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布局山西
字數:6450 加入書籤
陳策把江寧領到自己的書案前,笑著說道:“江大人,您幫忙看看,這是老夫整理出來的其他邊鎮衛所軍中的年輕將領名單。
您幫忙看看,有沒有可用之才?”
江寧聽後,心中有些疑惑,轉頭看向陳策說道:“陳都督,您可是沙場宿將,在您麵前,我就是個新兵蛋子,這種事兒怎麽能問我呢?”
陳策聽了,撫著胡須哈哈大笑起來,說道:“朝堂之上,誰不知道江大人您慧眼識人,經您挑選的人,無一不是德才兼備。
老夫雖說心裏已有了些打算,但還是想借借您江大人的火眼金睛,幫忙查漏補缺。”
江寧聞言,無奈之下,隻好拿起名單看了起來。
這一看,著實讓他吃了一驚。
尤世威、尤世祿、馬世龍,這幾位可都是實打實的猛將啊!
至於名單上的其他人,江寧大致掃了一眼,便沒再繼續看下去,因為他並不認識,所以不敢胡亂發言。
隨後,江寧轉頭笑著對陳策說道:“陳都督,本官覺得這尤世威、尤世祿,還有馬世龍三人,皆可予以重用。”
陳策聽到江寧的話,當場愣住,心中更是暗暗吃驚。
這份名單上列著好幾十人的名字,他與沈有容可是經過一番考察,最看好尤世威、尤世祿與馬世龍這三人。
卻沒想到,江寧僅僅掃了一眼名單,便精準地將這三人指了出來。
江寧瞧著陳策那副模樣,笑著問道:“陳都督,您老這是咋啦?”
陳策趕忙回過神來,笑著說道:“江大人,那依您看,這三人該怎麽安排?”
江寧聽聞,思索了片刻後說道:“本官覺得,這三人隨便拿出一個,都有能力擔任九邊其中一鎮的總兵。
不過他們眼下還年輕,不妨先放在副總兵的位置上曆練曆練,假以時日,必定能夠獨當一麵。”
陳策聽了,下意識地看了沈有容一眼,二人紛紛點頭,江寧這話正合他們心意。
這時,陳策又麵露難色,說道:“江大人,可還有個難題。
九邊軍鎮的總兵、副總兵皆身處要職,若是隨意撤換,恐怕會引發邊軍不滿啊。”
江寧聽完,哈哈大笑起來,說道:“陳都督,您老這是多慮了。
年後您和沈都督巡視九邊,就以邊軍兵員嚴重缺額為由,將總兵、副總兵進行撤換,順勢把這三人推舉上去。
如此一來,名正言順,誰還能挑出毛病來?”
聽到江寧這話,陳策猛地一拍腦門,說道:“還得是江大人啊!
老夫和老沈就隻會舞刀弄劍、帶兵打仗,這朝堂上的這些彎彎繞繞,還真是摸不著頭腦。”
江寧聞言,並未多言。畢竟按照這兩位老將的年紀,早該回家安享晚年了。
如今卻被自己拉到五軍都督府幫忙,說起來,自己確實有些虧欠他們。
這時,一旁的張維賢湊上前來,說道:“江大人,山西那邊收回來的衛所軍田該怎麽安置呀?
這都過去好幾個月了,您還沒個說法呢。”
江寧聽後,開口問道:“英國公,那些軍田如今都已全部收歸朝廷,掛在五軍都督府名下。
原本我是打算拿這些軍田當誘餌,釣魚的,可沒想到都這麽長時間過去了,連個魚影都沒見著。”
張維賢聞言,一臉疑惑地問道:“江大人,您這是打算釣什麽魚呢?”
江寧嘿嘿一笑,說道:“山西收歸朝廷的衛所軍田,都晾了好幾個月了,一直沒人敢去侵占。
我本來還想著等那些士紳忍不住對軍田下手,到時候就以此為把柄,好好整治他們一番。”
聽到江寧這話,張維賢忍不住打了個哆嗦。
他當然清楚江寧所說的“整治”意味著什麽,那可就是抄家滅門的狠招啊。
同時,他心中暗自感慨:“江大人,您也太小瞧這些山西士紳了。
他們雖然貪財,但在錢財和性命之間,還是能分清輕重的。
就憑您和魏公公在山西的威名,妥妥的抄家滅門“活閻王”,哪個不要命的還敢去打朝廷軍田的主意?
除非是嫌自己和九族的命太長了。”
江寧無奈地歎了口氣,說道:“既然一直沒有魚兒上鉤,那就不釣了。
按照原先的計劃,由五軍都督府貼出告示,同時選派五軍都督府的官員前往山西,將軍田租借給無田百姓,以及原本衛所軍裁撤下來的那些老弱病殘。
上次袁閣老不是向陛下上奏,減免山西全省三年賦稅嘛,衛所軍田也在減免之列,也算是讓百姓們能喘口氣了。”
聽到江寧的話,張維賢點了點頭,說道:“江大人放心,這件事就交給老夫親自安排。”
江寧聽後也點了點頭,說道:“英國公,您盡管放心去辦,到時候本官會派出錦衣衛全程監督,以防有人趁機兼並軍田。
想來東廠魏公公也會派人手進行監督的,畢竟魏公公對山西還是挺有感情的。”
張維賢聞言,忍不住咳嗽起來。
心裏暗自腹誹:魏忠賢對山西有感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恐怕是魏忠賢對那些被他親手收拾掉的貪官汙吏“感情深厚”吧。
張維賢再次開口說道:“江大人,經過上次清算山西官場,山西衛所軍的將領幾乎已被清掃一空。
所以老夫打算以五軍都督府的名義,直接在山西重新招募三萬兵員。
這三萬人無需屯田,訓練標準依照邊軍標準來執行。
至於糧餉,老夫也算過了,朝廷之前每年撥付給山西衛所軍的糧餉,用來養活這三萬大軍是綽綽有餘的,而且還能做到足額發放。
不知江大人您意下如何?”
聽了張維賢的這番話,江寧點頭表示讚同:“英國公此想法甚好,就按您說的辦。”
張維賢聞言,也點頭示意。
………………
這時,陳策和沈有容湊了過來,說道:“江大人,如今年後朝廷還要再次舉行恩科,您看咱們五軍都督府是不是也上奏陛下,再辦一場恩科武舉?
給咱們武將也補充一下人手?”
聽到兩人的話,江寧點了點頭,說道:“當然要辦。
今後但凡朝廷舉行恩科,有文舉就得有武舉,二者缺一不可。”
聽到江寧這話,陳策嘿嘿一笑,搓著雙手,略帶幾分不好意思地說道:“江大人,到時候您估計還在西南平定叛亂。
那這武舉主考,要不就讓老夫來擔任得了?”
江寧一聽就明白了,感情陳策是盯上武舉主考官這個位置了。
要知道,但凡經主考官選拔出來的考生,今後都得對主考官執弟子之禮。
雖說江寧對此倒不講究,但是如今京營裏的這些年輕將領,基本上都和江寧有著這樣一層關係。
這時,一旁的沈有容也趕緊附和道:“江大人,老夫雖說年近七旬,但覺得還能再為朝廷出份力。
要不您向皇上保舉一下,讓老夫擔任武舉副主考?”
一旁的英國公張維賢聽了,也坐不住了,滿臉期待地望向江寧。
江寧見狀,咳嗽了幾聲,說道:“本官可以出麵保舉一下。
不過,你們三位也得親自去跟皇上說一說這事。”
三人聞言,笑著說道:“江大人,放心,稍後我們三個老家夥,就一同進宮麵見皇上。”
這時,江寧忽然想起自己名下那兩千頃土地上種植的玉米和紅薯。
便轉頭對張維賢說道:“英國公,本官在京城外有兩千頃良田,此前一直由皇家科技院的陳子龍負責打理。
田裏種的是兩種新型作物,它們耐旱又耐澇,而且產量頗高。
如今,這些作物已全部儲存在京城外的莊園中。
如今雖說種子數量有限,暫時不足以大麵積推廣,但也得嚐試著進行推廣。
回頭我跟陳子龍交代一聲,到時候將這新型作物在山西軍田試著推廣。
不過,切記一定要跟百姓講清楚情況,切不可強製推廣,以免引發百姓的抗拒情緒。”
張維賢聞言,趕忙點頭說道:“江大人放心,此事就包在老夫身上。
到時,根據種子數量的多少,平均分給租借軍田的百姓。
如此算下來,一家一戶也種不了太多。
然後再挑選合適的人手進行指導,教百姓們如何種植這兩種新型作物。
這樣一來,百姓看到朝廷的誠意,自然也就不會有反抗心理了。”
江寧聽完,點頭表示認可,心中不禁暗自感慨,張維賢雖說出身勳貴,可在處理政治事務方麵,絲毫不遜色於那些文官。
眼見事情安排得差不多了,江寧趕忙打了聲招呼,便腳底抹油直接開溜。
他可不想再繼續待下去,要是陪著這三位老家夥,隻怕一口氣能聊到第二天天亮。
……………
緊接著,江寧帶著田爾耕,在一眾錦衣衛的護衛下四處閑逛。
不知不覺間,他們又來到了鴻臚寺。
隻見鴻臚寺門口熱鬧非凡,各個藩屬國的使臣都已抵達京城,鴻臚寺的官員們正不勝其煩地忙著安排接待事宜。
江寧定睛一瞧,竟然發現了一位老熟人—劉文明,也就是如今的理藩部尚書。
隻見他正與幾名官員熱烈交談著什麽,江寧便領著田爾耕徑直走了過去,上前打起招呼。
劉文明看到江寧前來,趕忙一路小跑過來,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禮,說道:“大人親臨,下官有失遠迎,還望大人恕罪。”
江寧聞言,笑著將劉文明扶起,說道:“知道你事務繁忙,所以你進京之後我也沒見你。
如今理藩部運作得怎麽樣?
看看還有什麽需要我幫忙的地方?”
聽到江寧這話,劉文明心頭湧上一股暖意,心想這個老上司果然沒有忘記自己。
當初他被調入京城擔任理藩部尚書,原本也去江寧府上拜訪了兩次,不巧的是江寧都不在家。
那時江寧正和魏忠賢與東林黨爭鬥得難解難分,他也隻能選擇低調行事。
卻不曾想,今日竟遇見了江寧。
喜歡天啟朝第一攪屎棍請大家收藏:()天啟朝第一攪屎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