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2章 大家都有了目標
字數:2961 加入書籤
他顧不得燙,沿著碗邊吸溜了一口。滾燙、濃香、鹹鮮!濃鬱的麥香和羊油的葷香在口中炸開,瞬間驅散了沼氣池帶來的最後一絲不適感。他舒服地眯起眼,長長籲了口氣:“香!真香!這火……神火!”
孫瘸子也大口喝著油茶,感受著滾燙的食物滑入腸胃帶來的暖意,再看看灶眼裏那穩定跳躍的藍色火焰,獨眼裏閃爍著一種近乎敬畏的光芒。這火,來自汙穢,卻如此純淨有力。
陸二嫂小心地吹涼了一小碗油茶,喂給妞妞和小石頭。兩個孩子小口喝著,被那奇特的鹹香吸引,滿足地眯著眼。
顧家老二獨自站在灶台前。他伸出手,緩緩靠近那跳躍的藍色火焰。火焰穩定地燃燒著,散發著灼人的熱度,卻沒有一絲黑煙。
他感受著那純粹的熱力,又想起後院沼氣池裏翻滾的汙穢。極致的潔淨與極致的汙穢,在這小小的灶房裏,被冰冷的鐵管和神秘的“漚”連接在一起,形成一種令人心悸的循環。
他端起那碗村老遞來的油茶,滾燙的溫度透過粗陶碗傳來。他低頭,看著碗裏深褐色的、由這“神火”催生的食物,輕輕吹了吹,抿了一口。
濃鬱的麥香和油脂的鹹鮮在舌尖彌漫。這味道,來自北境的土地,也來自那化腐朽為神奇的火焰。他緩緩咽下,一股暖流從喉間滑入腹中。這暖意,似乎比火牆爐的熱浪,更能驅散深藏骨髓的流放寒意。
晨光刺破北境深秋的薄霧,帶著凜冽的幹爽氣息,落在新宅院平整的青石板地上。嶺南眾人從鋪著厚實新褥的木床上醒來,依舊有些恍惚。
火牆爐的餘溫烘暖了屋子,灶房裏沼氣灶幽藍的火苗舔舐著鍋底,發出均勻的呼呼聲。這一切都提醒著他們,流放的日子,真的結束了。
院門被叩響。代理村長帶著兩個挎著厚厚簿冊的年輕後生站在門外,笑容爽朗:“都起了?好!今兒頭一件要緊事,去行政樓!領安家糧,領衣裳鞋帽!再瞧瞧招工欄,看看有啥活計能上手!”
行政樓前的空地上已排起了長隊。新落戶的北境流民、附近村寨來投奔的,還有像陸顧兩家這樣剛到的嶺南人,都安靜地排著。隊伍前方,幾張長條案拚成巨大的台麵。
幾個村吏坐在案後,麵前攤開厚重的名冊。旁邊堆著小山般的物資:一袋袋紮口的精米白麵,一壇壇澄澈的豆油,一筐筐飽滿的紅薯南瓜,還有成堆疊放整齊的衣服、輕便舒適的寫字,針腳細密的棉襪和護耳棉帽等。
秩序井然。輪到的人上前報上姓名、戶主、家中幾口。村吏在名冊上飛快地勾畫,旁邊的助手立刻手腳麻利地按人頭份量分裝。
“陸家二房,戶主,妻子一位,攜子二,女一,共5口!”陸家二哥有些緊張地報上名號。
村吏頭也不抬,手指在名冊上滑動,找到對應名字,用朱砂筆重重一勾:“精米五十斤!白麵五十斤!豆油十五斤!紅薯五十斤!南瓜六十斤!”他每報一樣,助手便飛快地從相應堆裏稱量裝袋。
“衣服成人男女各兩套,男童各兩套,女童兩套!襪子20雙!”助手將分好的糧油和疊得整整齊齊的衣物鞋襪,一股腦堆在麵前的長案上。
看著麵前瞬間堆成小山的嶄新物資,陸家二哥嘴唇哆嗦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在嶺南,為了一口稀粥要排半天隊,一件破衣縫縫補補穿三年。眼前這厚實簇新的棉衣棉鞋,沉甸甸的米麵糧油,像一場不真實的夢。他顫抖著手,想去摸那靛藍棉襖光滑厚實的布料。
“按個手印!”村吏將一本厚厚的《萬福新村安家物資領取冊》推到她麵前,翻到陸家那頁,上麵清晰地寫著領取物品和數量,下方是空白的簽名欄和一個紅泥印盒。
陸家二哥茫然地看著那冊子和紅泥。
“右手大拇指,蘸點紅泥,按這兒!”村吏指著簽名欄下方的空白處,語氣溫和卻不容置疑。
陸家二哥依言,將粗糙的、帶著凍瘡痕跡的右手拇指用力按進紅泥,再小心翼翼地按在冊子指定的空白處。一個清晰的、帶著指紋螺紋的紅色指印,落在了“陸清州”的名字下方。這一刻,這些物資,才真正屬於他們陸家。
“下一位!趙石頭!”村吏揚聲。
趙頭兒擠上前,報上自己孤身一人的名字。助手麻利地稱出十斤米、十斤麵、三斤油、二十斤紅薯、一件棉襖、一條棉褲、一雙棉鞋……堆在他麵前。
“按手印!”冊子推過來。
趙頭兒枯瘦的手指蘸滿紅泥,用力按下,看著那個鮮紅的指印,他咧開豁牙,嘿嘿笑了兩聲,眼中卻有水光閃動。這指印,是他在北境安身立命的憑證。
孫瘸子、顧家幾位……嶺南眾人依次上前,報名字,領物資,按手印。沉甸甸的糧食,厚實暖和的衣物,還有那落在名冊上的鮮紅指印,像一塊塊沉甸甸的基石,墊在他們漂泊無依的心底。
懵懂的小男娃也被婦人抱著,用沾了紅泥的小拇指,在屬於他的那份物資後麵,留下了一個歪歪扭扭的小紅點。
領完物資,人群並未散去,而是湧向行政樓側麵一麵巨大的、刷著白灰的牆壁。牆上貼著幾張巨大的白板上,頂端朱砂寫著“萬福村招工啟事”。
白板前人頭攢動,議論紛紛。
趙頭兒扛著米袋擠過去,眯著老眼費力地辨認。白板上用工整的楷書分門別類列著:“北麓煤礦:招井下運煤工三十名。身強力壯,耐勞苦。日錢三百文,管三餐,冬發棉護膝一副,可提供住宿。”
“南坡磚窯:招製坯工、燒窯工各十五名。有經驗者優先。日錢二百三十文,管兩餐。”
“村東糖坊:招榨汁工、熬糖工學徒二十名。需靈醒肯學。日錢一百八十文,管午餐,村長親授技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