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大明英烈祠
字數:8707 加入書籤
【月底今日五連更】
吃完飯後,江寧便馬不停蹄地趕往皇宮,求見朱由校。
彼時,朱由校正百無聊賴地批閱奏章,聽聞江寧來了,頓時興奮得不行,直接拉著江寧就往禦花園走去。
兩人在涼亭中坐下,朱由校開口說道:“江兄,你今兒又進宮啦,是不是今兒有空,特意來找朕聊天解悶兒?
朕這一天都埋在奏章裏,都快憋悶壞了。”
江寧微微一笑,說道:“陛下,臣是有好消息來告知您。”
朱由校一聽,瞬間來了興致,急切地說道:“快給朕講講,讓朕也樂嗬樂嗬。”
隨後,江寧便將修建大明英烈祠的想法以及軍營裏士兵們的反應,一五一十地向朱由校講述了一遍。
朱由校聽完,一臉鄭重地點點頭,說道:“江兄,你的這個提議甚好,修建大明英烈祠很有必要。
我朝將士們為保家衛國,不惜舍生忘死,建此祠能夠起到穩固軍心、提升士氣的作用。
朕這就下旨安排。”
說罷,朱由校立刻返回禦書房,親自揮毫潑墨,寫下“英烈千秋”四個大字,並鄭重地蓋上了自己的印章 。
江寧看著“英烈千秋”這四個大字,不禁由衷稱讚道:“陛下好書法啊,這字筆鋒剛勁有力,又不失飄逸靈動,實在漂亮!”
朱由校略帶尷尬地笑了笑,說道:“哪有江兄說的那般厲害,朕也不過是盡一份綿薄之力罷了。”
隨後,江寧趕忙趁機進言:“陛下,修建大明英烈祠乃重中之重,此事不宜耽擱,臣以為可交給定遠侯鄧文明去辦。
剛好他如今正負責五軍都督府的修建差事,定能把英烈祠建好。”
朱由校聽完,思索片刻後點了點頭,說道:“嗯,那就交給定遠侯去辦,朕相信他能辦好此事。”
說完,江寧便上前準備拿起寫有“英烈千秋”的字幅,打算離開。
朱由校見狀,趕忙一把拽住江寧,說道:“江兄,這副字你可不能拿走,朕要留著,親手給英烈祠刻匾,以表朕對英烈們的敬重之意。”
江寧聽完,不禁拍手叫好,這突如其來的舉動把朱由校嚇了一跳。
緊接著,江寧滿臉欽佩地稱讚道:“陛下當真大才!
居然能想到親手為英烈祠刻匾,如此一來,將士們得知此事,必定對陛下感激萬分,軍心也會因此更加穩固,士氣也會愈發高漲啊!”
朱由校一臉不敢置信地說道:“江兄,朕還以為你會說朕不務正業呢!”
江寧笑了笑,說道:“陛下,此次您親自為英烈祠刻匾,這可是天大的好事,臣怎會說陛下不務正業。
對於將士們而言,他們隻會更加感念陛下的大恩大德。
莫說臣等知曉陛下此舉的深意,就算是哪個不知輕重的文官,要是敢說陛下不務正業,那他就是與整個大明的將士為敵。”
眼見朱由校興致高漲,江寧順勢提議道:“陛下,要不您再幫忙寫兩副對聯,回頭一並刻好,掛在英烈祠內,必定增色不少。”
朱由校欣然點頭,問道:“江兄,你覺得朕寫點什麽好呢?”
江寧沉思片刻,緩緩說道:“上聯:忠魂不泯,熱血滿腔書壯誌。
下聯:浩氣長存,丹心一片映山河。”
朱由校一聽,微微頷首,眼中滿是讚賞:“好聯!
此聯正氣凜然,盡顯英烈們的高尚氣節,正適合掛在英烈祠。”
說罷,他當即命人備好筆墨,揮毫潑墨,將這副對聯一氣嗬成。
寫完後,還不忘端詳一番,滿意地笑道:“希望這對聯能讓後世之人銘記英烈們的奉獻與犧牲。”
隨後,江寧興高采烈地離開皇宮,徑直去找正在督導五軍都督府修建工程的鄧文明。
看到江寧前來,鄧文明趕忙迎上前去,說道:“江大人,今日怎麽想起來到這兒了?”
江寧笑著回應:“侯爺辛苦了。
今日本官過來看看工程進度,順便告訴侯爺一個好消息,本官又給侯爺找了個差事。”
聽聞此言,鄧文明臉色略顯尷尬,說道:“江大人,若是建造官署之類的差事,本侯怕是有些忙不過來呀。
如今這五軍都督府正在沒日沒夜地趕工,本侯吃住都在這兒了。”
江寧笑著說道:“侯爺,這差事可是我好不容易為您爭取來的,絕對是個能名留青史的好機會呀!
您再想想辦法,無論如何一定要把這差事辦得漂亮。”
聽到這兒,鄧文明頓時來了興趣,連忙問道:“江大人,到底是什麽差事呀?”
江寧笑著將修建大明英烈祠的事情詳細講了一遍。
鄧文明聽後,激動得滿臉漲紅,大聲說道:“這差事,本侯接了!
誰也別想跟本侯搶,誰敢跟本侯搶,本侯就跟他拚了!”
隨後,江寧又將修建大明英烈祠的諸多細節、注意事項,仔仔細細地叮囑了鄧文明一番。
從選址規劃、用料做工,到工期安排、工匠挑選,事無巨細,一一交代清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鄧文明一邊認真聽著,一邊不住點頭。待江寧說完,他用力拍了拍胸脯,信誓旦旦地保證:“江大人您就放心吧!
本侯一定把這差事辦得妥妥當當,絕對不讓您失望!”
聽到鄧文明如此堅定的承諾,江寧這才放心地離開。
江寧返回軍營,就見李邦華領著兩名三十歲左右的男子來到跟前。
江寧一臉疑惑,問道:“李大人,這二位是?”
李邦華笑著介紹:“江大人,這兩位便是茅元儀與孫元化。”
江寧聽完點了點頭,茅元儀與孫元化二人趕忙行禮,說道:“下官見過江大人。”
江寧笑著說道:“如今,本官奉命整頓軍營軍務,正缺人手,故而將二位調來,還望二位能助本官一臂之力。”
茅元儀和孫元化趕忙回應:“能獲大人信任,下官必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隨後,江寧轉頭向孫元化詢問關於訓練神機營的事宜。
孫元化不愧是火器專家,講起來頭頭是道,從火器的操作規範、戰術運用,到日常維護保養,無一不精。
他條理清晰地闡述著自己的見解,那自信篤定的神態,仿佛眼前就陳列著各類火器,正在進行實地演練。
一旁的茅元儀聽得認真,不時點頭認同,對孫元化的專業素養深感佩服。
這時,江寧又轉而詢問茅元儀對神機營的看法。
茅元儀沉思片刻後說道:“江大人,神機營作為火器部隊,與以往的步兵、騎兵大不相同。
下官對此倒是有些思路,但還需梳理整理一番。”
江寧點頭,微笑著說道:“不著急,神機營往後就交給你們二位了。
往後有什麽事,你們商量著辦。
要是碰到拿不定主意的,再來找本官。”
隨後,李邦華帶著茅元儀和孫元化離開了。
江寧則來到中軍大營,一進營門,便看到裏麵堆滿了從五軍都督府搬來的兵冊檔案,那場麵,簡直堆積如山。
江寧見狀,不禁感慨道:“都說破船還有三斤釘,大明如今雖說在走下坡路,可又何止三斤釘。
就眼前這些檔案,怕是有上萬斤了。”
沒多會兒,李邦華匆匆返回。
望著江寧麵前堆積如山的檔案,麵露難色地說道:“江大人,如今軍營裏武將倒是不缺了,可缺的是文武雙全之人。
要不您再想想辦法,抽調一些過來?”
江寧聽了,一陣無語,轉頭沒好氣地說:“咱倆可是一同奉命整頓京營的,有事兒別光找我啊。
你以為文武雙全的人才是大白菜,隨便一拔拉就是一個?
我上哪兒給你找這麽多人去?”
李邦華聽了,老臉一紅,有些尷尬地說道:“江大人,我知道如今將領不缺了,但基層軍官太少,最好是那種能讀書認字的。
要不您再琢磨琢磨辦法?”
江寧深以為然地點點頭,畢竟兩軍對戰,不僅需要衝鋒在前的猛將和坐鎮中軍的將帥之才,更得依靠基層軍官。
如今軍營裏能識字的士兵都沒多少,至於通過恩科武舉挑選的進士,數量也遠遠不夠。
突然,江寧眼珠子一轉,說道:“我有主意了,咱們可以去吏部找找楊尚書。”
李邦華一臉若有所思,問道:“江大人,您可是打算把吏部存檔的學子調入軍營,擔任軍官?”
江寧點點頭,笑著說:“正是如此。
如今在吏部備案的學子不少,這次咱們文武都要,並不局限於武舉人、武進士。”
李邦華聽完,麵露為難之色,說道:“若是武舉人、武進士還好說,可文舉人、文進士恐怕不太好辦。
如今大明重文輕武,隻怕這些進士和舉人不願意來軍營任職。”
江寧冷哼一聲,說道:“來不來,可由不得他們說了算。
要是我沒記錯的話,永樂朝時,成祖皇帝頒布過一道聖旨,但凡朝廷委任官員,若無其他原因拒絕赴任者,處以宮刑。
要麽來當軍官,要麽去當太監,讓他們自己選!”
李邦華聽完之後,頓時感覺一股涼氣直衝天靈蓋,心中暗道:這江大人不愧是整天跟魏忠賢這個“活閻王”一起廝混的人,手段夠狠辣!
隻怕那些文人學子即便滿心不情願,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下此事。
江寧心中自有一套縝密計劃。
當下京營整頓已大體成型,後續事宜無需他時刻緊盯。
可諸多事務未處理,水師訓練便是其中關鍵。
此時大明水師已經腐朽,而江寧深知,大明若想長遠發展,向外轉移矛盾、搶占資源是必由之路,海外擴張勢在必行,如此一來,水師建設便絕不能有絲毫缺失。
他暗自思忖,水師戰船需堅固耐用、靈活敏捷,方能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上縱橫馳騁。
水兵招募與訓練更是重中之重,要挑選那些水性好、膽識高且能吃苦耐勞之人,再經嚴苛戰術與操船技能培訓,使其成為精銳之師。
不僅如此,還得尋覓熟悉航海路線、精通天文地理的航海人才,為水師遠航提供精準指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江寧明白,這一係列工作千頭萬緒,卻又刻不容緩,每一步都關乎大明未來海外霸業的根基。
飯得一口一口吃,路得一步一步走。
隨後,江寧領著李邦華來到吏部衙門,前去拜訪吏部尚書楊鶴。
彼時,楊鶴正在辦公房內忙碌,聽聞江寧和李邦華到訪,心中頓感疑惑。
他雖如今也算跟著江寧混,可平日裏與江寧並無太多私交。
念及此,他趕忙安排人將兩人請進屋內。
一見麵,江寧便單刀直入,直言道:“楊大人,今兒個本官是專程來找你幫忙的。”
楊鶴臉上掛著笑容,回應道:“江大人但說無妨,隻要下官能做到,定不會推辭。”
江寧笑著說道:“其實也沒什麽大事,就是勞煩楊大人把吏部如今登記在冊、尚未擔任官職的舉人、進士名單整理出來。
接著由吏部、兵部還有五軍都督府共同下發公文,將他們調入軍營擔任軍官。”
楊鶴聽後,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回應道:“如今吏部確實有不少在冊的武舉人、武進士尚未擔任官職。
下官回頭就安排人整理出來。”
江寧笑著補充道:“楊大人,不光是武舉人、武進士,文舉人、文進士我也都要。”
聽到這兒,楊鶴眼睛瞪得老大,滿臉不敢置信,開口說道:“江大人,這些文人學子怕是不會答應吧?
畢竟如今大明文貴武賤,這觀念深入人心啊。”
江寧隨即眼珠子一轉,露出一抹壞笑,緊緊盯著楊鶴。
一旁的李邦華暗叫不好,心道:楊大人要倒黴了。
他因近期和江寧一同負責整頓軍營軍務,對江寧這笑容再熟悉不過。
每次江寧這般一笑,準是要有人遭殃了。
江寧笑著說道:“楊大人,所以需要您帶頭做個表率。
令公子楊嗣昌如今擔任戶部郎中,不妨先將他調入軍營。
有您這位吏部尚書帶頭,其他人本官自有辦法搞定,如何?”
聽到江寧竟把主意打到自己兒子身上,楊鶴倒吸一口涼氣。
對於兒子的才能,楊鶴心中有數,別的不說,將來做到六部尚書不在話下,甚至還有入閣的希望。
可要是跟著江寧去軍營,那就等於走上武將一途,文官清流的晉升之路可就徹底沒戲了。
隨後,江寧笑著說道:“楊大人呀,老話說的好,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舍不得媳婦,套不著流氓。
您隻管放心,令郎跟著本官混,差不到哪裏去的。”
隨即楊鶴咬了咬牙,說道:“好,既然如此,那下官這就簽下公文,犬子就交給江大人了。”
江寧滿意地點了點頭。
隨後,楊鶴安排人將登記在冊的舉人進士名單整理出來交給江寧,江寧讓李邦華逐一查看,從中擇優錄取。
不多時,李邦華挑選了一些,但看完剩下的直搖頭。
江寧疑惑地問道:“怎麽了?
李大人,這麽多名單,還挑不出一些可用之人?”
李邦華歎息著說道:“這些登記在冊的舉人進士年齡都太大了,若是當文官還可以,但若是進入軍營擔任軍官,他們這年齡達不到要求。”
這時江寧眉頭緊皺,片刻之後說道:“我知道還有一個地方有人。”
李邦華疑惑地問道:“哪裏?”
江寧冷冷說出:“國子監。”
喜歡天啟朝第一攪屎棍請大家收藏:()天啟朝第一攪屎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