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遼東總兵張承胤,最錯誤的決定
字數:4991 加入書籤
大明太祖界。
明太祖朱元璋:“原來在天道曆史進程之中,大明王朝的‘文尊武卑’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形成的。”
對於一個開國皇帝而言。
當天下太平之時,對於有兵權在手的功臣,自然是要多加防範。
但是,當王朝渡過立國之初後,那大宋王朝沒落與覆滅的例子,就擺在史書上。
可是後世的朱家子孫,竟然不懂得這樣的道理,還一步一步的縱容那些文官腐儒壯大,真是太無能了。
這是讓明太祖朱元璋非常氣憤的原因之一。
然而,最讓明太祖朱元璋氣憤的是。
在天道曆史進程中,似乎沒有一個朱家的後代子孫,能在大明王朝沒落時,站出來重新為大明續命的。
而這,才是此時讓明太祖朱元璋,覺得天道大明王朝,最為失敗的地方。
同樣,明太祖朱元璋似乎也明白了,每一個開國皇帝,都希望自己建立的王朝與江山,能一直傳承下去。
所以都會在王朝的開國之始,就會想著製定一套完美的祖製,律法,以及製度,好能讓自家的王朝江山,能夠傳承的足夠久遠。
然而,從古至今,在華夏這片大地之上,也沒有哪一個王朝能做到千秋萬代的。
如果,千秋萬代是注定無法做到的話,那還不如學一學大漢,學一學那立能賢,不立嫡長的製度。
至於,那‘文尊武卑’是絕對在這一世裏的大明王朝中,再出現了的。
如是在這一世裏,大明王朝再次走向覆滅之後,那麽取代大明王朝之人,也必須是漢人,絕對不可能讓在外族蠻夷,入主中原大地,禍害漢人了。
......
大明成祖界,
明成祖朱棣:“朕,建立了大明內閣製度,而瞻基那小子在位之後,卻設立了巡撫一職,而這些都是由大明的文官來擔任。”
“天道雖然沒有言明,大明的‘文尊武卑’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但源頭已經指明在朕與朱瞻基的身上了。”
“在這一世裏,大明的內閣,以及巡撫等重要官職,絕對不能隻有腐敗文人在擔任。”
“雖說,在華夏曆史之中,藩王撐權,撐勢之後,都會有藩王作亂的事件出現。”
“但是,不管藩王如何作亂,是不是能取得成功,這江山天下,總歸還是大明朱家的江山天下,才是最重要的。”
“這不比日後腐儒勢大,將大明皇帝架空了強?”
“當然,這一世大明王朝的新製度,還要細細研究。”
“否則,在這一世裏,在大明王朝時代下,再出現一次那司馬晉朝的八王之亂,是絕對不行的。”
......
在沒有天道盤點出現之前,諸多的大明皇帝,都在將會與自己爭奪皇帝與權力的對象,是各大藩王。
然而,在天道曆史進程之中,明神宗朱翊均的遭遇,也讓他們意識到了。
雖然大明的那些官員,無法成為大明的皇帝,
但是他們卻可以通過利益關係,暗中的結黨營私與聯合起來,就會起到架空大明皇權的效果。
雖說,天道將明神宗朱翊均盤點的非常不甚。
但也無法否認的是,明神宗朱翊均一直都在與大明的那些文官集團,在爭鬥著。
所以他們大明皇帝,在此時也知道,大明王室朱家的真正的敵人,不是自己的同宗同源的藩王,就是那些有著私心的腐儒。
這些腐儒,他們利用皇權,一步步將文官集團的權力不斷的擴大。
當他們文官的權力,徹底蓋過武官之後。
他們就會聯合起來,與皇權直接對抗。
那什麽大明時代的黨爭不斷傾軋,還有那什麽黨爭混亂不甚毛毛,都不過是那些腐儒權力過大之後,形成的政治爭鬥。
在天道曆史進程之中,若是在明神宗朱翊均時代,他有大明能幹的王爺與宗氏為後盾。
能在朝廷官場之上,幫助明神宗朱翊壓製那些文官集結的話,那麽他們或許就會老實很多了。
至於藩王會不會作亂,會不會取而代之,
這大明的江山,還不是仍然是在朱家的手上?
此外,不管是明太祖朱元璋,還是明成祖朱棣,都想知道,這後世的華夏政權。
是如何在藩王製度,與文武官員製度中,做出選擇了的。
.......
【萬曆四十六月1618)四月二十一日下午,當遼東總兵張承胤與副總兵頗廷相,率領一萬遼東精銳趕到達撫順城外時。】
【所有人都沒有想到,此時的撫順城,已經成為一座廢墟,重點是,撫順城的大火,並沒有燒完。】
【黑煙裹挾著焦糊味,在風中肆意翻卷,熏得人眼眶發澀。】
前麵寫錯了,遼東巡撫李維翰得知,撫順城被後金攻陷的消息,應該也是四月十五日之後。)
因為查不到更詳細的時間 ,再加上當時遼東驛站的腐等情況。)
那麽推斷得出,遼東巡撫李維翰得知戰報軍情的時候,大概是在四月十七日左右。)
......
【看著已經被大火吞噬,並淪為廢墟的撫順城,遼東總兵張承胤等人,內心除了充滿憤怒之外,還有擔憂。】
【撫順城被努爾哈赤給搬空的罪責,實在是太大了,不是誰都能背得動。】
【不多時,探馬回報,東州城堡與馬根單城堡,也被燒毀的信息就轉了後來。】
【並且東州城堡與馬根單城堡此時的情況,也基本是相同的,都是大火未盡,烈火在燒。】
【顯然這是東州城堡與馬根單城堡,這兩座城堡,也都是剛剛被大火燃燒並沒過去多久。】
【遼東總兵張承胤得知情報後,作了一個此時對大明王朝來說,最為錯誤的決定。】
【那便是,追擊努爾哈赤!】
......
【早在在遼東巡撫李維翰,得知努爾哈赤背叛大明,並起兵造反攻打撫順城時。】
【遼東巡撫李維翰與遼東總兵張承胤,想法幾乎是一樣。】
【他們都認為,努爾哈赤的攻打撫順城,也會像那些蒙古人一樣,劫掠一番之後,就會趁明軍沒有趕到撫順城之前,退走的。】
【所以,遼東巡撫李維翰,在讓遼東總兵張承胤率軍前去收複撫順城時,就讓遼東總兵張承胤,如果努爾哈赤劫走了撫順城中大量的物資的話。】
【那麽,後金軍的行軍速度必然不快。】
【所以,遼東巡撫李維翰,讓遼東總兵張承胤,要把握好時機。】
【要趁後金軍與努爾哈赤,還沒有安全回到建州之前,進行追擊,最好能擊敗他們,這樣就能挽回大明朝廷的顏麵了。】
【然而,當遼東總兵張承胤率領遼兵一萬精銳,一路急行的過程中,並沒有看到任何一名從撫順城逃出來的百姓時。】
【遼東總兵張承胤等人有過很多猜想,狂想撫順城,是不是已經被屠城了。】
【然而,當他們看到撫順城的方向,有黑煙不斷升起之時,也都認為,此時的撫順城已經被屠城了。】
【結果在他們,快要達了撫順城之後,探馬才回報,撫順城的廢墟之中,沒有發現大量的百姓屍體。】
【撫順城沒有被屠城,撫順城的百姓,也沒有逃回大明,那麽就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全都被努爾哈赤擄走了!】
【既然,努爾哈赤想將撫順城的百姓,以及物資,全部都擄走了話,那他們的行軍速度,一定快不了。】
【最重要的是,撫順城是一座貿易重鎮,如果他張承胤率軍,到達撫順城之後,什麽也不做的話,朝廷之上,必然會怪罪下來。】
【到時他張承胤,就要背下這撫順城被劫掠一空的大罪了。】
【於是,在多種因素之下,張承胤做了一個最錯誤的決定。】
【這個決定,讓張承胤葬送了,其帶來大明遼東的一萬多精銳老兵。】
【也為後來的薩爾滸之戰,埋伏下了大明精銳老兵不足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