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觀眾生業緣品
字數:6540 加入書籤
世尊於那法會的高台之上,安然端坐,法相莊嚴,周身散發著祥和而神聖的氣息。
其雙眸宛如澄澈的湖水,深邃而寧靜,卻又似能洞悉世間萬物的真相。
此刻,世尊目睹諸眾在聽聞地藏菩薩往昔那感人至深、震撼靈魂的行跡後,心中紛紛燃起了向道的熾熱之念,不禁麵露欣慰之色,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陽,輕柔地灑落在每一個人的心田,驅散了些許塵世的陰霾,帶來了絲絲希望的曙光。
繼而,世尊神色一轉,莊重肅穆之情溢於言表,目光中飽含著無盡的悲憫之意。
緩緩地,世尊環顧著台下的眾人,那目光仿佛帶著一種無形的力量,讓每一個與之相接的人都能感受到其中沉甸甸的分量。
稍作停頓後,世尊微微啟唇,緩緩開示道:
“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天龍八部等,汝等既已發願學習地藏菩薩那偉大的行持與精神,便應當深深知曉,眾生之業緣,恰似那密密麻麻、錯綜複雜的蛛絲,相互交織纏繞,牽一發而動全身啊。每一個起心動念,每一個行為舉止,皆如同在這業緣的大網上落下了或深或淺的印記,而其所感召而來的果報,恰似那精準無誤的回聲,分毫不差地回應著每一個業因,絕無半點疏漏與偏差。”
言畢,世尊輕輕合上雙眼,以那超凡入聖的慧眼遙觀閻浮提世界中的芸芸眾生。
刹那間,世尊眉間的白毫之光綻放出璀璨而柔和的光芒,光芒之中,諸般景象如同靈動的幻影,紛至遝來,一一呈現。
隻見在一處繁華熱鬧的市井街巷之中,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喧鬧之聲不絕於耳。
其間有一人者,身形略顯肥胖,滿臉橫肉,卻難掩其眼中閃爍的貪婪之光。
此人天性慳貪吝嗇,視錢財如生命,憑借著一些狡黠的手段和些許運氣,積聚了錢財無數。
然而,他的心卻如同那永遠填不滿的溝壑,即便富甲一方,卻仍不舍得拿出分文去濟助那些貧困潦倒、在生死邊緣苦苦掙紮的窮苦之人。
哪怕是街邊那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瘦骨嶙峋的乞丐向他伸出顫抖的雙手,祈求一絲憐憫與施舍,他也會冷漠地轉身離開,眼神中充滿了不屑與厭惡,仿佛那些可憐之人是世間最卑微的存在,不值得他浪費哪怕一丁點的財物。
不僅如此,他還常常憑借著自己的財富和勢力,在商業往來中欺行霸市,使用各種卑劣無恥的手段去謀取他人的合法利益。
以次充好、惡意壓價、壟斷市場等惡行對他而言如同家常便飯,致使許多誠實守信的商家紛紛破產倒閉,生活陷入絕境,而他卻在一旁暗自得意,絲毫沒有一絲愧疚與不安。
其鄰居住著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嫗,子女皆因戰亂或疾病離世,隻留下她孤苦伶仃,無依無靠,生活窘迫艱難到了極點。
在一個寒風凜冽、大雪紛飛的冬日,老嫗家中斷糧已久,實在無法忍受饑餓與寒冷的雙重折磨,便拖著孱弱的身軀,顫抖著來到此人的門前,用那微弱而沙啞的聲音向他乞援,希望能得到一點食物和溫暖。
然而,此人不僅沒有絲毫的同情與憐憫,反而無情地驅趕老嫗,口中還惡語相向,罵聲不堪入耳。
老嫗在那冰天雪地之中,淚水在眼眶中打轉,卻因絕望而流不出一滴眼淚,最終在寒夜的冷風中凍餒而泣,那淒慘的哭聲被呼嘯的北風無情地吹散,無人問津,慘不忍睹。
此人除了慳貪之外,嗔心亦是極重。
平日裏,稍有不順心之事,哪怕隻是一點微不足道的不如意,他便會怒目圓睜,眼中仿佛燃燒著憤怒的火焰,那火焰似乎能將周圍的一切都化為灰燼。
緊接著,便是一連串惡毒的咒罵從他口中噴湧而出,如同一把把鋒利的刀刃,無情地傷害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無論是家中的仆役,還是生意場上的夥伴,甚至是街頭偶然相遇的路人,都曾因他的無端暴怒而遭受過惡語的攻擊,致使四鄰皆懼,無人敢近,仿佛他是那世間最可怕的惡魔,人們都唯恐避之不及。
“以其慳貪、嗔恚之惡業,死後當墮入餓鬼道中。
在那暗無天日、陰森恐怖的餓鬼道裏,他將受盡饑餓之苦,腹部會膨脹得如同巨大的鼓一般,然而咽喉卻細如針尖,哪怕是眼前擺滿了珍饈美味,他也無法吞咽下去,隻能眼睜睜地看著食物卻無法充饑,常常被那如影隨形的饑渴所逼迫,痛苦萬分,生不如死。
如此這般,曆經千劫萬難,方能勉強脫離餓鬼之身。
但業報未盡,複轉生於畜生道中,淪為豬狗之屬,受人役使,每天隻能吃些殘羹剩飯,還常常食不果腹。
而且,由於前世的惡業,他會經常遭受主人的鞭打責罵,在痛苦與屈辱中償還前世所欠下的宿債,卻毫無反抗之力。”
世尊輕聲歎息,那歎息聲仿佛穿越了時空的隧道,帶著無盡的悲憫與無奈,語氣中滿是對眾生愚癡造業的痛心疾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世尊的目光再次穿透時空的迷霧,複觀一處寧靜的鄉村。
在那綠樹成蔭、炊煙嫋嫋的村莊裏,有一婦人,身形瘦小,麵容刻薄,眼神中透著一種讓人難以捉摸的狡黠與陰險。
此婦人天性喜好搬弄是非,那張嘴就如同那永不停歇的風車,整日裏說個不停。
她常常在鄰裏之間穿梭往來,憑借著自己那添油加醋、無中生有的本事,傳謠生事,將一些原本微不足道的小事,渲染成不可調和的矛盾與紛爭。
哪家的媳婦與婆婆拌了幾句嘴,經她的嘴一說,便成了不孝與惡婆的典型;哪家的兄弟因為一點小事起了爭執,到了她那裏,就變成了手足相殘的前奏。
就這樣,原本和睦相處、互幫互助的村莊,在她的攪和下,漸漸被矛盾與爭吵的陰雲所籠罩,親族之間反目成仇,曾經的友朋也因誤會而形同陌路,整個村莊的和諧氛圍被破壞得蕩然無存。
不僅如此,這婦人還對殺生之事有著一種近乎病態的喜好。
每當她看到蛇蟲鼠蟻之類的生靈,眼中便會閃過一絲殘忍的興奮之光,必欲除之而後快。
無論是用棍棒將其打死,還是用毒藥將其毒死,手段都極其殘忍,毫無一絲憐憫之心。
她似乎從這些生靈的痛苦與死亡中獲得了一種扭曲的快感,完全不顧及生命的平等與尊嚴。
其夫見她如此行徑,多次好言相勸,希望她能放下屠刀,珍惜生命,回歸善良的本性。
然而,她不但不聽從丈夫的勸告,反而惡語相向,用各種惡毒的言辭辱罵丈夫,致使家庭失和,雞犬不寧。
原本溫馨的家,如今充滿了爭吵與冷戰的氣息,讓人歎息不已。
“此婦人身死靈滅後,將墮入拔舌地獄。
在那陰森恐怖、鬼哭狼嚎的地獄之中,獄卒會用燒紅的鐵鉗狠狠地拔其舌,每拔一次,那鑽心的疼痛便會讓她痛不欲生,口中鮮血淋漓,慘嚎之聲響徹地獄,卻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如此酷刑,要等到她前世舌根所造的罪業完全受盡,方能停止。
即便後來罪報受盡,得以轉生為人,亦多會遭受口舌之患。
或在生活中莫名遭人誹謗汙蔑,名譽受損;或在言語表達上常常詞不達意,與人溝通不暢,引發諸多誤解與矛盾,一生坎坷波折,皆因前世舌根造下的惡業所致。”
世尊娓娓道來,法會諸眾皆聽得膽戰心驚,麵色慘白,仿佛親眼目睹了那地獄中的慘烈場景,心中不禁對因果業報之理心生敬畏,暗自警醒自己不可犯下如此惡行。
世尊的目光並未停歇,繼續在那無盡的業緣景象中穿梭。
又現一幕令人痛心疾首的場景:
在一個破舊的房屋之中,有一青年,麵容憔悴,眼神空洞,毫無神采。
此人不孝父母,將雙親那如山般沉重的養育之恩視若糞土,毫無感恩之心。
平日裏,他常常忤逆頂嘴,對父母的教誨與關愛充耳不聞,甚至拳腳相加。
每當父母因他的不孝行為而傷心落淚時,他不僅沒有一絲悔意,反而變本加厲地傷害他們,致父母的心在一次次的傷害中漸漸破碎,傷心欲絕,對生活也失去了希望。
在家庭之外,他更是肆意妄為,完全放縱自己的欲望。
沉迷於酒色之中,整日與一群狐朋狗友在酒館青樓中尋歡作樂,將家中辛苦積攢的錢財揮霍一空。
為了滿足自己那無底洞般的欲望,他不惜參與盜竊搶劫之事,與惡友們在夜晚的街頭巷尾潛伏,對那些無辜的路人實施搶劫,危害鄉鄰,使得當地的百姓生活在恐懼與不安之中,人人自危。
“如此不孝、作惡之人,命終之後,將直入阿鼻地獄。
在那地獄深處,他將承受諸般難以想象的刑罰。
刀山劍樹,火海油鍋,無所不曆。其父母在世時因他而流下的淚水與心中的怨念,將化作獄中的熊熊業火,無情地灼燒其身,讓他在極度的痛苦中備受煎熬,曆經無量劫數,也難以有出期之日。
直至那如山般沉重的罪業完全消弭,方能轉生。但即便轉生,也大多會投生於貧窮下賤之家,繼續承受往昔惡業所帶來的種種報應,一生困苦潦倒,不得安寧。”
世尊之言,字字如雷,振聾發聵,震醒了在場的每一個人,讓他們深刻地認識到了惡業的嚴重性與可怕後果。
世尊緩緩收攝神通,目光再次環視法會諸眾,語重心長地說道:
“汝等當以此為戒,切不可造作諸般惡業。
應時刻保持正念,修習善法,孝順父母,尊重長輩,關愛幼小,慈悲眾生,廣行布施,無論是財布施、法布施還是無畏布施,皆要盡心盡力;持戒忍辱,克製自己的欲望與嗔怒,在麵對困難與挫折時保持堅韌不拔的毅力;精進禪定,通過修行讓自己的內心平靜下來,洞察事物的本質;增長智慧,明辨是非善惡,如此方可避免墮入惡道,趨向解脫。眾生業緣,雖複雜難明,但因果之理,昭然若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善因得善果,惡因受惡報,絲毫不爽。汝等皆具佛性,當以佛法為指引,照亮自身及眾生之解脫之路,莫要在這業海之中迷失方向,陷入無盡的痛苦輪回。”
法會諸眾聽聞世尊此番開示,皆低頭沉思,心中猶如波濤洶湧的大海,久久難以平靜。
他們反思著自身往昔的種種行為,那些曾經不經意間犯下的過錯如同電影般在腦海中一一閃現,心中暗自懺悔過往所造之惡業,同時也更加堅定了依佛法修行、踐行菩薩道、救度眾生的決心。
眾人皆在心中默默發願,願以自身之善,化世間之惡,讓佛光普照大地,令眾生皆得解脫,免受業障之苦,往生淨土,共證菩提。
就在此刻,那盛大的法會現場,佛光如同一輪金日般璀璨耀眼,光芒萬丈,仿佛一片無邊無際的金色海洋鋪展開來。這絢爛的佛光輕柔地環繞著在場的每一個人,如同母親溫暖的懷抱一般,將他們緊緊地擁入懷中。
每個人都沐浴在這片金色的光輝之中,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力量源源不斷地注入體內,同時也收獲了無盡的慰藉和安寧。
與此同時,陣陣梵音嫋嫋升起,悠揚動聽,婉轉迂回,猶如諸天神佛在耳邊低語輕吟。
這美妙的聲音似潺潺流水,潤澤著人們的心田;又像絲絲清風,撫平內心的焦慮與煩惱。
在這莊嚴肅穆且充滿神性的氛圍裏,眾人的心靈得到了極大的安撫和滋養,變得越發堅毅和剛強。
他們凝視著前方,目光堅定而執著,心中暗暗立下誓言:無論前方的道路如何崎嶇坎坷,無論修行途中遇到多少艱難險阻,都要勇往直前,永不停歇。哪怕山高水長、荊棘密布,也要矢誌不渝地朝著那彼岸進發,絕不退縮半步,更不會輕言放棄。因為他們深知,隻有經曆風雨的洗禮,方能成就無上正果,抵達那終極的智慧之巔。
喜歡修仙修傻了請大家收藏:()修仙修傻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