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新篇章
字數:3693 加入書籤
婋婋看向天,昨日的金光讓她那迷霧一般的夢境變得清晰,婋婋明確自己通過夢去往了另一處空間,那裏有一個書庫,有很多的書籍。
婋婋隨意翻了幾本書,被那裏麵的內容所吸引,那是她從未聽過的思想與見解,差一點沉溺進去。
今日醒來後,婋婋便知自己得到了天授,便想將此事告知小菊與李乾,但她幾次嚐試張口,都說不出與之相關的事情,便明白,這是禁言。
小菊便道:“對你的身體可有影響?”
婋婋搖頭。
小菊就道:“那說不出來就不說,乾兒也不會逼你。”
“阿爹我並不擔憂,我擔憂的是皇子翎。”婋婋道。她相信李乾,但並不信任李翎。
小菊緩步走著,歎息道:“不管如何,你們是夫妻,即使不能如膠似漆,至少得舉案齊眉。”
婋婋沉默片刻,回道:“孫兒會試試的。”
小菊道:“但也別委屈了自己。”
兩人說著話,就到了小梅居處。
翡翠已經得了消息,在外候著。
小菊瞧見了,就道:“你年歲也不小了,何必在外麵吹這冷風,叫個小宮娥候著就是。”
“奴婢這不是盼著早點見著夫人,本來娘娘也想在外候著的,但奴婢討了巧,就占了這個先。”翡翠笑著道。
小菊露出不讚同的神色道:“她是太後,怎能站在這裏候著他人?”
“別管我是不是太後,來候著阿姐都是應當的。”小梅的聲音從裏間傳來,顯然是心急,出來迎了。
小菊道:“你呀,怎麽愈發的不穩重了。”
小梅笑了笑沒有說話,她本就不是穩重的性子,從前生死都被人捏在手裏,不想穩重都不行,但現如今都做到太後了,再不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就沒機會了,到底是上了年歲。
都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她們姐妹快到耳順之年了,還能有幾年好活呢。
姐妹二人進了殿,小菊握著婋婋的手道:“這丫頭孝順,我說不叫她跟著來,她卻不放心。”
小梅道:“翎兒家的孝順,阿姐隻管享福才是。”
姐妹二人多年未見,昨日再會又發生了那麽多的事情,今日緩過神來,便聊起這麽些年各自的經曆來。
小梅道:“阿姐一走就是這麽多年,我也不知道你過得如何,日日懸心。當初馮丞相的事情,如果不是阿姐你在外周旋,嶺南那邊隻怕久拿不下,當初女華去那邊的時候,我那心呀,跟火煎似的。”
“馮守道那老家夥,倒是難纏,即使大軍壓境,他也能固守嶺南。要不是夫人以曉以大義,用蠻族太後的野心說動他,隻怕嶺南拿不下來。就是可惜,他為著天下操心了一輩子,天下安定後,也沒享幾年福就去了。”提起馮守道跟楊夫人,小菊也不住的感歎,馮守道是個能臣賢相,記著前朝皇帝的知遇之恩,就為前朝操心了一輩子。
最後小菊心裏明白,馮丞相說是鬱結而終,倒不如說是想以前朝子民的身份下去見先皇。
小菊以前從不信什麽文人風骨,但在馮守道身上,她瞧見了文人風骨。
在楊夫人與蠻族斛穀太後身上,她瞧見了女政治家的角力,斛穀太後本是蠻王鮮於通的正妻,鮮於通死在了弟弟鮮於達的刺殺上,斛穀太後扶持兒子上位,攝政王庭,收攏草原殘部,讓王庭的聲勢達到了一個前無古人的巔峰,在除去鮮於達後,發動大軍進軍中原。
楊夫人便以暗子挑動蠻王對強勢母親的不滿,讓她們母子二人相鬥,又以天下大義請動馮守道出嶺南坐鎮幽州,那一戰小菊也參與了。
也是那一次,小菊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戰爭的勝負從來都不在戰場上,而是戰場之外。
更沒有想到,蠻族聲威顯赫的國師公孫先生,是馮守道布下的暗子。
這些年公孫先生一直在想盡辦法削弱蠻族之力,挑撥起蠻族王權爭鬥,中原內亂三十餘載,蠻族在邊疆一直隻是小打小鬧,公孫先生功不可沒。
小菊提起當年的事情,小梅感歎不已:“原來,當年中原的局勢還有這般緊迫的時候,那時我一直在並州,到不曾感受到戰亂。”
“夫人當初一直坐鎮幽州,即使並州牧與李時煜外出征戰,幽州大本營也不曾亂過分毫,又與蜀地結盟,穩定西南,幽州與蜀地在那時算是最安穩的。”提起楊夫人,小菊露出欽佩的神情。
婋婋聞言,就道:“為何,從前孫兒未曾聽人說起過這些。”婋婋對楊夫人的了解,都來自於小菊,但小菊總是淺談輒止,不肯深聊。她去外邊打聽,也隻說楊夫人容貌不顯,未出嫁前是一位了不得的才女,旁的就再沒有了。
小菊冷笑一聲:“這就得問李時煜了,真論起來,李時煜的心性跟他父親比起來,確實差一些,並州牧在世的時候,對於夫人的功績不曾打壓,也不曾著人壓製夫人的聲名。但並州牧死後,李時煜就怕了,怕夫人名聲過盛,怕楊家得勢,便處處防著夫人。夫人不在乎這些虛名,為著讓李時煜安心,便不曾宣揚過什麽,還將許多的手段轉到暗處,就是為楊家留一條後路。不想,即使是這樣,李時煜也容不下夫人。”
小梅聞言,也不由得“呸”了一聲道:“好在這個老賊馬上就要死了,也算是報應,隻是可憐了我的女華。”
小菊道:“女華之事,你不必擔憂。昨日天音為女華正名,此後她便可以光明正大的在外行走,甚至是在朝堂上施展自己的能為。”
“說起來,也多虧了婋婋昨日傳達那天音,女華才能正名。不然,我都不敢想,女華受了這麽多的委屈,還要背著那些罵名隱姓埋名的過日子。”小梅帶著幾分感激看向婋婋。
婋婋回道:“姑姑前半生保家衛國,積累下的功德無數,所以天音相助。”
三人說著話,一起用了晚膳。
直到月上梢頭,才傳來前朝散了朝的消息,但這一夜的京都卻處於喧囂中。
李乾連著下了三道旨意。
第一道,封長公主女華為大長公主,王泗安為駙馬都尉。
駙馬是女華求的旨意,即使王泗安現如今神誌不清雙腿殘廢,她也要王泗安做她的駙馬。在麥城一事之前,他們就互通心意,定要鴛鴦盟約,這婚事遲了將近三十年,但女華想為王泗安補上。
第二道,立下太子,冊封太子妃,
立太子是為了定朝綱,冊封太子妃是為了不委屈婋婋。今日在朝堂上就有人提出林家卑賤,林家女不堪為太子妃,但李乾依舊強硬的冊立其太子妃,一眾朝臣見他心意難改,就退一步,提出選秀。
第三道,從世家女中選取世婦、禦女填充後宮,穩定世家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