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大明巡撫權力,以及“文尊武卑”的演變與形成。

字數:4227   加入書籤

A+A-


    【東州城堡,位於撫順城的東南約40裏的渾河支流旁,而馬根單堡在其東側約30裏外。】
    【兩堡均沿蘇子河渾河支流)分布,是明軍從撫順向東巡邏,傳遞軍情的前哨據點。】
    【東州堡守將是李弘祖,馬根單堡的守將則是李大成,兩人在戰鬥中雖然英勇奮戰,血灑戰場。】
    【但在終於也是沒能逃過,努爾哈赤與費英東的算計之下。】
    【在《滿文老檔》與《籌遼碩畫》的記載中,費英東率軍占據馬根單堡與東州城後,立即率鑲黃旗精騎沿太子河疾進,搶占靉陽邊門至奉集堡的五處跨河渡口。】
    【嚴控所有來往通過的人口,其核心的軍事戰略目的。】
    【便是切斷大明王朝與撫順城之間的水路的交通命脈,讓大明的軍事情報,傳遞出現癱瘓與滯後,為他們搬空撫順城,爭取時間。】
    【在《滿文老檔》與《籌遼碩畫》中,東州堡與馬根單堡的烽火台,至始至終都沒有點燃。】
    ......
    【雖說,遼東治所遼陽遼寧),在地圖上的與撫順城的直線距離,僅有80多裏40公裏)。】
    【但是,由於受遼東地形影響,以及渾河支流,丘陵地帶隔開等原因的存在,想要從遼陽到達撫順城,是需要繞路的。】
    【從遼陽出發,向北到達沈陽中衛之後,再從沈陽往東南而下,才能到達撫順城,全程都走大明驛道的話,實際路程190裏左右95公裏)。】
    【而費英東率領的左路軍,占據並控製了渾河支流幾處渡口之後,那麽撫順城被後金軍攻打的軍事情報,就不能通過渾河水路的通道,快速的傳遞出去。】
    【當費英東完成了戰前製定的戰略目標之後。】
    【那麽撫順城中的明這將士,想要將撫順城被攻打的軍事情報,傳到遼陽,那就隻能走陸路北上到沈陽之後,再到遼陽了。】
    【撫順城與沈陽之間的距離,全程約90裏45公裏),中間還有葛布軍堡,英守軍堡,以及會安軍堡等大明邊堡。】
    【而從撫順往北,前往沈陽最近的一座軍堡,便是會安軍堡。】
    【撫順城與會安軍堡,兩地相隔40多裏20公裏)。】
    【由於,從沈陽前往撫順城,需要沿著渾河河穀而行,所以在努爾哈赤攻打撫順城之前,早已經派兵封鎖了,從撫順前去沈陽的河穀要道。】
    ......
    【以撫順城為中心,南麵的水路一道,已經被費英東左路軍封鎖了消息的傳遞,北邊又被努爾哈赤讓人封鎖了渾河的河穀要道。】
    【那麽,在這種情況之下,在撫順城地區內的大明軍民,想要將撫順城被攻打的軍事情況快速的傳遞出去,那就隻能翻山越嶺,越河渡水,前往遼陽了。】
    【但是這種情況,在當下的大明朝廷與軍隊中,很不實現。】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大明王朝的驛站製度與運轉,在萬曆中後期腐敗之下,已經嚴重廢弛了。】
    【在《籌遼碩畫》的記載是,遼東驛站“驛馬缺額過半,驛卒逃亡十之六七”。】
    【且存在“驛官克扣草料,私役驛卒”等最為常見的腐敗現象。】
    【以撫順至遼陽的驛道為例,不到200裏路程理論上需12天即可六百裏加急)。】
    【但是,在實際中,因驛站馬匹瘦弱,驛卒逃亡等情況之下。】
    【即便是在撫順之戰爆發之前,從撫順城,將情報轉到遼陽,其傳遞的時間往往,都會延長至37天。】
    【這也是努爾哈赤為何敢,如此大搖大擺,毫無忌憚的將撫順城內的一切,花5天時間給搬空的原因。】
    【因為,從撫順城,不管是走水路,還是走陸路前去遼陽,這兩條路徑,他努爾哈赤走過太多了。】
    【況且他努爾哈赤在給李成梁當親衛時,遼陽,沈陽,撫順三城之間的地理情況,也早就了如指掌了。】
    大明神宗界。
    民間:
    百姓甲:“可惡,說到底,還是他努爾哈赤,太熟悉我們大明朝廷官場上的腐敗情況,以及太熟悉遼東地方的地理情況了。”
    百姓乙:“也不知道這一世裏的李成梁將軍,在看到這些天道盤點如來的信息後,他會作何感想?”
    “他會不會在這一世時,在這天道盤點結束之後,再看到那努爾哈赤時,會不會直接就一刀劈了他?”
    百姓丙:“老子這一回,算是明白什麽是養虎為患了,天道後世人,將李成梁稱之為清始祖,真是一點也為過。”
    “沒有李成梁,他努爾哈赤,在他們女真人那混亂不堪的女真氏族之間,最大的成就,估計也就是稱霸一時的大首領罷了。”
    ......
    大唐太宗界。
    唐太宗李世民:“這努爾哈赤與安祿山,他們在天道曆史進程中,為什麽會造反成功。”
    “他們兩人之間,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對他們所在的中原王朝,太了解了。”
    ......
    【而大明王朝的巡撫製度,是從大明宣德年間,開始形成雛形的。】
    【在大明王朝建立的初期,各地方實行的是三司分立製度,分別是布政使司管民政,按察使司管司法,都指揮使司管軍事。】
    【但由於,三司互不統屬,在很多時候與情況之下,時常會導致行政效率低下的問題出現。】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明宣宗朱瞻基在宣德五年1430),開始派遣六名侍郎,如於謙,周忱等人,開始巡撫各地。】
    【至此,“大明巡撫”正式成為大明王朝的常設官職。】
    【此時巡撫的職責,還是以民政為主,如督理稅糧、安撫流民,但已開始協調三司事務,形成“巡撫主民政,總兵主軍事”的初步分工。】
    【但隨著大明朝廷的不斷演變,尤其是在大明的明英宗朱祁鎮時期,巡撫的職權開始介入到軍事之中。】
    【到了明憲宗朱見深的成化時期,大明朝廷又讓邊防的巡撫,增加了“讚理軍務”職銜,允許其參與軍事決策。】
    【然後到了,明世宗朱厚熜的嘉靖時代,大明巡撫的權力,再一次得到增大,朝廷規定,各地巡撫增加了“提督軍務”銜,明確其軍事統率權。】
    【由於,巡撫多為大明文官擔任,大明的文尊武卑,也是在嘉靖時代,正式得到了明確的確立。】
    【這也是後世人,常常討論大明亡於嘉靖的原因之一,因為大明文官的權力,已經大大的大於武官了。】
    【由於,此時巡撫的擁有節製總兵的權力,以及遇到重大外敵入侵邊關,並爆發戰事的緊急軍事時。】
    【大明巡撫是可以執旗牌行“先斬後奏”的權力,能直接命令各地總兵出兵防禦,不必等待朝廷詔令。】
    ......
    【萬曆四十六年1618)四月二十一日,當時任遼東撫巡的李維翰,得知努爾哈赤已經起兵造反,背叛大明朝廷,並偷襲攻陷撫順城後。】
    【遼東撫巡李維翰,一邊撰寫奏報,以八百裏加急投回京城,一邊以“如朕親臨”旗牌下令,讓遼東總兵張承胤,副總兵頗廷相率軍出擊,試圖收複撫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