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東土傳燈 不二法門
字數:5366 加入書籤
玉門關的春風卷起沙塵,在小普法師的袈裟上織就金色紋路。
他望著關樓上“西出無故人”的題字,忽然輕笑——此去東土,故人已非舊識,佛道二教皆因他們的西行而埋下變革的種子。
徐正陽策馬掠過,馬鞭挑起一片柳葉,葉片在他掌心化作龍虎又消散,恰似他們一路放下的執念。
“看!靈山方向有金光!”
張妙真指著東方驚呼。
眾人抬頭,隻見靈山寺方向騰起七彩祥雲,祥雲之中隱約可見金蟬子與三清殿長老相對而坐,正是“佛道同源”的祥瑞重現。
小普腕間的無執念珠突然發燙,每顆珠子都映出中原各地的景象:
全真教道觀在擴建“不二殿”,正一盟祭壇改繪陰陽蓮花紋,就連靈山寺的門檻也被磨去棱角,寓意“破除分別”。
七日後抵達靈山寺時,山門前竟站滿了佛道弟子。
金蟬子身著象征佛道合一的紅黃相間袈裟,與三清殿長老並肩而立。
老人手中的拂塵纏著佛頭穗,而金蟬子的念珠串著道家符文,正是小普一行帶回的“不二”信物。
“吾徒辛苦了。”
金蟬子伸手接過明心珠,珠子融入他眉心舍利,竟在眾人頭頂結成“拈花微笑”與“紫氣東來”並存的幻象,
“中原佛道已聞你們的事跡,如今正有一場‘萬法歸一’的辯道大會在洛陽白馬寺召開,望你等前往主持。”
洛陽白馬寺前,十萬佛道信眾雲集。
小普法師站在臨時搭建的辯道台上,望著台下身著道袍的僧人、手持佛珠的道士,忽然想起西行路上見過的“執念佛寺”廢墟。
三清殿長老敲響金鍾,鍾聲中竟混有佛號與道吟,正是“和而不同”的最佳注腳。
“東土法師,我等久仰‘不二’之名!”
台下忽有紅衣僧人起身,竟是藏傳佛教的大喇嘛,
“但貧僧有惑:藏傳重密咒,漢傳重顯教,如何‘不二’?”
小普合十微笑,指尖彈出三道金光,分別化作顯宗的《華嚴經》、密宗的《大日經》、道家的《上清大洞真經》:
“法門如藥,應病與藥。
顯密之分、佛道之別,皆為度人方便。
就像這三經,文字雖異,直指本心則一。”
話音未落,一位全真教老道士拄著拐杖站起:
“道家講‘天人合一’,佛家言‘萬法唯心’,若說‘不二’,為何一個重天,一個重心?”
小普輕撫念珠,一枚刻著“空”字的珠子飛出,在老道士掌心化作蝴蝶:
“天是‘所依’,心是‘能依’,如屋與住客。
執於‘天’或執於‘心’,皆是偏廢。
唯有‘依天修心,以心契天’,方得圓融。”
辯道持續三日,小普以“中觀”思想化解了七十二道詰難。
每當有人提出“分別”之問,他便展示西行路上收集的“不二”影像:敦煌哭佛的微笑、西域商隊的合十、須彌塔下的蓮華奴在播撒慈悲草。
到了第三日黃昏,白馬寺的菩提樹與道觀的古鬆竟同時開花,花朵一半為蓮,一半為梅,正是“佛道同春”的吉兆。
深夜,小普獨自來到白馬寺後園,見徐正陽正在月光下舞劍。
少年的劍勢不再剛猛,反而多了幾分柔和,劍花中竟有蓮花與祥雲並現。
“法師,”
徐正陽收劍行禮,
“徐某最近總夢見龍虎宗廢墟上長出菩提樹,你說這是何意?”
小普拾起一片落花,花瓣在他掌心化作兩半,卻又自動拚成完整的圓形:
“意即‘滅門非滅道,廢墟孕新生’。
道兄若能放下‘複仇’的執念,龍虎宗自會以新麵目重現世間。”
忽然,後園圍牆外傳來異響。
小普施展“天眼通”望去,竟見無數黑影正在搬運木箱,箱中散發出熟悉的執念氣息。
他示意徐正陽通知眾人,自己則悄悄跟在黑影身後,竟來到洛陽城郊的廢棄城隍廟。
廟中供奉著一尊新塑的“無始明王”,明王手中握著的,正是他們在西域擊碎的執念核心殘片。
“果然賊心不死。”
小普歎息,識海深處的不二蓮突然綻放,照亮了廟中正在布置的邪陣。
黑影們轉身,竟是中觀派的殘餘邪修,為首者正是蓮華奴——不,他眼中的黑氣說明,此刻占據他身體的是無始的殘魂。
“東土和尚,你以為滅了核心就能根除執念?”
蓮華奴的聲音混雜著男女老少的語調,
“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分別心,就有我無始的容身之所!”
他揮手擲出執念殘片,殘片化作萬千利刃,每把刀刃上都刻著“佛道有別”的字樣。
小普雙手結“楞嚴咒印”,不二蓮虛影浮現,利刃竟在佛光中化作紙蝶,上麵寫滿“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道在螻蟻”
等語句。
蓮華奴驚恐後退,卻觸發了廟中的“邊見邪陣”,地麵浮現出“空”“有”“是”“非”的巨大符印,將他與小普困在中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你看這陣,”
小普指著符印,
“四邊分別,中心空無,看似‘不二’,實則仍是‘邊見’。”
他踏過“空”“有”二印,竟在中央踏出“中道”之路,
“真正的‘不二’,不是否定兩邊,而是超越兩邊。
就像這符印,若能跳出框框,方見廣大天地。”
蓮華奴眼中的黑氣終於消散,他望著手中的執念殘片,忽然痛哭流涕:
“我......我竟為了‘中觀派正統’,讓無始附身至此......”
小普取出最後一顆無執念珠,珠中映著蓮華奴在須彌塔下播撒慈悲草的畫麵:
“施主可知,‘正統’之爭本就是執念?
放下‘派’,方見‘道’。”
天邊泛起魚肚白時,洛陽城的晨鍾與白馬寺的木魚聲同時響起。
小普望著手中的殘片逐漸化作塵埃,忽然解下袈裟上的佛道同源蓮徽章,將它埋在城隍廟的斷壁下。
或許百年後,這裏會長出一株新的植物,既非佛蓮,亦非道草,卻能開出最純淨的智慧之花。
回到白馬寺時,蘇淩仙姐妹正在主持“佛道互鑒”的抄經會。
張妙真正教道士們畫“破執符”,李青霄則向僧人講解“七元心法”。
金蟬子與三清殿長老坐在菩提樹下,手中的《金剛經》與《道德經》正被微風翻開,書頁上的文字竟自動對應,形成奇妙的批注。
“吾徒,”
金蟬子招手示意小普靠近,遞給他一卷新抄的《不二經》,
“此經融合佛道精義,非經非論,亦經亦論。你看這開篇——”
小普望去,見上麵寫著:
“佛者,道之覺;道者,佛之妙。
覺妙不二,是為真如。”
陽光穿過菩提樹的枝葉,在經卷上灑下斑駁光影。
小普忽然想起西行路上的第一朵蓮花,想起昆侖決上的第一場辯戰,想起無始魔窟中解下的每一道繩結。
原來真正的“不二”,從來不是強行合一,而是承認差異、超越對立,在分別的土壤中種下和解的種子。
洛陽城外,商隊又將啟程。
這次的商隊裏,既有僧人也有道士,他們將帶著“不二”的理念,走向更遙遠的國度。
小普站在城樓上,望著他們的身影逐漸消失在晨光中,心中忽然浮現出四句偈語:
“佛道本無界,人心自設牆。
但破分別執,處處是道場。”
風掠過城樓,將偈語吹向四方。
小普知道,這陣風會吹過昆侖,吹過敦煌,吹過須彌塔的廢墟,最終化作細雨,滋潤每一個願意放下執念的心靈。
而他的旅程,也將從“辯道”走向“行道”——以腳步為經,以心靈為緯,在東土大地上編織出真正的“不二法門”。
喜歡修仙修傻了請大家收藏:()修仙修傻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