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何為"一"?玄妙的"一"
字數:2845 加入書籤
老子輕咳一聲,開始講解:“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穀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也,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穀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貞,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也。故致數車無車。不欲琭琭如珠玉,而欲珞珞如馬瑙。”
怡寶恭敬問道:“老君,您說的‘一’是指大道嗎?為何得此‘一’,天地萬物便有如此大的變化?”
老子手撫長須,說道:“此‘一’正是大道。道為萬物之源,天地因遵循大道而清明安寧,各司其職;神因契合大道而靈驗有應;山穀依憑大道而充盈生機;萬物賴大道得以生發繁衍;侯王若能持守大道,則可使天下正固。若失去大道的統攝,天失其清,會崩裂混亂;地失其寧,將塌陷荒廢;神失其靈,就會停歇無用;穀失其盈,必將幹涸枯竭;萬物不能生長,恐遭滅絕;侯王無法正位,就會傾頹衰敗。”
小普若有所思後問道:“老君,‘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這貴賤高低的關係與道有何關聯?為何侯王要自稱孤、寡、不穀呢?”
老子微微點頭,道:“在道的視野中,萬物相互依存,貴與賤、高與低並非孤立。賤者、下者乃是貴者、高者存在的根基。侯王以孤、寡、不穀自稱,便是深知此理,以示自身雖處高位,卻不忘根基在民,以賤為本,不敢驕奢自滿。若侯王忘卻此點,脫離民眾,便如同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必將失去天下。”
怡寶又追問道:“老君,‘故致數車無車。不欲琭琭如珠玉,而欲珞珞如馬瑙’,此句深意何在?是說不應追求外在的華麗,而應注重內在的質樸嗎?”
老子目光深邃,說道:“正是。過度追求外在的華麗表象,如堆砌眾多華麗的車子,實則失去了車的本真用途,反而無車可用。人不應貪戀如珠玉般耀眼卻脆弱的虛榮,而應向往像馬瑙那般質樸堅實的品質。於道而言,內在的質樸、遵循自然規律才是根本,過度的修飾與炫耀隻會背離道的精神,導致迷失與衰敗。”
小普接著說:“老君,在世間中,我們該如何將這些道理運用到為人處世與社會治理之中呢?”
老子神色凝重:“為人處世當謙遜低調,不恃才傲物,尊重每一個人,明白自身的成就離不開眾人的支持。於社會治理,統治者應心係百姓,輕徭薄賦,以民為本,不興奢華之風,注重民生建設,使社會各階層和諧共生,共同遵循大道,如此方能使國家長治久安,百姓安居樂業。”
怡寶眼睛一亮,問道:“老君,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在生活裏要秉持一種敬畏大道、低調務實且注重內在的態度?”
老子微笑道:“然也。敬畏大道可使我們行於正途,低調務實能讓我們遠離虛浮,注重內在則可使我們精神充盈。如此,方能在人生之途,契合於道,收獲真正的幸福與安寧。”
小普與怡寶皆拱手行禮,深感此章智慧,銘記於心,以便日後在生活裏依道而行。
老子神色平和,繼而解說道:“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怡寶若有所思,問道:“老君,‘反者道之動’,此中的‘反’是指反複、循環的意思嗎?這該如何理解道的運動規律呢?”
老子輕捋長須,說道:“此‘反’有多重含義,既含反複循環,亦有相反相成之意。如晝夜交替、四季輪轉,此為循環之反;而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便是相反相成。道之運動,使萬物在盛與衰、生與死、高與低等對立狀態中不斷轉化,循環不息。物極必反,盛極而衰,衰極而盛,此乃道之必然軌跡。”
小普接著問:“老君,‘弱者道之用’,為何說柔弱是道發揮作用的方式呢?”
老子微微點頭,道:“柔弱者,看似無力,實則蘊含無窮潛力。水至柔,卻能攻堅克強,水滴石穿;風無形,卻可拔樹摧屋。道常以這種看似柔弱的方式作用於萬物,不強行幹預,而是潛移默化,如春風化雨,滋潤萬物於無聲,使萬物在自然生長中遵循其規律,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盛的發展。”
怡寶又問:“老君,‘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無中生有的概念實在玄妙,該如何去領會呢?”
老子目光深邃,說道:“無並非絕對的虛無,而是一種孕育萬物的潛在狀態,是道的本體。從無到有,恰似種子在黑暗的泥土中悄然孕育,而後破土而出,長成參天大樹。在這之前,那看不見的生機與可能便存在於無之中。世間萬物皆從這無形的道之本體中獲得生發的動力與源泉,而後以具體的形態呈現於世。”
小普思索片刻後說:“老君,在世間中,我們該如何在生活裏依據這些道的特性去行事呢?”
老子神色凝重:“於生活中,當知曉事物皆會轉化,順境時不驕縱,因福可能轉禍;逆境時不絕望,禍亦能變福。行事以柔為上,不強求,不硬抗,以四兩撥千斤之法應對難題。且內心常思萬物之源,不被眼前的有之所限,能於無形中洞察先機,把握事物發展的脈絡,如此方合於道。”
怡寶眼睛一亮,問道:“老君,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在生活裏要秉持一種順應變化、善用柔力且能洞察本質的態度?”
老子微笑道:“然也。順應變化可免逆勢之傷,善用柔力能成難成之事,洞察本質則可於混沌中尋得方向。如此,方能在人生之途,契合於道,收獲長久之安寧與智慧。”
小普與怡寶皆拱手行禮,深感此章智慧如明燈,照亮他們在求道與為人之路上前行的方向,心中默默銘記,決意依此修行實踐。
喜歡修仙修傻了請大家收藏:()修仙修傻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