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宮廷秘聞
字數:6149 加入書籤
朱由校走到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神像前,臉色難看。
沉默半晌後說道:“孝宗爺呀,您老人家恐怕也就擔得起一個‘孝’字了。
史書中對您的讚譽鋪天蓋地,說您如何英明神武、政績斐然,但當真如此嗎?
在朕看來,您所犯的過錯,絲毫不比英宗皇帝小。
在您之前,文官勢力雖有野心,卻還不敢公然與皇權正麵抗衡,隻能在背地裏耍手段、使些絆子。
可您呢?
卻一味地重用文官,任由文官權力膨脹到登峰造極的地步,自己卻渾然不知。”
“什麽所謂的‘弘治中興’?
在朕眼中,不過是那幫文官吹噓出來的罷了,可您老人家居然深信不疑。
除了那些文官們刻意鼓吹的功績,您老人家自己平心而論,還有什麽能拿得出手的政績?
國庫空虛,還是武備鬆弛?
身為天子,坐擁天下,三宮六院本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可您老人家卻偏偏要搞出個一夫一妻製,結果呢,隻留下武宗正德皇帝這麽一根獨苗。
您還覺得這是好事,甚至引以為榮?”
“您做人厚道之極,可論起做皇帝,實在是差得太遠。
偏聽偏信,還對文官的話深信不疑。
要是在尋常百姓家,您或許稱得上是個合格的一家之主,可身為天子,您做得實在是糟糕透頂。
最後竟死得不明不白,居然是被太醫用錯藥而駕崩,您自己說說,這樣的死法窩囊不窩囊?”
江寧聽到朱由校這番話,不禁連連咳嗽。
心想,這位朱兄可真是一點情麵都不講,對自己的這位老祖宗絲毫不留餘地。
朱由校歎了口氣,幽幽開口道:“孝宗爺呀,倘若您在天有靈,得知您唯一的兒子武宗正德皇帝也是被文官給暗害了,不知您會不會追悔莫及。”
他緩緩轉身,來到武宗正德皇帝的神像前,目光緊緊地盯著這位老祖宗,仿佛要從神像中看出些什麽。
江寧聽到朱由校親口說出武宗正德皇帝竟是被文官所害,不禁大驚失色。
雖說後世有諸多猜測,對武宗正德皇帝的死因質疑聲不斷,可此刻親耳從朱由校口中聽聞,江寧內心仍滿是不敢置信,瞪大了雙眼,滿臉的驚愕。
朱由校轉頭看向滿臉驚訝的江寧,無奈地歎了口氣,說道:“江兄,朕知道你聽聞這消息定然十分震驚,可朕所言句句屬實,稍後你自會明白。”
說完,他再度轉頭,看著武宗正德皇帝的神像,拿起三炷香,點燃後插入香爐,而後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響頭。
接著,他站起身,感慨道:“武宗爺呀,您老人家當真是了不起!
身為少年天子,竟能憑一己之力與滿朝文武抗衡,將滿朝文武玩弄於股掌之間。
就憑您這份手段與智謀,足以同太祖、成祖、仁宗諸位先祖相提並論。
您剛登基那會,孝宗留給您的是一個爛攤子,國庫虧空,朝堂上下,文官們一手遮天,司禮監與文官相互勾結,天子形同虛設。
但您老人家天縱奇才,竟想出設立豹房這一妙招,直接把內閣和司禮監給廢了,軍國大事都改由豹房決策。”
文官們眼見內閣和司禮監被徹底架空。
便隻能一味地抹黑您的名聲,企圖讓天下人都以為您是個荒淫無度、奢靡成風且喜好享樂的昏君。
可是,又有誰能真正明白,您若不如此行事,恐怕早就淪為傀儡皇帝了。
最令朕欽佩的是,您竟然自封威武大將軍、鎮國公,以朱壽的身份徹底掌控了軍權。
不僅設立內操軍,還調邊軍入京,改製團營,大力重用邊關武將,重用東廠和錦衣衛,最終從文官手中成功奪回兵權。
為此您還推出一個“立皇帝”劉瑾,在前邊不留餘力的執行您的命令,劉瑾也算是個忠心的奴才,衝鋒在前,和文官打的不可開交。
之後您禦駕親征,在應州與蒙古展開大戰,十萬大軍殺得昏天黑地。
可這群厚顏無恥的文官,居然在史書中記載您一路遊山玩水,搜刮民脂民膏,把軍國大事當作兒戲,還說最後雙方隻死傷了幾個人。
如此荒謬絕倫的鬼話,他們竟說得出口,而世上居然還有人相信。
說完,朱由校轉頭看向江寧,問道:“江兄,你說說,當年應州大戰,武宗爺親率五萬邊軍,蒙古也出兵五萬,雙方共十萬人馬,激戰整整五日,最終將蒙古打得大敗而歸。
江寧聞言,趕忙開口說道:“陛下,雖說臣未曾親臨戰場,但也曾沈有榮、陳策兩位都督,那裏聽聞戰場之事。
但凡知道些行軍打仗之事便知,一旦兵力上萬,那場麵便是無邊無際。
雙方十萬人馬擺開陣勢交戰,這規模得有多大啊!
而且還大戰了五天五夜,即便隻是相互踩踏,那死傷人數也絕不是小數目。
說戰死隻有十幾個人,這顯然是荒謬至極,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聽到江寧的回答,朱由校一臉驕傲,笑著開口說道:“江兄,那些文官之所以這般肆意編排武宗爺,就是因為武宗爺當年將他們壓的死死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孝宗在位時留下的李東陽、劉健、謝遷這三個老家夥,全被武宗爺收拾得老老實實。
最後,也就李東陽還留在朝廷,另外兩個早就被武宗爺打發走了。”
緊接著,朱由校又開口說道:“武宗爺,無論智謀、手段還是才情,在帝王之中都是出類拔萃的。
當年接見西洋使臣,武宗爺竟能直接用西洋語言與他們交談,連翻譯都不用。
武宗爺自小就文武雙全,對習武更是癡迷,各種武藝無一不精、無一不通。”
這時,江寧一臉疑惑地開口問道:“陛下,那後來為何武宗爺他老人家……”
朱由校也跟著歎了口氣,說道:“事情就壞在這兒。
武宗爺當年為了打壓孝宗爺留下的老臣,在大力提拔邊關武將的同時,也提拔了不少文人,這其中就有武宗爺的老師楊廷和。
起初,楊廷和對武宗爺那是馬首是瞻,言聽計從。
但權力這東西,最能蠱惑人心。
後來,楊廷和這老家夥,就跑去燒文官的灶了。”
武宗爺當年打算下江南,楊廷和這個老家帶頭反對。
可楊廷和是武宗爺自己提拔起來的人,而且還是他的老師,武宗爺便一再忍讓。
哪曾想,楊廷和這個老東西,竟然與文官們沆瀣一氣,一起造謠抹黑武宗!
到後來,連司禮監那群奴才也摻和了進去。
要說最讓人憤恨的,還得是後宮的張太後。
聽到這兒,江寧當場愣住了。
這位孝宗皇帝堅持一夫一妻製的張皇後,他可是久聞大名,實在沒想到她也卷入了此事。
隻聽朱由校繼續說道:“當年寧王造反,本是給武宗爺提供了一個契機,讓武宗爺有了平叛的借口下江南。
要知道,當年武宗爺打算利用劉瑾重新丈量天下田畝,製定賦稅,結果引來全天下的,文官士紳群起攻之,最後為了穩定朝局,平息眾怒,武宗爺隻能處死劉瑾。
後來武宗爺親自領兵下江南,實則有兩個目的。
其一,自然是鎮壓寧王叛亂。
其二,則是想憑借手中武力徹底鎮壓江南的文官士紳,從而收回財政大權。
可沒料到,半路上殺出個王陽明這個愣頭青,稀裏糊塗地就把寧王給收拾了。
武宗爺無奈,隻能咬著牙堅持下江南。
結果遭人算計,落水染病。
“起初,這也並非什麽要命的大事。
然而,回京之後,太醫院的禦醫為其診治,可折騰了好久,病情卻絲毫不見好轉。
武宗爺膝下並無子嗣,文官們便開始蠢蠢欲動,打起了別的主意。
武宗爺從宮外尋來名醫為自己醫治,病情逐漸有了起色。
同時,武宗爺通過錦衣衛查出自己是被人暗中算計,於是決定等病好之後,與文官們徹底攤牌,借助武將的力量將文官集團一舉鎮壓。
“可誰能想到,就在這緊要關頭,武宗爺的兩位舅舅,也就是張太後的親弟弟壽寧侯張鶴齡和建昌伯張延齡。
這兩個禍害,居然也與這些文官勾結在一起,還做了許多違法亂紀之事。
事情最終捅到了武宗爺麵前,武宗爺勃然大怒,要處死這兩位國舅。
張太後得知消息後,跑到重病在身的武宗跟前,一哭二鬧三上吊。
武宗雖然氣得不行,但態度堅決,毫不鬆口。
“張太後眼見兩個弟弟性命堪憂,竟跑去詢問楊廷和對策。
楊廷和這個陰險小人,不知對張太後說了什麽,隨後竟暗中將為武宗爺治病的大夫處死,繼續讓太醫院為武宗醫治。
在此期間,他們更是徹底掌控了皇宮大內的禁軍,武宗爺被完全限製在宮中。
武宗爺手下的一眾武將,見不到皇帝,頓時群龍無首,被文官們逐個擊破。
最終,武宗爺竟被太醫院給活活治死了。”
聽到朱由校的話,江寧驚得嘴巴張的老大,實在沒料到武宗正德皇帝的駕崩,背後竟牽扯如此多的人和事,這著實令人震撼不已。
朱由校轉過頭,對著江寧無奈地歎了口氣,說道:“江兄啊,朕這位武宗爺,當年真的隻差那麽一點,就能將文官勢力徹底打壓下去了。
隻可惜,最終還是功虧一簣,自己反倒在史書上落下個荒淫好色、昏庸無道的惡名。”
江寧隻覺自己的三觀被徹底顛覆。
要是這話是別人嘴裏說出來的,江寧定會毫不客氣地回懟一句:“接著編。”
可如今這話卻是從朱由校口中說出,他身為大明天子,老朱家根正苗紅的嫡係子孫,可信度極高,絕非那些街頭巷尾流傳的野史雜文能相提並論。
喜歡天啟朝第一攪屎棍請大家收藏:()天啟朝第一攪屎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