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落幕餘暉-餘暉中的釋懷

字數:5256   加入書籤

A+A-


    神龍政變那驚心動魄的一幕,如同一道無法抹去的傷痕,深深地烙印在武則天的記憶深處。張昌宗、張易之兄弟那濺灑在床榻前的鮮血,仿佛是她政治生涯中一段失控插曲的殘酷注腳。自那之後,她的病情愈發沉重,身體每況愈下,如同深秋中搖搖欲墜的殘葉,生命的活力正被一點點抽離。
    病榻之上,武則天時常陷入昏沉,往昔的歲月卻如潮水般在她混沌的意識裏洶湧而來。她想起自己初入宮闈時,不過是唐太宗李世民身邊一個天真爛漫卻心懷誌向的才人。那時的她,豆蔻年華,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與迷茫,踏入了那座宏偉而又充滿權謀鬥爭的宮殿。“武媚”,這個名字在宮廷的角落裏默默綻放著屬於自己的光芒。
    李世民的目光偶爾落在她身上,那是一種對聰慧女子的欣賞,卻不足以讓她在這深宮中嶄露頭角。然而,武則天並未就此沉淪,她在這壓抑的環境中暗自積蓄力量,等待著命運轉折的那一刻。
    命運的齒輪在不經意間開始轉動,她與太子李治的相遇,成為了她人生的重要轉折點。李治眼中的她,不僅有著傾國傾城的容顏,更有著一種讓他著迷的聰慧與堅韌。在李世民駕崩後,武則天依例進入感業寺削發為尼,但與李治之間那剪不斷的情愫,卻如深埋地下的種子,在時機成熟時破土而出。
    李治對她的思念與日俱增,不顧眾人反對,將她接回宮中。從此,武則天的人生開啟了一段波瀾壯闊的征程。她從昭儀一步步晉升,憑借著自己的智慧、謀略與果敢,在宮廷的權力鬥爭中披荊斬棘。王皇後、蕭淑妃,這些曾經在宮廷中呼風喚雨的人物,都在她的算計與手段下敗下陣來。
    當她終於登上皇後之位時,她深知,這隻是她權力之路的一個起點。李治體弱多病,朝堂之事逐漸落入武則天的掌控之中。她開始參與朝政,憑借著卓越的政治才能,將朝廷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條。那些曾經輕視她的大臣們,在見識到她的手段後,也不得不收起小覷之心。
    隨著李治病情的加重,武則天的權力愈發穩固,她的野心也在不斷膨脹。朝堂之上,她與李治並稱為“二聖”,天下之人皆知武皇後之威名。然而,武則天並不滿足於此,她的目光望向了那至高無上的皇位,那象征著絕對權力的龍椅。
    為了實現自己的帝王夢,武則天不擇手段。她重用酷吏,打壓異己,那些反對她的李唐宗室與朝中大臣,紛紛倒在她的屠刀之下。她以鐵腕手段震懾著整個天下,讓所有人都對她敬畏三分。告密之風盛行,人人自危,但在這動蕩之中,武則天的統治卻愈發穩固。
    終於,在公元690年,武則天正式稱帝,改國號為周,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王朝。那一刻,她站在權力的巔峰,俯瞰著天下蒼生,成為了中國曆史上獨一無二的女皇帝。她推行了一係列政治改革,重視人才選拔,開創殿試與武舉,為天下有才之士提供了晉升之途。她大力發展農業,減輕農民賦稅,使得百姓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然而,權力帶來的不僅是榮耀,還有無盡的爭議。她的稱帝之舉,打破了千年來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遭到了無數人的反對。那些忠於李唐的勢力,無時無刻不在謀劃著推翻她的統治。而她晚年對張氏兄弟的寵愛,更是讓她陷入了輿論的漩渦。張氏兄弟憑借著她的寵愛,在朝堂之上飛揚跋扈,肆意妄為,引起了朝中大臣與百姓的強烈不滿。
    如今,躺在病榻上的武則天,回首自己的一生,心中感慨萬千。那些曾經的榮耀與輝煌,那些殘酷的權力鬥爭,那些反對者的咒罵與百姓的讚譽,都如同過眼雲煙般在她眼前一一閃過。她深知,自己的一生充滿了爭議,為了權力,她失去了太多,親情、友情,甚至是作為一個女人應有的溫柔與寧靜。
    但她並不後悔,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她以一介女流之身,登上了皇位,實現了自己的政治抱負。她相信,自己所推行的改革與政策,為大唐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她所選拔的人才,在日後的朝堂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延續了大唐的輝煌。
    在生命的最後時光,武則天多數時候都處於半昏迷狀態。偶爾清醒過來,她便會望向窗外的天空。那片天空,時而湛藍如寶石,時而被晚霞染得如血般絢爛,恰似她波瀾壯闊的一生。
    陽光透過斑駁的窗欞,灑在她滿是皺紋的臉上。她眯起眼睛,試圖在這光影中找尋往昔的痕跡。想起自己親手提拔的狄仁傑,那是一位忠肝義膽、智慧超群的能臣。狄仁傑在世時,多次直言進諫,雖有時讓她心生不悅,卻也深知其是為了江山社稷。有一次,狄仁傑力諫她不要過度寵溺張氏兄弟,以免引發朝堂動蕩,當時她雖未完全采納,可心中也有幾分觸動。如今想來,狄仁傑的遠見卓識令人欽佩,若自己能更早地聽從他的建議,或許後來便不會生出諸多事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還有上官婉兒,這個聰慧靈秀的女子。她本是罪臣之後,卻因才華出眾被自己賞識。上官婉兒在身邊輔佐多年,起草詔令,參與政務,宛如自己的左膀右臂。可在這風雲變幻的宮廷中,上官婉兒也有著自己的無奈與掙紮。武則天知曉她在各方勢力間周旋,卻也默認了她的存在,畢竟在這權力的漩渦中,每個人都身不由己。
    在昏沉的夢境裏,武則天仿佛又回到了那盛大的登基典禮。自己身著華麗的龍袍,頭戴沉重的皇冠,在群臣的朝拜中走上那高高的皇位。山呼萬歲之聲響徹雲霄,那一刻,整個天下都在自己的腳下。然而,這無上的榮耀背後,是無數個輾轉反側的夜晚,是與至親至愛之人的漸行漸遠。
    她的思緒漸漸飄遠,仿佛回到了那個充滿歡聲笑語的時光。那時,她的兒子們還在身邊,長子李弘,生性仁厚善良,是大唐未來的希望之星。他聰明伶俐,勤奮好學,對人對事都充滿了愛心和關懷。然而,命運卻對他如此不公,早早地奪去了他年輕的生命,這成為了她心中永遠無法愈合的傷口,每當夜深人靜時,她都會默默地流淚,思念著那個遠去的孩子。
    次子李賢,同樣是個才華橫溢的孩子。他有著過人的智慧和才華,無論是文學、書法還是政治,都表現出非凡的天賦。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與母親之間的關係卻漸行漸遠。他們在政見上的分歧越來越大,最終導致了一場激烈的衝突。在權力的漩渦中,她不得不做出艱難的抉擇,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和權力,她狠下心腸,對自己的親生兒子痛下殺手。
    這其中的痛苦和無奈,又有誰能真正理解呢?她是一個母親,卻親手斷送了自己兒子的生命。每當回憶起那一刻,她的心都會像被撕裂一般疼痛難忍。但在那個充滿權謀和爭鬥的宮廷世界裏,她又能有什麽選擇呢?
    隨著病情的日益加重,武則天愈發感到力不從心。她明白,自己的大限將至。那些曾經圍繞在身邊阿諛奉承的人,如今大多已作鳥獸散。隻有幾個忠心耿耿的老奴,依舊守在她的病榻前,用滿含熱淚的眼睛望著她,那目光中既有對她的忠誠,也有對她即將離去的不舍。
    一天午後,武則天從昏睡中悠悠轉醒。窗外的陽光格外柔和,像是上天特意為她準備的一份溫情。她掙紮著坐起身來,身邊的宮女連忙上前攙扶。她望著窗外那棵曆經風雨的老槐樹,思緒飄得很遠。
    突然,一陣清脆的鳥鳴聲傳來,仿佛是從遙遠的過去傳來的問候。這聲音讓她的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在這一刻,她心中所有的執念都漸漸消散。她想起了自己在感業寺時,每日伴著晨鍾暮鼓,誦經禮佛,那時的生活雖清苦,卻有著一種別樣的寧靜。
    她明白,人生就如同這四季更替,有繁花似錦的春日,也有寒風凜冽的冬日。權力雖然曾經讓她站在世界之巔,但也讓她失去了許多平凡的幸福。而現在,在生命的盡頭,那些曾經的功過是非,都變得不再重要。
    她相信,後世之人自會對她的一生做出公正的評判。她為大唐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推行的政治改革、選拔的人才,都將在曆史的長河中留下印記。雖然她的手段有時過於狠辣,決策也並非盡善盡美,但她問心無愧,因為她所做的一切,最初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讓天下百姓過上好日子,為了讓這個國家更加繁榮昌盛。
    在這最後的餘暉中,武則天靜靜地閉上了雙眼,帶著對一生的回憶,帶著心中的那份平靜,等待著生命的終結。
    當武則天陷入對過往的沉思時,往昔的片段如潮水般不斷湧來。她想起了自己還是少女時,在父親武士彠的教導下,習文練武,心懷壯誌。那時的她,天真爛漫卻又有著超乎常人的果敢堅毅。父親對她寄予厚望,常言她有非凡之才,將來必能成就一番大業。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她自幼便對政治有著濃厚的興趣,也為日後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然而,父親的早逝,讓她和母親楊氏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武氏家族的其他人對她們母女二人多有欺淩,這一段寄人籬下的生活,讓武則天深刻體會到了世態炎涼,也更加堅定了她出人頭地的決心。她暗暗發誓,總有一天,她要讓那些曾經輕視她們母女的人刮目相看。
    入宮之後,武則天最初並未得到唐太宗過多的關注。但她並未因此而消沉,反而利用閑暇時間,努力學習宮廷禮儀、政治謀略。她閱讀大量書籍,對曆史上的治國理政之道爛熟於心。在與其他宮人的相處中,她也時刻留意著宮廷中的權力鬥爭,學習著如何在這複雜的環境中生存。
    當她與李治產生感情,並在感業寺重逢後,她深知這是改變命運的絕佳機會。為了重回宮廷,她精心策劃,巧妙地利用李治對她的感情,成功地打動了王皇後。王皇後以為引入武則天可以打壓蕭淑妃,卻不知自己是引狼入室,為武則天日後獨攬大權埋下了伏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武則天重回宮廷後,憑借著自己的美貌與智慧,很快便在宮廷鬥爭中嶄露頭角。她先是聯合王皇後打壓蕭淑妃,使得蕭淑妃失寵。而後,又設計陷害王皇後,成功登上了皇後的寶座。在這個過程中,她展現出了非凡的權謀手段和隱忍之心。為了達到目的,她不惜犧牲一切,哪怕是自己的親生女兒。小公主的夭折,成為了她扳倒王皇後的關鍵一步,這一狠辣之舉,讓眾人見識到了她的決絕。
    成為皇後之後,武則天開始逐步參與朝政。她深知,在這個男尊女卑的社會中,要想站穩腳跟,就必須擁有足夠的權力。她幫助李治處理政務,憑借著自己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和卓越的決策能力,贏得了李治的信任與依賴。她對朝廷官員進行了一番大洗牌,將那些反對她的勢力一一鏟除,提拔了一批忠於自己的官員,逐漸在朝堂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勢力。
    隨著權力的不斷擴大,武則天的野心也愈發膨脹。她不再滿足於幕後操縱,而是渴望走到台前,成為真正的統治者。在李治去世後,她先後廢掉了自己的兩個兒子,李顯和李旦,徹底掌控了朝政大權。此時的她,距離皇位僅有一步之遙。
    然而,稱帝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朝中大臣們大多反對她稱帝,認為女子稱帝有違祖製。但武則天並未因此而退縮,她以強硬的手段鎮壓了反對勢力,為自己的稱帝掃清了障礙。最終,在眾人的簇擁下,她登上了皇位,建立了武周政權。
    喜歡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請大家收藏:()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