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字數:3156   加入書籤

A+A-


    老子端然而坐,寶相莊嚴,朗聲道: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
    以此。
    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故聖人雲:‘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語罷,老子輕咳一聲,正欲開示,小普已恭身向前,稽首問道:
    “老君,何為正?又何為奇?此二者於治國用兵之道,界限何在?”
    老子微微頷首,目光中透著睿智與深邃,緩聲道:
    “正者,仿若朗朗乾坤之正道,乃治國安邦之根本大法。
    猶如巍峨高山,穩固而不可撼動;似那浩渺滄海,深沉且包容萬物。
    於國而言,仁德之政應如春風化雨,遍灑四方,使百姓皆能沐浴其恩澤;
    禮儀之規當行於朝堂之上,市井之間,令君臣有別、長幼有序,人人皆明尊卑之禮;
    刑賞之事,務必秉持公正公平,有功者賞,有罪者罰,不偏不倚,如此方能使國之根基堅如磐石,民之秩序井井有條。
    此為正,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石,是百姓安居樂業的保障。”
    老子稍作停頓,繼而又道:
    “奇者,恰似夜空中的流星,雖短暫卻璀璨,是用兵之謀略權變。
    當兩軍對壘,兵戎相見之時,需因時製宜、因勢利導。
    或如暗夜突襲,趁敵不備,攻其要害;或似設伏以待,誘敵深入,聚而殲之。
    其勢如疾風迅雷,令敵人難以揣測,防不勝防。
    然奇不可離正,正為奇之根基,奇為正之輔助。
    恰似大樹之幹與枝蔓,幹若不存,枝蔓無所依托;
    枝蔓不茂,大樹亦失其華彩。唯有二者相輔相成,相濟相用,方能於治國用兵之道成就非凡妙策。”
    “為君者,當以正道治理國家,此正道乃是秉持公正、公平、光明磊落之理念。
    君上施政,應如暖陽高照,使國家綱常有序,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然兵者,凶器也,猶如洪水猛獸,僅能在萬不得已之時動用。
    用兵之際,需善用謀略奇變,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方能克敵製勝。
    至於天下,若欲長治久安,絕非依靠嚴刑峻法、繁文縟節。
    嚴刑峻法,恰似冰冷枷鎖,束縛百姓之身,亦禁錮百姓之心;繁文縟節,如重重迷霧,令人迷失方向,不知所措。
    唯有順應自然,無為而治,讓百姓休養生息,各安其業,方能使天下歸心。
    我之所以知曉此理,乃是洞察世間種種跡象。
    觀天下大勢,若禁忌繁多,百姓動輒得咎,猶如行走於荊棘叢中,每一步皆膽戰心驚,行動處處受限,其生計自然愈發艱難貧困。
    如那飛鳥被縛住雙翼,難以翱翔天際,覓食求生亦成奢望。”
    “再看民間,若私藏眾多銳利兵器,人心惶惶,恰似陰霾籠罩大地,不見天日。
    鄰裏之間相互猜忌,朋友之情亦被疑忌所取代。
    國家之內,紛爭不斷,混亂昏暗之象漸生,猶如大廈將傾,岌岌可危。
    且眾人皆追逐機巧之術,奇異奢華之物便會如野草般泛濫興起。
    眾人皆醉心於奇技淫巧,以雕琢無用之物為能事,而忽視農桑之本,田園將荒蕪,倉廩漸空虛。
    更有甚者,法令越是繁雜嚴苛,百姓不堪其擾,猶如被重負壓頂,難以喘息。為求生存,無奈之下,便會有更多人鋌而走險為盜,致使盜賊橫行,社會動蕩不安,國之根基亦受動搖。”
    怡寶若有所思,接著上前一步,拜問道:
    “老君,若君上無為,百姓真能自化、自正、自富、自樸?此中關聯,弟子尚不能明。”
    老子手撫長須,神色和藹而莊重,耐心解答:
    “君之無為,非是懈怠慵懶,無所作為,乃是不妄加幹涉,不強加己意於百姓。
    君上若能克製自身私欲,如止水不起波瀾,不肆意妄為,百姓自會受到感化而遵循道德規範。
    君上之德行,如春風拂過大地,無聲無息間,喚醒萬物生機,百姓亦會於潛移默化中,以君上為楷模,修身正己。
    君上若能保持內心寧靜,不攪擾民生,不興無端之事,百姓自會於安寧祥和之中,行為端正,自覺遵循禮義廉恥。
    君上若能不生事端,不勞民傷財,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百姓自會憑借自身之力,男耕女織,勤勞致富,倉廩充實,生活富足安康。
    君上若能摒棄貪欲,不尚奢華,清心寡欲,百姓自會質樸純真,回歸本真之性。
    君上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其行止風範,影響深遠。
    如此,方能成就太平盛世,使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幸福美滿,大道得以暢行於天下。”
    喜歡修仙修傻了請大家收藏:()修仙修傻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