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河洛圖書,八卦初解
字數:5117 加入書籤
小普神識穿越至黃河之濱時,正值天地初開後的第一個秋分。
伏羲氏獨立於邙山之巔,手中蓍草隨天風搖曳,每一根草莖都折射出河圖洛書的光影。
黃河水自昆侖而來,在孟津渡口形成巨大的漩渦,漩渦中心隱約浮現出龍馬的虛影,其背甲上的旋毛正對應著"一六居下,二七居上"的河圖數理。
"天地未分時,太極混混沌沌。"
伏羲轉身將蓍草拋向空中,草莖在空中自動排列成陰陽魚圖案,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話音未落,陰陽魚突然分裂為青、赤、白、黑四色光暈,分別對應春、夏、秋、冬四季,每一季光暈中又衍生出三個爻位。
小普凝視著空中的光影,發現每個爻位都蘊含著不同的變化:陽爻如金戈鐵馬,陰爻似繞指柔絲。
當四象光暈交融時,八個由三爻組成的卦象逐漸清晰——
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離為火,艮為山,兌為澤。
每個卦象都與黃河兩岸的自然景觀產生共鳴:乾卦對應邙山的巍峨,坤卦呼應河洛平原的廣袤,震卦應和壺口瀑布的轟鳴。
"八卦者,掛也。"
伏羲輕點乾卦,三道陽爻化作金龍騰空而起,
"乾為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金龍盤旋間,龍鱗上浮現出"元亨利貞"四字,
"此乃乾卦四德:元始、亨通、和諧、貞固。"
龍尾掃過坤卦,大地頓時裂開縫隙,清泉噴湧而出,
"坤為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小普注意到乾卦與坤卦的爻位完全相反,剛柔相濟的態勢一目了然。
當他將神識沉入震卦時,忽然感受到雷霆萬鈞之力。
震卦的爻位排列為"一陽在下,二陰在上",
恰似春雷破土,陽氣從地底迸發。
"震為雷,動萬物者莫疾乎雷。"
伏羲彈指間,黃河水突然凝結成冰,又在刹那間被震卦的雷光擊碎,
"雷水解卦,正是以霹靂手段破除堅冰。"
巽卦的風象則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形態。三爻中一陰爻深入二陽爻之間,如微風穿透岩石縫隙。
伏羲揮袖成風,風中竟裹挾著河圖的星芒:
"巽為風,入萬物者莫疾乎風。"
風過之處,黃河岸邊的蘆葦自動排列成洛書九宮,
"你看這風天小畜卦,正是以無形之風積蓄力量。"
坎卦的水象讓小普聯想到靈山的苦海。
卦象中一陽爻深陷二陰爻之間,恰似水流遇阻形成漩渦。
伏羲揮手招來神龜,龜甲上的洛書紋路與坎卦完美契合:
"坎為水,陷萬物者莫疾乎水。"
龜甲中央的"五"字突然亮起,
"洛書九宮以五為中,正是坎卦的樞紐之道。"
離卦的火象則如靈山焚經台的烈焰。
卦象中一陰爻夾在二陽爻之間,外實內虛,恰似火焰燃燒時的形態。
伏羲點燃真火,火苗中浮現出"離為火,麗萬物者莫疾乎火"的古篆:
"離卦上下皆陽,中間陰虛,正是光明與虛空的辯證。"
艮卦的山象讓小普想起師父閉關的山洞。
卦象中一陽爻止住二陰爻的沉降,如高山屹立不倒。
伏羲指點邙山,山體上的岩石紋路竟與艮卦爻位一致:
"艮為山,止萬物者莫疾乎山。"
山頂突然浮現出"山天大畜"的卦象,
"此卦教我們積累德行,厚積薄發。"
兌卦的澤象則如靈山的放生池。卦象中一陰爻浮出二陽爻之上,恰似水麵波光粼粼。
伏羲揮手成湖,湖麵上倒映出"兌為澤,說萬物者莫疾乎澤"的倒影:
"兌卦上缺,象征喜悅與溝通。
"湖底突然升起九盞蓮花燈,對應洛書九宮的"戴九履一"。
當八個卦象在空中形成八卦圖時,小普的識海突然湧入大量信息。
他發現每個卦象不僅代表自然現象,還對應著人體的不同部位: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
更奇妙的是,八卦與洛書九宮的方位完全吻合:
乾居西北,坤處西南,震在東方,巽位東南,坎正北,離正南,艮東北,兌正西。
"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
伏羲展開六十四卦圖,每卦皆由兩個經卦重疊而成,
"八卦為體,六十四卦為用。"
他隨手撥動蓍草,乾卦與坤卦重疊形成"泰卦",
"天地交泰,吉。"
而坤卦在上乾卦在下則成"否卦",
"天地不交,凶。"
小普嚐試用蓍草推演,發現每一次爻變都對應著不同的變化趨勢。
例如乾卦初九爻"潛龍勿用",暗示時機未到需隱忍;九二爻"見龍在田",則預示嶄露頭角的機會。
當他推演到上九爻"亢龍有悔"時,蓍草突然斷裂,
"此爻告誡我們物極必反,需知進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伏羲又演示了"變爻"的奧秘:
"六爻皆不變,則以本卦卦辭斷;一爻變,則以本卦變爻爻辭斷;二爻變,則以本卦二變爻爻辭斷,以上者為主......"
他隨手拋出三枚銅錢,落地成"火雷噬嗑"卦,二爻變,
"此卦上離下震,離為明,震為威,象征以明察秋毫之智斷獄。"
當小普沉浸在卦象變化中時,伏羲突然指著黃河中的漩渦:
"你看這河圖洛書,實則是天地的坐標係。"
龍馬負圖的傳說與神龜獻書的故事在他腦海中交織,他終於明白河圖主生,洛書主克,兩者相輔相成構成宇宙的基本模型。
"八卦者,易之門戶。"
伏羲將河圖洛書融入小普的識海,
"掌握八卦,便掌握了天地變化的鑰匙。"
當小普睜開眼睛時,發現自己已回到藏經閣,手中的《伏羲氏易經》自動翻到"係辭"篇: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
這一晚,小普徹夜未眠。
他在藏經閣頂擺開蓍草,按照伏羲氏的教導推演八卦。
每當他領悟一個卦象,戒疤便會亮起對應的符文。
當推演到"既濟"卦時,東方已泛起魚肚白,卦象中水火交融的景象讓他想起靈山的"止觀"法門——原來佛法中的"中道",與易經的"陰陽平衡"竟是殊途同歸。
次日清晨,小普在《連山易》中發現一張泛黃的帛書,上麵用朱砂寫著: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他知道,這是伏羲氏留下的繼續修行的指引。
此刻,他的左眼中陰陽魚與右眼中蓮花雖已隱去,但體內真氣流動已暗合八卦方位,每一次呼吸都能感受到天地間的微妙變化。
小普站起身,將《伏羲氏易經》和《連山易》收入袖中。
晨風拂過他的袈裟,內襯上的陰陽魚圖案若隱若現。
他知道,真正的修行才剛剛開始。
接下來,他將帶著對八卦的領悟,去探索六十四卦的奧秘,解開易經中更深層的智慧——那些關於時空、因果、生死的終極答案。
喜歡修仙修傻了請大家收藏:()修仙修傻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