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擺譜

字數:4840   加入書籤

A+A-


    這邊馮撰跟她稟完事正要下車。
    不巧又跟之前在院內與他爭辯的易家人打了個照麵。
    對方一見他下車,就上前幾步要跟他議事。
    “馮兄,這事咱們再商量商量。”
    易禾耳熟這個聲音,是易家老宅的宋家丞。
    馮撰回頭看了眼車廂,不動聲色地拒絕說:
    “宋家丞,你就別為難在下了,隻要拿到易大人的手信,這些東西你們要多少取多少。”
    對麵的宋家丞訕訕笑著:“大人身居高位朝政繁忙,這點小事何必勞煩。再說了,東西既存放在冀州,不就是給易家人用的麽?否則怎麽不放在建康?”
    馮撰擺手打斷他:“不管怎麽說,若沒有事主點頭,在下是不會將東西交托給任何人的。”
    宋家丞仍不死心:“不瞞你說,自打易大人入仕之後,易家人也沒占他什麽光,就算今日他本人在此,也說不出個不字來。”
    馮撰刻意拔高了聲音:“既這麽,也不差寫封信去知會大人一聲,為何偏偏要強取?”
    易禾知道,這是馮撰提醒自己仔細聽的。
    宋家丞被馮撰這句話一噎,隨後換了個說法。
    “這樣,屆時若大人怪罪,你就推給易家人。”
    頓了頓又道:“不過你也知道,易大人是個禮官,最是看重禮儀孝悌,怎麽會計較這些身外之物呢?”
    “不行。”
    馮撰堅決不鬆口。
    “東西既然交給在下,罪責推給誰也不合適。宋家丞也說了,易大人最是守禮,易家又是冀州望族,想必這是家學淵源一脈相承。”
    馮撰這個借坡下驢,讓宋家丞有些沒麵子。
    這明擺著是罵易家人罔顧禮節,為人不齒。
    對方馬上變了臉色。
    “隻要大人的祖墳還在冀州一日,他的家財就有易家人的一份,你最好不要後悔。”
    馮撰立時抬袖請人:“那在下就等著了。”
    ……
    易禾聽了宋家丞這番話,說不鬱結是假的。
    論理他們確實可以像馮撰說的那樣,如果家道實在困難,寫封信告知她求助即可。
    卻非要背著自己想不問自取。
    “大人是不是想不明白?”
    石贇見易禾神色凝重,忍不住問了一句。
    “確實沒想明白。”
    石贇笑笑:“大人可以設想一下,這些糧帛已經運來冀州數月,您卻一直沒有告知族人,所以他們很清楚,這些東西肯定沒有他們的份。”
    “所以,他們就想來個先斬後奏?”
    “沒錯,先把東西弄到手才是正經,就算您日後知曉,還能把他們如何?”
    易禾靜下心來想了想,確實如石贇所說。
    就算日後知道他們取走了一部分錢糧,自己能把他們怎樣呢?
    頂大就是斷絕往來,六親不認。
    族人吃定了她不會撕破臉,因為冀州是她的根,她的祖父和父母都安葬在這裏。
    除非她做個不孝子,再不回鄉省墓。
    其二,她身在京中為官,卻與族人鄉鄰鬧翻臉,傳出去對自己的官聲也沒有好處。
    “依屬下之見,還珍惜這點同祖之情的,恐怕隻有大人您自己了。”
    易禾聽完沉默了半晌,最後命了一句。
    “回館驛。”
    石贇疑惑:“大人,不去祖宅了?”
    ……
    易禾回館驛是去充儀仗的。
    之前在河間的館驛人手不夠,隻充了幾名武吏和鼓吹。
    即便如此,也已經很有排場。
    冀州所備儀仗自然比河間更周全。
    館驛門口,她沒有下車,隻讓石贇拿了官印去派遣。
    當地官員接到消息,分別從衙門公廨馬不停蹄地趕來迎接。
    有了他們,事情就好辦許多。
    半個時辰不到,館驛就為她湊齊了四駕的皂輪主車。
    屬車為四輛三駕。
    再設冀州當地的太守,長史、主簿隨行前導。
    都尉和次將亦隨行護衛。
    再算上旌旗鼓吹,少說幾十人。
    儀仗上路時,太守已經先派了人去易府送信。
    ……
    聽說易禾突然回鄉,易家的族人都十分驚詫。
    那位宋家丞前腳剛進門,後腳就知道了這個消息。
    倉惶中去報了家主。
    “主君,易大人突然回鄉省親,若是知道了我們去馮撰那裏討要錢糧一事,該如何應對?”
    這位家主說起來算是易禾曾祖父的堂兄弟一脈的後人,名為易仲,如今已近不惑之年。
    聽完這話,易仲不以為意。
    “他剛來冀州,沒有那麽快知道。”
    “再者,就算知道了又能如何?他是來省親的,難不成還來問罪?”
    ……
    三公儀仗吹吹打打,被街上瞧熱鬧的百姓一路簇擁著到了易府門前。
    當地人隻知道冀州出了個京官,一路扶搖直上做到了三品。
    但見過易禾入仕之後的人卻不多。
    自然也就沒見過三公儀仗是個什麽模樣。
    圍觀人群中有人開始竊竊私語。
    “就看這樣的排場,想來傳言不假。”
    “什麽傳言?”
    “說咱們冀州這位大人,頗得聖心啊。”
    “用你說,不得聖心如何做到高位?”
    “唉,還是當官好,既能造福鄉裏,又能蔭庇族人。”
    ……
    易家的族人也沒料到易禾這回擺了儀仗前來。
    前幾年她回鄉時,隻帶了兩個人隨侍。
    本以為這回也是輕裝簡行,沒想到隔著二裏地就聽見了鼓吹聲。
    易重便召了家人前往門外迎候。
    儀仗停下之後,石贇特意將佩劍往身前挪了挪。
    冀州太守對易家人命道:“聖恩浩蕩,德被桑梓,今有太常卿榮歸鄉裏,特賜三公鹵簿,族人當以儀軌迎候。”
    易家人聞言有些手足無措。
    他們不知道迎候三公儀仗是個什麽迎法。
    以往易灃回鄉時,也沒有這樣的架勢啊。
    此時冀州長史上前提醒了一句:“本來你們該去郊外接迎,現在大人體恤,直接到了家門口,你們隻需行禮便可。”
    易重一聽,便引著身後的家眷行了大禮。
    口稱:“恭請大人鈞駕。”
    此時鼓吹早已停了,眾人將目光都投向儀仗的主車上。
    易禾不急著下車,也沒有話要發落。
    就隻坐在車裏毫無動靜。
    喜歡扒牆腳的女禦史請大家收藏:()扒牆腳的女禦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