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欺上也是一門藝術

字數:9106   加入書籤

A+A-


    當書記吳明英被全金城市民感動的小女孩吳詠梅,然後發起募捐,縣長何惠明居然不知道這個女孩?真是匪夷所思。
    書記吳明英顯然不滿意,她語氣加重說“就是那個挖甘草的小女孩,在逃跑過程中,把書包丟棄在荒灘上,你們安排上學了嗎?”
    “我們金城市全體市民發起募捐,而你們西河縣卻聽而任之,麻木不仁。”
    市委書記吳明英真的是生氣了。
    幸虧下屬提醒,悄悄地說:“何縣長,那個孩子叫吳詠梅,被雙橋鎮派出所長馮大田寄養。”
    吳書記,這件事情不好意思向你匯報,那個女孩吳詠梅在縣一小上學,在派出所長馮大田家寄養,縣長何惠民現在可以理直氣壯地匯報。
    市委書記吳明英將信將疑,她要走到縣一小,去看看那個孩子。
    派出所長馮大田剛走到山灣鄉的路上,一個電話打給了馮大田。
    馮所長嗎?
    那個吳詠梅的小女孩,你養著嗎?
    是,我養著。
    養的怎麽樣?
    馮大田心裏納悶,我又沒有虐待那個孩子,狗咬拉屎人,不知好人心,養一個孩子吃力不討好,不劃算。
    “和我兒子一樣對待。”馮大田不耐煩掛斷了電話。
    手機又響了。
    馮所長嗎?我是何惠民,你回到西河縣城第一小學。
    領導的話不容置疑,馮大田轉頭就返回。
    西河縣一小三年級一班,迎來最熱鬧的一天,市委書記吳明英,市長祁連雪,還有教育廳王廳長,以及縣長何惠民,文教局長範子進一行·····
    就到一小三樓教學樓,三年級一班的教室。
    教室第三排坐著一個小女孩。
    一顆水靈靈的大眼睛,與原先怯懦眼神相比,現在的女孩顯得朝氣陽光。
    再加上姑娘梳的黑黝黝的兩條辮子,馮大田妻子何金玉在蒸饅頭間隙,還有百忙之中洗的幹淨的校服。
    構成一幅純潔的天然女孩畫麵。
    市委書記吳明英是一個女性,她也可能是一個媽媽,那種生小孩的艱難和痛苦,她沉睡的母愛被喚醒。
    不好意思,打攪了孩子們的學習,她走到了小女孩吳詠梅麵前。
    不要怕,她摸摸吳詠梅的頭。
    你叫吳詠梅。
    是阿姨。
    你爸爸叫什麽?
    馮大田。
    幹什麽工作。
    警察。
    媽媽叫什麽?
    何金玉。
    幹什麽工作?
    蒸饃饃,開了一個何氏烤餅店。
    阿姨,我爸爸也叫馮大田,媽媽叫何金玉。
    原來馮大田兒子馮多多和吳詠梅是一個班。
    小孩天真,多多也忍不住站起來和吳詠梅爭搶起爸爸媽媽來。
    調研團這時傳來久違的笑聲。
    市委書記吳明英心裏也釋然,看來這是真實的情況。
    你姓吳,你爸爸怎麽姓馮。
    小女孩漲紅著臉,眼淚刷刷下來了,勾起了傷心的往事。
    “阿姨,我以前的爸爸是個殺人犯。”
    市委書記吳明英不知道怎麽收場,著名教育家說過:“在影響孩子的內心世界是不應該,挫折她們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孩子的自尊。”
    吳詠梅趴在桌子上大聲的哭泣,一種撕裂人心的哭,籠罩的西河縣一小的教學樓裏。
    哭聲傳遞在剛剛還充滿歡笑的教室裏。
    書記吳明英無意傷害了一個小女孩的自尊。
    幸虧派出所長馮大田出現,他全明白了。
    市委要考察這個孩子的真假,馮大田走到教室裏。
    梅子,你怎麽了?
    吳詠梅趴在馮大田身上嚎啕大哭,哭聲響徹了整個樓道。
    梅子,我們回家。
    馮大田抹了一把眼淚,抱著吳詠梅。
    市長祁連雪一行,側身讓出了一條道。
    馮所長養一個孩子比較辛苦,這點錢給孩子買點零食吧。
    市委書記吳明英拿出了一個紅包。
    吳書記,我工資一月兩千八,老婆蒸饃饃比我掙得多,有三千多,我不需要你的可伶和施舍。
    我也不是道德模範,請你給我的梅子一個空間,不要打擾這個孩子就行了。
    馮大田是拂袖而去,在西河縣傳為佳話,把兩個字‘悲憫’注入一個陌生的女孩心裏,然後用愛來澆灌她。
    最後成就了兩個字‘爸爸。’
    馮大田純粹就屬於善良的情感,與西河縣的教育扶貧無關,父愛是不需要回報的,他屬於自願。
    雖然遭到了派出所長馮大田的冷落,市委書記吳明英心裏踏實了一些,這些情況是真實的。
    但是她也無意傷害了一個孩子。
    市長祁連雪望著馮大田離去的背影,想起了他的四叔,一種同情心油然而生。
    “這個派出所長脾氣也挺倔的”。
    市委書記吳明英對陪同的縣長何惠民說“何縣長,要把真正貧窮的孩子納入教育扶貧計劃,不要遺漏。”
    是,我們一定落實,一個都不能遺漏。
    有些人在社會中往往是君子的麵目出現的,但是又比君子聰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市委書記吳明英一行考察了西河縣的教育狀況,在一小的一個會議室裏,她對西河的教育做了幾點指導性的意見。
    在貧窮的西河縣談教育是一件艱難的事情,前麵的路還很長,教育扶貧計劃麵臨的困難還很多,落實比承諾重要,做比說重要……
    市委書記吳明英和市長祁連雪分管的工作重點不同,所以側重點也就不一樣。
    在西河縣有幾個工作,市長祁連雪是必須要去落實的。
    那就是山灣鄉喇嘛村的胡麻種植脫貧項目。
    再高明的方略,再巧妙的部署,一旦做起工作來,離不開西河縣的每一個人,甚至喇嘛村村長王永民,都比市長祁連雪重要。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多算勝,少算不勝,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原來縣長何惠民,已把孫子兵法用在揣摩領導意圖上。
    書記吳明英是從省機關來的,家庭出身優越,品位和知識豐富,一個女人,必定有悲憫和愛心。
    必定會對農村那些留守困難孩子有關愛之心,對西河縣的教育重點考察。
    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西河縣是高考狀元縣,那些貧窮的農村孩子一個也不會遺漏,會享受到陽光的普照。
    而對那些學習不好,十四五歲的孩子,早就失學打工去了。
    西河縣農村那麽大,隻要不是刻意調查了解。
    書記也不知道有多少失學的孩子,況且是那些孩子自願不上學的,這也讓市委書記無話可說。
    那個縣沒有幾個失學的孩子呢?
    西河縣一中不是在擴建嗎?
    一小的教學樓,學生公寓也在拔地而起。
    而市長祁連雪主管經濟,肯定到農業示範區視察,直接用欺騙的手段,低估了縣長何惠民的智商。
    祁連雪貧苦家庭出身,有強烈的同情心,他有一個愛好就是書法。
    總不能在田間地頭搬上一張桌子,讓市長潑墨揮毫吧。
    原來山灣鄉黨委書記楊林,鄉長高勝天自有對策。
    市長祁連雪考察山灣鄉胡麻種植項目,山灣鄉喇嘛村也從貧困村改為脫貧致富村。
    隻要是稍微有點常識的人,就能看出一個家庭的全貌,哪一個家庭把最醜陋的一麵展示給陌生人呢?
    欺上瞞下那是傻子做的事情,喇嘛村胡麻種植已經連續六年了,每個家庭收入一萬多元,這在西河縣農村是一筆不菲的收入,就是脫貧致富村,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
    這次到山灣鄉調研,規格又比上次高了,市長祁連雪,縣長何惠民,民政局長劉世傑,山灣鄉黨委書記楊林,坐在民政局長劉世傑的三菱車上,後麵還有三四輛小車。
    一個家庭的貧窮自然有其特殊的原因,脫貧也是一項艱難的工作。
    有一個共性的問題,就是家庭無經營意識,脫貧還得靠村民。
    民政局長劉世傑匯報著工作。
    喇嘛村就是山灣鄉引導的好,土地是農村人的命根子。
    喇嘛村胡麻種植用水量比種小麥節水,四畝土地變成了六畝。
    一年收入也有一萬元,對一個家庭非常重要。
    縣長何惠民小心翼翼給市長介紹著喇嘛村的現狀。
    發展農業要因地製宜,胡麻油群眾喜歡,種子的培育,後期的管理,合理的施肥。
    縣政府要做好村民的服務,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民政局長劉世傑聽到胡麻種子,他心裏咯噔一下。
    心想,我們無償給高城村提供的胡麻種子,被村民賣了。
    山灣鄉黨委書記楊林頭上也滲出了汗珠,天太熱,他打開車窗,掩飾心中的不安。
    倒是縣長何惠民岔開了話題“市委吳書記問的那個吳詠梅,讓小女孩傷心,市上的工作難做啊,不問是失職,認真起來又傷害了下麵。”
    縣長何惠民替市長祁連雪擔憂。
    扶貧工作難,難於上青天,你們下麵的工作更難,我聽說你們西河縣雙橋鎮有一個村。
    村民爭搶貧困戶,一個村爭搶貧苦戶搶不過來,采用抓鬮的方式,這種方法要不得,看似公平,其實就是遇事則推,遇難則繞、能推就推,能躲則躲,這樣的村支書一定要免職。
    不要怕麻煩,也不要怕村民上訪,看問題的實質,就是你們做事是否公平。
    你今天不給我貧困戶,明天就到縣政府討說說法去。
    這種訛詐政府的話,不要給他們嚇住了,關鍵是你們要做事公平,不患寡,而患不公平。
    下麵做事,我們能否有一顆公平的心。
    像這樣的書記,鄉長,不願擔當,推諉塞責,連他們都不把自己當書記,鄉長看。
    誰還會把他們當書記,當鄉長。
    這樣的書記,鄉長一定要免職。
    是,是。這是我們工作的失職。
    縣長何惠民對市長祁連雪說的話恭敬的聆聽。
    西河縣是貧困縣並不因為貧窮,農業就可以網開一麵,現代農業就是機械化,規模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小麥、大麥的價格全球接軌,指望一戶村民種植幾畝小麥、大麥維持家庭的開支,那是天方夜譚。
    就是喇嘛村的特色農業也麵臨著沒落,種植胡麻難題最大就是無法機械化收割,農業有它的特殊性,必須及時收割,否則一場秋雨胡麻發芽,發黴。
    或著一場風,胡麻的種籽重新灑在地裏,一年的收益為零,村民又陷入貧窮的漩渦。
    胡麻手工收割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時間,我們都是時間賽跑的失敗者,所以錯過了時間就是錯過了一切。
    高城村村民匆匆種上小麥、大麥,然後就打工去了。
    山灣鄉是知道這種情況的,不要一錯再錯,套取國家發放的經濟農業胡麻種籽。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真正的脫貧在於村民自己。
    政府隻起一個示範作用,要忌諱一刀切·····
    市長祁連雪在三菱車上和縣長何惠民交流脫貧的一些看法。
    市長祁連雪調研喇嘛村和民政局長劉世傑考察喇嘛村,有著本質的不同。
    市長祁連雪主要工作,就是看看村民脫貧致富了嗎?
    而民政局長劉世傑考察的山灣鄉,是扶貧資金的流向。
    喇嘛村改為脫貧致富的先進典型村。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市長祁連雪陪著市委書記吳明英到縣城一小,了解小女孩吳詠梅的事情,已是十點半了。
    所以市長祁連雪又上山灣鄉考察胡麻種植,了解村民脫貧致富的情況,他忙的團團轉,沒有閑暇時間吃飯。
    黨委書記楊林向縣長何惠民暗示,縣長何惠民心領神會。
    祁市長到山灣鄉食堂吃一碗麵條吧,喇嘛村還有十幾公裏呢?
    祁連雪也是餓了,到了山灣鄉食堂。
    鄉長高勝天早已站在鄉大門,迎候市長祁連雪一行。
    家鄉的麵食,沒有準備隨便吃一點。
    縣長何惠民殷勤介紹著。
    這時黨委書記楊林端過來一碗麵食,市長祁連雪也是西河縣人。
    哦是“搓魚子”。
    這麽忙還有閑工夫做這種麵食。
    市長祁連雪還是拿起筷子。
    這頓飯山灣鄉食堂管理員魏勝強,親自做,領著兩個女人,在一盆小麥麵粉中又摻了半盆豆麵。
    他親自舀了一勺水,放了一點食鹽,開始揉麵。
    然後他親自切成小麵劑子,平放在案板上。
    兩個女人一人拿著一團麵,用兩手掌搓成粗如沾筆杆的長麵條。
    一個女人左手拿起麵條的一頭,用左手拇指與食指將麵條的一頭,掐成大如豌豆的小麵丸,邊掐邊入於右手下。
    她右手掌順便搓一兩下,即將麵丸搓成兩頭細,中間圓粗的麵“箭頭”,順手滾在一旁。
    由於農村女人經常做這種麵食,熟能生巧,不一會就可搓成幾碗搓魚子麵。
    為了供許多人吃,所以食堂管理員才請來兩個農村婦女,有兩個女能手專門搓,效率就更快。
    山灣鄉食堂幾十人,因為市長祁連雪的到來,而吃了一頓家鄉的“搓魚子”。
    也算解了口福。
    喜歡雙橋請大家收藏:()雙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