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落幕餘暉-力治國理政的成就
字數:3054 加入書籤
在幽居上陽宮的清冷時光裏,武則天時常陷入對往昔治國理政歲月的深深追憶之中。
每當晨曦透過窗欞,灑在她那略顯滄桑的麵龐上,她的思緒便不由自主地飄回到開創殿試的那一刻。那一日,金鑾殿上氣氛莊重而熱烈,來自全國各地的莘莘學子齊聚於此,他們眼中閃爍著期待與緊張的光芒。武則天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如炬,掃視著台下的才俊們。她深知,這些人將是國家未來的棟梁,而殿試這一創舉,正是為了選拔出真正有經天緯地之才的人。
“今日殿試,望諸位才子暢所欲言,莫要拘謹。”武則天的聲音平和卻又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一位年輕士子率先出列,激昂陳詞,闡述著自己對治國安邦的見解,從民生疾苦到邊疆防務,分析得頭頭是道。武則天微微點頭,眼中流露出讚許之色,問道:“依你之見,如何平衡各地賦稅,以解百姓之困?”士子稍作思索,便條理清晰地作答,提出了因地製宜、輕徭薄賦的策略。武則天聽聞,心中暗喜,心想此子日後必能為國家所用。
殿試結束後,武則天對身旁的近臣說道:“唯有廣納賢才,不拘一格,我大周方能長治久安。這殿試之法,便是要為國家選拔出那些真正有實學、能做事的人。”近臣連忙應和:“陛下聖明,如此創舉,定能讓天下有才之士皆為陛下所用,大周盛世指日可待。”
而武舉的開創,更是為國家培養了眾多軍事人才。校場上,壯士們各展身手,騎馬射箭、舞刀弄劍,英姿颯爽。武則天親臨校場,觀看選拔。隻見一位壯士手持長槍,槍花飛舞,虎虎生風,一套槍法使得出神入化。武則天讚道:“好槍法!若邊疆有此等勇士守衛,朕便放心了。”言罷,轉頭對負責武舉的官員說:“武舉之設,旨在選拔武藝高強、有勇有謀之人,日後邊疆戰事,他們便是國之利刃。”官員恭敬答道:“陛下高瞻遠矚,武舉所選之士,定能為陛下保家衛國,開疆拓土。”
在重視農業方麵,武則天可謂不遺餘力。她深知,農業乃國家之根本,百姓安居樂業,國家方能繁榮昌盛。一日,她召集朝中重臣商議農事。武則天神色凝重地說道:“如今雖國泰民安,但農事不可懈怠。諸位愛卿,可有良策促進農業發展?”
一位大臣出列奏道:“陛下,臣以為當興修水利,灌溉農田,如此可保糧食豐收。”武則天點頭稱是:“愛卿所言極是,水利乃農業之命脈,朕命你負責此事,務必讓各地水利設施得以修繕和興建。”
又有大臣提議:“陛下,可鼓勵百姓開墾荒地,給予一定的賦稅優惠,如此可增加耕地麵積。”武則天讚許道:“此計可行,百姓乃國家之本,讓百姓富足,國家自然昌盛。”
隨後,一係列促進農業發展的政策陸續頒布。地方官員紛紛響應,積極組織百姓興修水利、開墾荒地。沒過多久,田野間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莊稼茁壯成長,百姓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看著呈上來的各地農事奏報,武則天欣慰地笑了:“隻要百姓富足,朕所做的一切便都值得。”
武則天對文學藝術的鼓勵,更是讓整個大周文化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宮廷之中,時常舉辦詩詞盛會,文人墨客們吟詩作畫,盡顯才情。一日,在一場盛大的詩會上,眾多詩人紛紛獻上自己的佳作。一位年輕詩人的詩作脫穎而出,其詩意境深遠,辭藻華麗,既有對大好河山的讚美,又飽含著對家國的熱愛之情。武則天讀完,讚不絕口:“此詩頗具大家風範,大周能有如此才情之士,實乃幸事。”她轉頭對身邊的文人雅士們說:“文學藝術乃國家之瑰寶,朕希望諸位能創作出更多佳作,讓大周文化流傳千古。”眾人紛紛應諾,詩會氣氛愈發熱烈。
在軍事上,武則天積極防禦,保障了邊疆的安寧。邊疆戰事吃緊之時,她與將領們在營帳中徹夜商討戰略。
“敵軍來勢洶洶,諸位愛卿有何破敵之策?”武則天目光堅定地看著眾將。
一位將領起身說道:“陛下,敵軍擅長騎射,我方可利用地形優勢,設下埋伏,待其進入包圍圈,再一舉殲滅。”
武則天沉思片刻,點頭道:“此計可行,但需謹慎行事。敵軍狡詐,切不可輕敵。你需挑選精銳之士,提前勘察地形,務必做到萬無一失。”
另一位將領補充道:“陛下,我們也可派人截斷敵軍糧草,斷其補給,如此敵軍軍心必亂。”
武則天目光一亮,讚道:“此乃良策。糧草乃軍隊之根本,斷其糧草,敵軍不戰自亂。你即刻安排可靠之人,暗中執行此計。”
將領們領命而去,各自籌備戰事。武則天望著他們離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禱:“願此次戰役能大獲全勝,保我大周邊疆太平。”
在將領們的精心部署下,大周軍隊與敵軍展開了激烈交鋒。戰場上,喊殺聲震天,硝煙彌漫。大周將士們奮勇殺敵,憑借著出色的戰略和頑強的鬥誌,成功擊敗了敵軍。戰報傳來,武則天大喜,說道:“將士們英勇無畏,保我邊疆安寧,實乃我大周之功臣。傳朕旨意,論功行賞,厚待戰死將士家屬。”
在她的統治下,邊疆逐漸穩定,百姓得以安居樂業。然而,這一切的成就背後,是無數次的艱難抉擇和殫精竭慮。
一日,武則天在禦花園中散步,看著滿園盛開的花朵,心中感慨萬千。她對身旁的宮女說道:“你看這繁花似錦,恰似我大周如今的繁榮景象。但這繁榮來之不易,每一步都走得艱難無比。”
宮女輕聲說道:“陛下為了大周,日夜操勞,百姓們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陛下的功績,定會名垂青史。”
武則天微微搖頭,歎道:“名垂青史與否,朕並不在意。朕隻希望在有生之年,能讓大周百姓過上好日子,讓國家繁榮昌盛。至於後世如何評價,便由他們去吧。”
時光流轉,在這幽居的日子裏,武則天回顧著自己稱帝後的點點滴滴。這些治國理政的成就,是她一生心血的結晶,也是她為國家和百姓做出的貢獻。她深知,自己的一生充滿了爭議,但她堅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周的江山社稷,為了天下百姓。在這寂靜的上陽宮中,她在回憶中尋找著慰藉,等待著生命最後的歸宿,心中雖有遺憾,但更多的是對自己一生作為的坦然與釋懷。
喜歡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請大家收藏:()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