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彈棉花
字數:2119 加入書籤
周永富講完故事,本想說幾句教育孩子們的話,可是卻發現兩個孩子早睡著了。
孩子們睡著了,他自己卻睡不著了。
因為他講的並不是故事,而是自己曾經的經曆。
他又回憶起了那個年代的許多事來,一幕又一幕,大多都是一些痛苦的經曆,他其實不願去回憶那些事,甚至他大多時候都不願提起。
但有的事,你越想忘記,它卻總是會自己鑽出來,而有的人和事,你想記住,它卻總是變得越來越模糊。
父親的的樣子他都快記不清了,父親去世時,他已經12歲了。他覺得自己應該不會忘記,也不該忘記,可是越想記起,父親的身影總是越來越模糊。
周永富彈棉花雖然帶了很多徒弟,其實他自己的水平也屬於半吊子。
倒不是因為侄子楊懷玉藏拙,主要是楊懷玉的師傅沒有把最重要的東西傳給他。
手藝人對自己的手藝很重視,不會輕易外傳。
主要是因為教會徒弟餓死師父,農村需求就那麽一點大,供不起那麽多手藝人。
所以隻有到老了,他們幹不動,才會把精髓教給自己認為品行、悟性都很好的人。
周永富前幾年還在外麵彈棉花,周雲龍出生後,他才沒有出去。
主要是家裏又是老人,又是幾個小孩,還有許多農活,龍秀英一個人實在忙不過來。
周永富彈棉花雖然手藝不精,但是快。
按原來的技術,兩個人一天隻能彈一床棉被。
先要搭好彈棉花的平台,然後把撕開的棉花一點一點彈蓬鬆。這一道程序很重要,要反複彈。直到變得半透明的蓬鬆狀,彈得好的,透過棉花可以看見對麵人的影子。
好的師傅,彈棉花時像是在演奏一首美妙的樂曲,聲音優美而動聽。
差的師傅彈起來聽得你渾身直起雞皮疙瘩。
周永富屬於後者。他彈起棉花來,周圍的人會離的遠遠的。
這樣也方便了他加快進度,他帶一個徒弟,一天就可以彈三床棉被。
彈棉花的第二個重要步驟是運棉被。
棉花彈好以後,按主人家要求的大小,一點一點在平台上鋪好,然後開始用運盤反複擠壓。
運好之後,便是第三道重要程序,鋪網線。
把準備好的線團插在棉被四周,開始一根一根鋪線。
這很考驗人的耐心和手藝。
鋪得好的,均勻而服帖,不會有一根斷線。
有的師傅還會在棉被上擺出各種圖案。小孩子用的會擺出各種可愛的小動物,新婚用會擺上兩隻鴛鴦或者是兩個重疊的心形,根據主人要求,也可能擺一個大大的喜字。
擺圖案的手藝現在早已失傳,主要是太麻煩,特別花時間。另外,其實套上被套後也看不到了,弄得再漂亮也沒有什麽用。
周永富後來雖然成了遠近聞名的彈花匠,還帶了許多徒弟。後來更是不知道有多少徒子徒孫,因為這個村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在從事彈棉花這個職業。
但他自家彈棉被時,龍秀英會去請別的老師傅。
因為周永富彈的棉被不經用。
用不了多久,棉被就會出現邊上重中間空。
他習慣了那樣的彈法,彈自家的也一樣了。
喜歡過去的五十年請大家收藏:()過去的五十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