗,朕待你們不薄,可你們卻不知收斂,惹得朝中上下怨聲載道。如今朕為了江山她召來張氏兄弟,麵色凝重地說道:“易之、昌宗,朕待你們不薄,可你們卻不知收斂,惹得朝中上下怨聲載道。如今朕為了江山社稷,不得不做出決斷。”
    張易之與張昌宗聽聞此言,頓時臉色煞白,雙雙跪地,張易之哭喊道:“陛下,我們兄弟對陛下忠心耿耿,並無二心,定是那些大臣嫉妒我們能常伴陛下左右,故而汙蔑我們。還望陛下明察啊!”
    武則天看著他們,眼中閃過一絲不忍,但很快又恢複了冷峻:“朕並非不明事理之人,你們的所作所為,朕也有所耳聞。這些時日,你們恃寵而驕,結交權貴,朝堂上下已被你們攪得烏煙瘴氣。朕若再不加以處置,如何向天下臣民交代?”
    張昌宗也淚流滿麵,苦苦哀求道:“陛下,我們知道錯了,懇請陛下再給我們一次機會。從今往後,我們定當謹言慎行,絕不再給陛下添任何麻煩。”
    武則天心中一陣絞痛,她何嚐不想再給他們一次機會,可如今局勢嚴峻,容不得她再有絲毫心軟。她緩緩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說道:“你們起來吧,朕心意已決。朕會給你們一個體麵的結局,也算是念在往日情分上。”
    張氏兄弟見武則天態度堅決,知道再無挽回餘地,頓時癱倒在地,如喪家之犬。
    武則天自感對張氏兄弟的縱容引發諸多朝堂隱患,深思熟慮後,打算過幾日便頒布懿旨,曆數張昌宗、張易之兄弟行為不檢、擾亂朝綱等重重罪行,削去他們官職,沒收全部家產,將其逐出京城,以平朝野怨憤,穩固大周江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然而,天不遂人願,就在她暗自籌劃此事之時,身體卻突然抱恙。起初,武則天並未太過在意,隻當是偶感風寒,仍強撐著處理政務。但病情卻日益加重,很快便一病不起,隻能臥於床榻之上。
    身邊的太醫們日夜守在寢宮外,進進出出,卻都束手無策。隨著病情加劇,武則天時而昏迷,時而清醒,意識也愈發模糊。
    恰在此時,一場蓄謀已久的政變悄然來臨。以張柬之等人為首,一直對武則天統治心懷不滿且痛恨張氏兄弟跋扈的勢力,趁她重病之際,發動了神龍政變。
    政變當晚,禁軍在張柬之等人率領下,如潮水般湧入宮中。一路勢如破竹,很快便逼近武則天的寢宮。張昌宗、張易之兄弟聽聞變故,嚇得驚慌失措,匆忙躲進武則天的寢宮,妄圖尋求庇護。
    但叛軍毫不留情,徑直闖入。重病在身的武則天,在昏迷中被嘈雜的喊殺聲驚醒,勉強睜開雙眼,便看到張昌宗、張易之二人一臉驚恐地躲在床邊。還未等她弄清楚狀況,叛軍已衝進內室。
    寒光一閃,刀起刀落,張昌宗、張易之還來不及發出求救之聲,便被殺死在武則天的床榻之前,鮮血濺射到武則天的被褥之上。她瞪大雙眼,想要怒喝,卻隻覺一陣無力,一口鮮血湧上喉頭,眼前一黑,再次陷入昏迷。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大周宮廷瞬間被血腥與混亂所籠罩,而武則天的命運,也在這一刻被徹底改寫。
    喜歡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請大家收藏:()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