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收回兵權
字數:6588 加入書籤
如今,三千營和神機營算是安排妥當了。
神機營編製設定為三萬人,全員裝備火器。
三千營同樣編製三萬人,清一色騎兵。
另外,考慮到五軍營也需要編製兩萬騎兵,所以暫時讓這兩萬騎兵與騎兵營一起接受訓練。
如此算來,京營總共17萬人,減去已安排的,還剩下九萬人馬,這九萬人便統一劃歸五軍營 。
這時,江寧轉頭看向曹文詔,笑著說道:“曹將軍,五軍營這差事就交給你了。”
曹文詔聞言,趕忙說道:“多謝江大人厚愛,隻是末將此前從未一次性統領過如此多的人,實在擔心力有不及呀!”
江寧聞言微微一愣,眉頭不自覺地皺了起來。
他心裏清楚,曹文昭這話並非謙虛。
曹文昭在遼東擔任參將時,最多也就統領幾千人馬。
如今要將近十萬人馬的五軍營交給他,對曹文昭而言,確實是個巨大的挑戰。
可當下最為尷尬的是,自己手頭實在沒有可用的老將了。
身旁的定遠侯鄧文明雖說絕對是鐵杆保皇派,但畢竟身為勳貴,多年未曾統兵,江寧實在不敢冒這個險。
至於孫傳庭、盧象升,此時他們還未成長起來,江寧也不願拔苗助長,畢竟真正的名將都是在戰場上一步步曆練出來的。
那種天生就能統帥千軍萬馬的絕世名將,江寧想都不敢想,畢竟這樣的人物,多少年才出一個啊。
眼見江寧眉頭緊皺,這時一旁的定遠侯鄧文明趕忙開口說道:“江大人,本侯有個建議。”
江寧原以為鄧文明要毛遂自薦,趕忙開口說道:“侯爺,您一心忠君報國,這點本官心裏清楚。隻是這近十萬大軍,若不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實在難以掌控。”
聽到江寧這話,鄧文明哈哈笑了起來,說道:“江大人,本侯並非要舉薦自己。
自家事自家知,本侯有幾斤幾兩還是清楚的,又怎會貿然毛遂自薦呢?
本侯要舉薦的是前任山海關總兵陳策,陳總兵。
如今陳總兵正在京城養病,本侯前幾日還特意去探望過,他病情恢複得差不多了。
陳總兵戎馬多年,文武雙全,是難得的沙場老將,統兵練兵經驗極為豐富。
不如就讓陳總兵統帥五軍營,再讓曹將軍擔任副手,不知江大人意下如何?”
聽聞此言,江寧陷入了對鄧文明提議的思索之中。
陳策這位老將,江寧確實有所耳聞,此前聽趙率教提起過。
他可是當年參與過萬曆三大征的名將,戎馬一生。
江寧記得,在原本的曆史軌跡中,天啟元年,韃子攻陷遼陽、沈陽後,陳策老將軍從山海關領兵出征,最終壯烈殉國。
好在因自己的出現,曆史的軌跡稍有偏離,如今沈陽和遼陽並未淪陷,反而明軍還打了一場勝仗。
這位陳總兵也隻是有病在身,此時正在京城調養。
眼下要訓練新兵,啟用這樣經驗豐富的沙場老將,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江寧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如此,那就由陳總兵擔任五軍營主將,曹將軍為副將。”
一旁的曹文詔見江寧同意讓陳策擔任五軍營主將,心中頓時如釋重負。
倒不是曹文詔不願擔任五軍營主將,畢竟作為一名沙場名將,他對自身能力有著清醒的認知。
統帥近十萬人馬,若不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一般人著實難以勝任,更何況還要將這些人練成精銳之師。
如今恰好有陳策這樣的老將出任五軍營主將,自己擔任副將,正好可以在其身邊悉心學習。
眼見五軍營主將和人馬都定下來了,江寧也鬆了口氣。
接下來的事,交給專業人士去辦就好,畢竟術業有專攻。
隨後,江寧便安排曹文詔趕快聯係那兩位在京的秦商。
之後,江寧跟著鄧文明前往新建的五軍都督府進行視察。
來到基本快要完工的新建五軍都督府,江寧不禁感慨,鄧文明負責建造工程,絕對是把好手。
眼前這新建的五軍都督府,才配得上大明軍事最高機構的規格。
再瞧瞧之前的五軍都督府,都快成老年活動中心了。
隨後,江寧領著李若璉與鄧文明一同踏入五軍都督府,興致勃勃地參觀起來。
這新建的都督府,整體規模與先前的五軍都督府相比,並無太大差異,卻完美契合了江寧提出的具體要求。
這時,鄧文明麵帶笑容,開口問道:“江大人,不知您對眼下這都督府還滿意嗎?”
江寧笑著豎起大拇指,稱讚道:“侯爺有心了,此事辦得相當漂亮!”
鄧文明聽聞,緊接著趕忙追問道:“江大人,那不知接下來您對五軍都督府有何規劃呢?
實不相瞞,本侯早就把江大人您當作自己人了,您就別在本侯這兒藏著掖著啦,痛痛快快給本侯交個底吧。
本侯可不相信,江大人您費了這麽大的勁兒,把原先的五軍都督府改成五軍養老院,又非要重新建這麽一座五軍都督府,僅僅隻是為了有個辦公的衙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聽著鄧文明的話,江寧心裏明白,今天要是不爆點猛料,怕是沒法過關了。
於是他回頭示意李若璉,李若璉心領神會,立刻帶領十幾名錦衣衛,將在場的所有人都帶出了院子,而後親自守在門口。
轉眼間,院子裏就隻剩下鄧文明和江寧兩人。
看到江寧如此慎重地清場,鄧文明直覺江寧接下來要說的,必定是關係到武將未來出路的重大事宜,不由得激動起來。
江寧笑著開口道:“侯爺,您可真是火眼金睛啊!
本官才剛有個大概想法,就被您猜到了。
既然這樣,那本官就跟侯爺您交個底。
如今這朝堂之上,文官權勢滔天,武將的地位那是一落千丈。
就說朝廷正五品的千戶,見到七品的縣令居然都得行跪拜之禮。
這像什麽話?
五品官見七品官還要跪著行禮,難道就因為文人就高人一等?
說到底,還是土木堡之變後,武將勳貴徹底衰敗,兵權全被兵部搶走,落到了文官手裏,連皇上都不能直接掌控兵權了。
所以本官打算以五軍都督府為核心,先掌控京營,然後逐步把全國兵權收歸五軍都督府。
就好比內閣統率六部百官,直接向皇上負責一樣,咱們武將也不能再這樣混吃等死了。”
聽著江寧的話,鄧文明此刻渾身止不住地顫抖,內心熱血沸騰。
他隨後壓低聲音,帶著一絲難以置信開口問道:“江大人,您說的可都是真的?”
江寧神色認真,重重地點了點頭。
鄧文明頓時緊緊握住雙拳,眼神之中滿是按捺不住的喜悅之色,激動地說道:“江大人,倘若此事真能成。
那咱們武將往後可就能挺直腰杆說話了,再也不用受那些文官的窩囊氣,任他們騎在咱們頭上作威作福。
到時候,咱們五軍都督府直接向皇上負責,與內閣平起平坐,看哪個不長眼的文官,還敢吃飽了撐的來給咱們找麻煩!”
江寧微微一笑,並未再多說什麽。
隨即,鄧文明說道:“江大人,接下來若有什麽安排,您隻管吱聲。
本侯第一個帶頭響應,相信遠在遼東的英國公和定國公知曉了此事,肯定也會全力支持。
至於其他勳貴,願意支持咱們的,就帶著他們一起幹;要是不願意的,那就隨他們混吃等死好了。”
聽到鄧文明的提醒,江寧這才如夢初醒,自己原本是因整頓京營的需要,安排英國公和定國公去遼東暫避風頭。
結果這段時間事務繁忙,竟把這兩位國公忘得一幹二淨。
他不禁暗自思忖,也不知他們在山海關的日子過得怎麽樣了。
此刻,遼東山海關上,張維賢身著一身戎裝,身姿挺拔地佇立在城樓之上,目光凝重地遙望著廣袤的遼東大地。
凜冽的寒風呼嘯而過,肆意地拉扯著他的衣袂。
張維賢的神色透著幾分沉重,不禁感慨萬千,長歎道:“曾幾何時,這片遼東大地,完完整整都是我大明的疆土啊!
可如今,竟一步步被那些建奴肆意蠶食。
唉,也不知老夫這把老骨頭,此生是否還能親眼目睹我大明光複遼東、將那些建奴一舉剿滅的那一天喲……”
片刻之後,定國公徐希一身鎧甲,急匆匆地跑了上來,隔著老遠便大聲喊道:“英國公,這天寒地凍的,您咋在這城頭之上呢?
難道不覺得冷嗎?”
張維賢聽聞,哈哈大笑起來,伸手輕撫胡須,感慨道:“老夫在觀賞我大明遼東這大好河山呐。
隻是不知這輩子還能不能親眼看到徹底剿滅建奴、光複遼東的那一天。”
聞聽此言,徐希忍不住嘟囔道:“英國公,這事還真不是咱們該操心的。
咱們勳貴都多少年沒掌過兵權了。”
說著,便伸手拉著張維賢往城下走去,一邊走一邊問道:“英國公啊,您說這江大人是不是把咱倆給忘了?
當初就說讓咱倆來遼東避避風頭,結果緊接著就遇上建奴圍攻沈陽、山海關,陳總兵又重病在身。
如今陳總兵回京城養病都快兩個多月了。
前幾天京城傳來消息,說江大人和東廠魏公公帶人在山西那可是殺得血流成河,
整個山西都被翻了個底朝天。
現在江大人也回京城了,怎麽還沒想起咱倆呢?”
張維賢聽後,微微一笑,說道:“定國公不必憂慮,或許江大人隻是一時事務繁忙,還沒來得及安排咱倆何時返京。
稍安勿躁,咱們隻需耐心等待便是。”
徐希聽了這話,沮喪著臉說道:“我就怕江大人是真把咱倆給忘了。
再過個幾年,就算想起來,恐怕到時候咱倆這把老骨頭都得扔在這遼東了。”
張維賢聽了這話,心中也不禁泛起一絲擔憂。
畢竟這位江大人做事有時確實讓人捉摸不透,感覺不太靠譜。
但隨即他又想到,如今身處山海關,好歹手中還握有兵權,倘若再遇上韃子來犯,他張維賢也能親自領兵上陣,痛痛快快地拚殺一場。
即便最終戰死沙場,也不算辱沒了先祖的榮光。這麽一想,他便也沒再多說什麽。
…………
喜歡天啟朝第一攪屎棍請大家收藏:()天啟朝第一攪屎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