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蹊蹺的鄉政府書法比賽
字數:8138 加入書籤
西北的這頓特色小吃,‘搓魚子”不算貴,成本隻有五元錢。
可特色麵食做起來麻煩,西河縣把麵食做的精致,化腐朽為神奇,返璞歸真,看似簡單,實則不然。
要想吃得可口,飯前必做精心準備。
市長祁連雪是一個務實的人,他對大吃大喝深惡痛絕。
他吃了一碗搓魚子,桌子上一碟蘿卜幹,一碟涼拌沙蔥,總成本不過五元錢。
工作就要這樣,既節儉,又要實惠。
市長祁連雪邊吃,邊讚不絕口。
不錯,這麵食有筋道,吃著也爽口。
市長祁連雪邊吃邊說“我們的扶貧工作,也要像揉“搓魚子”麵的勁道,一點也不能鬆懈。”
縣長何惠民連連點頭稱是。
此時西河縣民政局長劉世傑躲閃著,在另一個桌子上坐下,他默默無聲。
市長祁連雪不到半小時就吃完了“搓魚子”。
他走出山灣鄉食堂大門,看到山灣鄉政府大院內一片喧嘩。
原來山灣鄉文化站進行書法大賽,幾百人,五六個桌子寫著條幅。
縣長何惠民大怒,“楊書記你是怎麽組織的?祁市長到山灣鄉調研,你們山灣鄉文化站在書法比賽,亂混混的,這不是為市長調研添堵嗎?”
市長祁連雪聽到何縣長批評山灣鄉黨委書記楊林,他說了這麽幾句:“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源潔則流清,行端則影直。”
不能因為市長來了,基層就不搞群眾文化娛樂活動。
原來西河縣書法源遠流長,在西河縣滋養了一大批書法名家,自然市長祁連雪也受到熏陶。
市長祁連雪難得下基層,到山灣鄉碰上這樣的群眾文化活動,自然得指導一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藝無止境。”
貧瘠的戈壁灘,村民還有這個雅好,山灣鄉一定不能廢棄,要引導村民把國家的國粹發展下去。
這些活動在資金上有困難,可以省出來,今天的接待就很好嗎,上級來人,你們適當把招待標準放低一點。
我看主食‘搓魚子’,小菜蘿卜幹,沙蔥也挺好的,何必大魚大肉。
這樣省下來一些錢,多搞搞群眾活動,活躍農村文化大有益處。
市長祁連雪對縣長何惠民說的是肺腑之言。
書法是村民自發的活動,你們一定加以引導。
縣長何惠民點頭稱是。
祁連雪飄然走到山灣鄉文化館,那些業餘書法愛好者,趕緊給祁連雪讓開了一條路,幾名參賽的業餘愛好者,有一個人握筆的手發抖。
他哆哆嗦嗦從口袋掏出寫好的字,用石頭壓在課桌左邊,沾墨汁的毛筆,墨汁點點滴滴滴落在在宣紙上。
書法愛好者最拙劣,最丟臉的動作,書法基本功就是著墨利索、幹淨,不拖泥帶水。
西河縣山灣鄉可謂人才濟濟,書法業餘愛好者餘音嫋嫋,不絕如縷,書法愛好的傳承才沒有斷。
在貧瘠的戈壁土地上,這些業餘愛好者,用自己手中的筆,飽蘸著香氣四溢的翰墨,在張張潔白的宣紙上,表達著對這個世界的感受。
這些書法愛好者,平時舍不得給家裏買食鹽,醋····
這次幾百元錢的宣紙出手大方,這讓祁連雪想到了人們常愛說的一句話:“清虛淡然中,無限受用處。”
喜歡自然就是第一。
那些鄉村書法業餘書法愛好者,著墨在幾百元一張宣紙上,自然手有點發抖,可也得寫完。
那些業餘選手潑墨揮毫,寫法和專業書法是一樣的,這種書法比賽在金城市就是一件小事,而對於西河縣山灣鄉就是一場盛典,關乎到各村的臉麵。
這些選手大多是各村的寫家能手,聚在山灣鄉,也是為村上掙個臉麵。
首先上來了四組選手,照著字條,大多都是古代的詩,布局謀篇在於自己。
這種寫法往往很難。
字多了寫不下,少了又顯得呆板,單調。
高城村的一個愛好者,手抖著寫了一幅“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茫”字寫的有點大,布局不那麽協調,但終究寫完了。
還有寫不完的,黃山村的一個愛好者,剛寫“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羌”著墨太濃,墨水潑在宣紙上,自慚形穢,他退出了現場。
另外兩幅也完成了,一幅是趙家村寫的“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一幅是夾河村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市長祁連雪笑而不語,他帶頭拍起手,他也是一個有涵養的人,這種時候,不能亂說。
於是就說“這樣的比賽好,真實。”
人的字也“寫得好”。
“有評委我就不點評了。”
縣長何惠民眼睛偷瞄了一下市長祁連雪,他也拍起手,然後對山灣鄉黨委書記楊林盛氣淩人的說:“這種群眾喜歡的活動你們以後要多搞搞,但是要調調節好時間。注意工作與娛樂的關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是。我們工作中還有差距,我們一定彌補這種不足。”
山灣鄉黨委書記楊林唯唯諾諾的說。
由市長祁連雪助陣,縣長何惠民在旁,山灣鄉書法比賽就是一場盛典,漢字的象形是書法的延續,也是鄉村文化的粘合劑。
農村衰敗之後,年輕人能寫毛筆字的已不多了,但山灣鄉的中年人愛好書法的多,各村聽說了一些業餘的書法愛好者,騎著摩托,開著三輪車往山灣鄉政府匆匆行駛。
人如潮水聚攏在山灣鄉,而在這種時候,市長祁連雪忘乎所以,一種故鄉情結無意識的縈繞在,祁連雪的血液中。
這幾年市長祁連雪的工作並不輕鬆,西河縣是市長祁連雪生長的地方,他在西河縣采集沙蔥、收割小麥。
小時候貧窮,條件好的人家找一點廢報紙,在上麵寫毛筆字。
而祁連雪貧窮,童年隻能折楊柳樹枝,沾水在光潔的地麵上一筆一筆瞄著寫,尋找寫毛筆字的感覺。
那種無意識的寫字,現在的市長祁連雪,緊張的心靈帶來片刻的寧靜。
祁連雪是不會到西河縣來的,那裏有太多的痛苦記憶。
可現在因為工作的需要,祁連雪來到西河縣。
西河縣學校吳詠梅的上學,喇嘛村的胡麻種植,還有故鄉的一種人文氣息,故鄉的一朵花,一棵草,一塊石頭,一片雲都可以讓祁連雪回憶童年的記憶。
祁連雪的故鄉情結釋放出來了。
山灣鄉文化站的書法比賽有大批村民圍觀,有市長祁連雪,縣長何惠民助陣,規格升至了一級。
山灣鄉派出所隻有兩個人,無法維持秩序,幸好雙橋鎮派出所所長馮大田領著五個同事趕到了山灣鄉,身在江湖身不由己,派出所長馮大田的職責就是維持好秩序,讓無關人員少接觸市長。
山灣鄉政府是人多而不亂,有序的圍觀在文化站周圍,給選手讓出了一片空地。
又上來一撥業餘選手,唯有一個老者就是喇嘛村村長王永民的父親,王老漢走上台來,鋪開潔白的宣紙。
本來王老漢對山灣鄉政府胡麻種植頗有微詞,借書法比賽寫幾個字,發泄不滿,寫“耕牛無宿草,倉鼠有餘糧;萬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
可是在這種場合王老漢並非聖人,在宣紙上龍鳳飛舞寫下了“村民如耕牛”行草。
市長祁連雪大驚,業餘書法都是正正規規唐楷書,要寫行草,先從唐楷入手,後學魏碑, 難度極大。
市長祁連雪也禁不住叫好,這個“牛”字寫得好,一豎,不輕滑,不飄弱,有沉著、凝重、蒼勁的效果。
最大的事實,民間有高手,麵對市長祁連雪的點評,儼然是內行。
一幅好的書法 看的是整片,再是局部 ,要有行雲流水的感覺 ,欣賞書法就是看整片的氣勢 。
寫得好,點評的也好。
縣長何惠民帶頭鼓起了手掌。
現場一片掌聲。
市長祁連雪也是興趣所至,又多講了兩句,這幾個字寓意也深刻,“村民如耕牛”。一步一回首。
我們都是犁地的牛,工作不同,性質相同,都是為村民工作。
這樣的文化要推廣出去,這位老者的書法書體縱橫而不意亂,灑脫而不放縱,氣勢流暢,遒勁有力。
就是放在金城市也是一幅難得之作。
市長祁連雪又點評了一番。
時間不多了,你們繼續比賽。
何縣長,我們到喇嘛村看看胡麻種植情況。
市長祁連雪恍悟,他還有職責。
祁市長也給我們寫幾個字,村民歡呼鼓掌,祁市長你就潑墨揮毫。
我們聽說你的字,在金城市文化館也有留存。
縣長何惠民諂媚的討好說。
這種時候市長祁連雪春風得意,寫什麽呢?
你就寫“喇嘛村胡麻經濟種植區”。
山灣鄉黨委書記鋪開了宣紙,鄉長高勝天抱著,呈綠色,酷似薄雲晴天,石質溫潤如玉的硯台放在桌子上。
縣長何惠民親自將墨汁傾倒在綠色的硯台裏。
“你們這是難為我,讓我出醜。”
市長祁連雪說著走到桌子上,用墨條抹了幾下硯台的墨汁。
他拿起了毛筆,沾滿了墨水,然後在硯台邊潤潤毛筆,毛筆一橫,傾瀉在紙上“喇嘛村胡麻經濟種植區”。
躍然在宣紙上整幅作品顯得雅潔、舒展、清峻、秀逸、雄渾。
顯示出漢字的方正美、韻律美。
好,祁市長寫得好,一片嘖嘖聲。
祁市長的字師法傳承古人,又不失傳統,好字。
王老漢這樣評價祁連雪。
祁連雪知道他的字寫的很一般,就是模仿古人,沒有創新,能在這種場合,寫出這幾個字也是很有氣勢,也給市長祁連雪增加一層神秘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藝無止境,西河縣山灣鄉村民是我的老師。
“獻醜了,大家不要見外。”
市長祁連雪謙遜說著,但他心裏有一種自豪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內心裏竊竊自喜,在官場上能寫出一幅妙筆生花的字恐怕沒有幾個人。
我是一個西河人,土生土長在農村,我願為西河文化的發揚光大,盡一點微薄之力。
這次調研,讓金城市長祁連雪賺足不少人氣,得到了村民的好口碑。
市長祁連雪是一個平易近人,博學多才的好市長。
村民並不知情,市長祁連雪來西河縣調研什麽?
喇嘛村胡麻種植已有好幾年的曆史,山灣鄉黨委書記楊林,鄉長高勝天懸著的一顆心安然的躺在心髒裏。
縣長何惠民也是捏了一把汗,幸虧有驚無險。
以後山灣鄉書記楊林,找了一塊巨石“喇嘛村胡麻經濟種植區”,豎在在最顯眼的位置。
金城市長祁連雪內心有個忌諱,就是不願去貧困的人家,不是歧視,而是鑲刻在童年記憶中那種痛苦說不出來。
貧窮如麻繩束縛著他全身,童年沒有在貧窮生活下的人是無法理解的。
市長祁連雪雖然書法比賽,耽擱了調研的時間,他還是要到喇嘛村周邊看看。
喇嘛村藍盈盈的胡麻花已經落敗,胡麻原莖葉從翠綠變成微黃色,豐收已成定局,他看到這種場景,欣喜於色。
他叮囑縣長何惠民“農業有它的特殊性,必須適合地域特色,不要強迫村民種植,要引導,有效益村民才會種植,不要搞一刀切。”
是,我們正采用引導的方式,首先小麵積推廣。
我們引導喇嘛村與戈壁公司,簽訂了五千噸胡麻莖的收購合同,亞麻布是一種高級服裝原料,種子公司提供了優質的胡麻新品種,產銷不存在問題,效益可觀。
我們估計喇嘛村胡麻莖畝產量400公斤,收購價是一公斤一元,胡麻籽畝產量90公斤,收購價是每公斤7元,兩項合計,畝均收入1200元。
比種植小麥增收400元以上,種胡麻投入小於種植其他作物,增收效益十分突出。
在縣長何惠明的謊言中,充分感受到人性中的扭曲變態惡毒。
“雪崩之下,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人在做,天在看。
喇嘛村不是貧苦村,而是代替高城村,是一個背鍋俠。
在生活中每當遇到不幸和災難的時候,我們總是在為遇難者遭遇不幸者傷感難過落淚。
可作為旁觀者,我們不知道這謊言傷害或毀滅了多少人。
喜歡雙橋請大家收藏:()雙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