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儒道激辯
字數:3044 加入書籤
這時,小女孩怡寶眼珠靈動一轉,恰似星子劃過夜空,心中忽生一念,遂清了清嗓子,脆聲問道:
“夫子,昔日有兩小兒辯日,一兒曰日初出時近,因其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一兒曰日初出遠而日中近,以日初出清涼,日中時熱如探湯。夫子以為孰是?”
此問既出,仿若一顆石子投入平靜湖麵,激起層層漣漪。
孔子微微一怔,那原本平和的麵容上閃過一絲思索的波瀾,須臾,他輕撚長須,緩緩開口道:
“此問頗具深意。日之遠近,非目力可精準判別,亦關乎天地陰陽變化之理。吾以為,兩小兒所見皆有其表,然未窺其裏。日之大小,或因晨霧靄靄、暮靄沉沉,光線折射使然;而冷熱之變,亦與日之斜射直射,陽氣之聚散相關。此乃自然之象,需以格物致知之法深入探究,不可僅據表象妄斷。”
言罷,孔子目光深邃,似穿越眼前之境,望向那無盡的天地自然奧秘。
怡寶狡黠一笑,宛如靈動的狡兔覓得契機,又道:
“夫子曾言‘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此語似有偏頗,女子亦有聰慧賢良、心懷大義者,如女媧摶土造人、煉石補天,以一己之力補天地之缺,拯救蒼生;嫘祖發明養蠶之法,開啟絲綢華章,造福萬民,夫子何出此言?”
其聲清脆,然言辭間鋒芒乍現。
孔子麵色一肅,猶如巍峨高山瞬間凝重,沉聲道:
“吾言此語,乃有所指。彼時所言之女子與小人,乃特指那些德行有虧、難以教化、心思狹隘且好搬弄是非之人,非泛指天下女子。女媧、嫘祖自是賢能之人,然亦不可因少數賢能女子而否認同類中確有頑劣難馴者存在。且此語亦為警醒世人,在與人相處、育人施教之時,當留意此等難養之人,莫要被其攪亂大局、帶偏正道。”
孔子目光堅定,似在扞衛內心堅守的儒家理念,雖有解釋,然亦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怡寶卻不依不饒,模仿項橐的聰慧機敏反駁道:
“夫子,那我且問您,天上之星鬥,昨夜我觀之,其數似不可勝數,然夫子常以博學聞於天下,可知星鬥究竟幾何?”
此問一出,仿若利箭直逼靶心,周圍空氣似乎都為之凝固。
孔子被這突如其來的問題問住,眉頭微皺,那眉心似擰成了一個難解的結,沉思良久後,他坦然道:
“此問吾實難確切作答,星鬥浩渺,猶如滄海之沙,吾雖好學,然於其數亦未窮究。”
孔子神色平靜,並無因答不出而窘迫,反顯其真學者風範,不恥下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怡寶見孔子如此回應,心中敬意稍生,但仍緊追不舍,振振有詞地說道:
“夫子,您雖言此語有所指,但此一言既出,流傳於世,已然對女子之聲譽多有影響。
且若依夫子之意,僅因部分女子或小人德行有虧,便將二者並論,此論法本就不公。
男子之中亦有奸佞狡詐、品行不端者,若以偏概全,豈是儒家所倡之公平公正?
況女子於世間,亦為家庭、為社會貢獻諸多,或相夫教子,或操持家務,或於市井之中營生,皆不可或缺。
您將女子與小人同列,莫不是忽視了女子之諸多善舉與功績?
且若按夫子有教無類之說,無論何人皆可教化,又何必獨獨對女子之教存此偏見?”
孔子微微點頭,神色凝重道:
“怡寶,你之所言確有幾分道理。吾之言語,或因當時情境,未慮後世之變。
然儒家之道,本就在不斷修正、完善。
女子之能與善,吾亦有所見,如孟母三遷,育子成賢,此乃女子智慧與遠見卓識之體現。”
怡寶得理不饒人,繼續說道:
“夫子,您既知儒家需與時俱進,卻仍拘泥於舊有的對女子之成見。
若以儒家仁道為基,當平等視之眾人,不應有此性別之差。
且昔者,舜帝之妻娥皇、女英,輔佐舜帝,德馨流芳;許穆夫人,才情絕世,為救國難奔走呼號。
此皆女子之楷模,夫子又何忍以一言蔽之?”
孔子一時語塞,沉默片刻後,又道:
“吾雖有失偏頗,然儒家經義,亦在傳承中被曲解或誤讀,吾亦望後世之人能明辨是非,正確理解儒家真意。”
怡寶步步緊逼:
“夫子,您為儒家先聖,一言九鼎,既知有誤,為何當時不加以詳明闡釋,以免後世爭議?
如今卻似推諉於後人,此非大丈夫所為。”
孔子長歎一聲,竟無言以對。
他望著怡寶,目光中多了幾分讚許與思索,似在重新審視自己過往的言論與理念。
小普在旁,見怡寶與孔子辯得難解難分,心中暗自欽佩怡寶之勇氣與聰慧,亦對孔子能坦然麵對質疑有所感悟,深知學問之道,就在這不斷地質疑與解答之中逐漸明晰、深入。
他仿若一位默默的旁觀者,見證著智慧的火花在這激烈的辯論中四濺,為日後自己的求道之路點亮了一盞明燈。
喜歡修仙修傻了請大家收藏:()修仙修傻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