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遊泰山中天門
字數:1956 加入書籤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石坊,名為“中天門石坊”。石坊造型古樸典雅,兩根粗壯的石柱穩穩地矗立在地麵上,仿佛是曆史的守護者,曆經風雨依然堅毅如初。
橫梁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雖然歲月在上麵留下了斑駁的痕跡,但那些細膩的紋理仍清晰可辨,讓人不禁感歎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石坊上鐫刻的字跡蒼勁有力,向人們訴說著這裏的過往與變遷。
穿過石坊,便是中天門的主體建築。主殿紅牆青瓦,飛簷鬥拱,彰顯出傳統建築的莊重與威嚴。朱紅色的大門緊閉,卻難掩其古樸莊重之氣。門旁的一對石獅子威風凜凜,雖曆經風吹雨打,但其神態依然栩栩如生,仿佛在守護著這片神聖的土地。
主殿的屋頂采用歇山頂形式,坡麵舒緩,正脊兩端的鴟吻造型獨特,仿佛展翅欲飛的神鳥,既增添了建築的靈動之美,又蘊含著傳統文化中消災滅火的美好寓意。
丁運鵬瞬移進了古建中,看到了那雄偉的主殿,其兩側,各有一排配殿,它們與主殿相互呼應,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建築群落。
配殿的建築風格與主殿相似,但規模相對較小,卻也不失精致。配殿的門窗上雕刻著各種花鳥魚蟲的圖案,每一處細節都充滿了生活氣息,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丁運鵬打開了神識散向了建築物中,他探查看大殿中有能量溢出。他加大了精神力,這時看清楚了在主殿佛像前的條案下有個洞口,裏麵放著兩個鴕鳥蛋大小的龍珠。他立刻溝通了五哥納:“五哥納,中天門大殿裏有兩顆龍珠,你去將他們取回來。”
“是,主人。”說完,五哥納消失在原地。
丁運鵬仍在和大家站在中天門的平台上,山風拂麵,帶來絲絲涼意。極目遠眺,山巒起伏,雲霧繚繞,泰山的壯麗景色盡收眼底。此時,中天門的建築不僅僅是供人休憩的場所,更是連接人與自然的紐帶,讓我感受到了自然與人文的完美融合。
中天門的建築,它承載著泰山悠久的曆史文化,見證了無數遊客的足跡。每一塊磚石、每一道梁枋,都像是一位位無聲的曆史講述者,向人們訴說著泰山的故事。
在這裏,我仿佛穿越時空,與古代的建築工匠們進行了一場心靈的對話,深刻領略到了中華民族傳統建築藝術的博大精深。
15分鍾後,丁運鵬帶著大家繼續下行,路過五大夫鬆。相傳秦始皇曾在此樹下避雨,遂封此樹為五大夫。如今幾棵鬆樹鬱鬱蔥蔥,枝幹蒼勁。它們曆經千年風雨,依然屹立不倒,見證了泰山的滄桑變遷。
周圍的遊客們紛紛駐足拍照,讚歎這曆史與自然交織的美景。
快到山腳時,路邊的景色愈發清幽。溪水潺潺,沿著山澗流淌,清澈見底。水中的石頭五彩斑斕,偶爾還能看到小魚穿梭其中。路旁的野花綻放,香氣撲鼻,給這雄偉的泰山增添了幾分柔美。
兩個小時後,他們終於走出泰山的大門。回頭望去,泰山巍峨聳立,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從玉皇頂下行的這段旅程,不僅欣賞了泰山壯麗的景色,更感受到它深厚的文化底蘊。
他們特別感動的,印象最深的是那些挑夫。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還未完全照亮泰山的山路,挑夫們就已集合在山腳下。
他們身著樸素,皮膚被歲月和陽光侵蝕得黝黑發亮,粗糙的雙手布滿老繭,那是無數次與扁擔摩擦留下的痕跡。
每個人肩挑著沉重的擔子,這些擔子或是遊客所需的生活用品,或是山上建設用的物資,重量往往超過百斤。
踏上蜿蜒崎嶇的泰山古道,挑夫們開始了艱辛的征程。他們的步伐穩健而緩慢,一步一個深深的腳印。
喜歡懲治邪惡請大家收藏:()懲治邪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