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撫順關外伏擊戰
字數:4790 加入書籤
大明神宗界1608)。
前往遼東的路上:
隨從:“努爾哈赤擄走了那麽多的百姓,還有物資,他們行軍速度肯定走不快的。”
“那張承胤下令前去追擊,不是最正確的做法嗎?”
“怎麽就變成了最錯誤的決定了?”
熊廷弼回道:“連你我都能想到的事情,謀劃了這麽久的努爾哈赤,他會想不到嗎?”
“如果說,努爾哈赤對撫順城的百姓,一開始就采取了屠城的方式,那麽努爾哈赤必然會失了他經營多年的民心與形象。”
“那麽,等張承胤帶兵來到撫順城時,發現撫順城的百姓,已經遭到屠殺殆盡。”
“那麽他張承胤與遼東巡撫李維翰兩人,即便不追擊,他們所以承擔的責任,也不會有太大。”
“因為努爾哈赤已經造反屠城了,惡名出成,那麽就可以將一切罪責,全都推到努爾哈赤的身上了。”
“而他張承胤與李維翰兩人,隻須要承擔承擔守備疏忽,防禦不嚴之責,就可以。”
“他們兩人的最終懲罰,不過罰俸,降職,或者解甲歸鄉等,假以時日,他們依然有機會能官複原職。”
隨後熊廷弼,沉聲道:“可是他努爾哈赤沒這麽做。”
“他努爾哈赤不屠城,還要趁張承胤率領的明軍,快要到達撫順的前一天,就將撫順城給燒毀。”
“這努爾哈赤,恐怕就是想要引張承胤,對他們進行追擊。”
“隻能說,這努爾哈赤太了解,大明朝廷中的官場製度,以及黨爭與腐敗了。”
“撫順城中的百姓,牲畜,以及物質,全都被他給搬空,擄走的話,這可是巨大的失職,並且會引發動搖民心的大罪!”
“畢竟他張承胤與李維翰兩人,一個是總兵,一個是撫巡,都是身為守土一方的官員,這些都會成為他們‘縱敵劫掠,玩忽職守’的鐵證。”
“在朝堂那群言官眼裏,這等同於開門揖盜!”
“屆時彈劾奏章雪片般飛向禦前,他們不僅烏紗難保,更會被冠以,通敵嫌疑的大罪。”
“畢竟尋常劫掠怎會如此周密?丟城失地不多,整座重鎮的百姓與物資,都給搬空了,若是等敵對的政敵攻擊,誣陷是通敵之罪,這罪責足夠誅連九族!”
隨從聽得冷汗涔涔,喃喃道:“原來努爾哈赤打的是這個主意,竟把大明的朝廷黨爭,還有人心算計得如此透徹。”
“這努爾哈赤真是太可怕了!”
熊廷弼繼續道:“努爾哈赤正是算準了這一點!所以他才會燒城卻不屠城。”
“這樣一來,既斷了明軍就地補給的念想,又有撫順百姓的擄起之罪,做了一個枷鎖,給張承胤做了一個死局。”
“張承胤若不追,就有通敵賣國的嫌疑之罪,追了,便會中圈套,中伏擊。”
“一旦張承胤帶領追兵,中了伏或是戰敗了,這又是損兵折將,喪師辱國的死罪!”
“同樣,身為巡撫的李維翰,也會有用人失察,調度無方的罪責,也一樣難逃幹係。”
“若是此計能成!”
“那麽他努爾哈赤既能重創明軍,又能讓大明自毀長城,坐看大明朝廷的內鬥治罪,此乃一箭雙雕之計!”
“最重要的是,若是張承胤的追擊,一旦戰敗,那麽遼東軍心必亂,甚至會動搖遼東明軍的根基。”
“屆時,他努爾哈赤便可趁勢,再出兵撫順,與蠶食周邊地區,到了那時,大明在遼東的根基便岌岌可危。”
隨從聽完熊廷弼的分析後,後背冷汗直流,這種情況之下,那張承胤該如何破局?
似乎,張承胤想要破此不利於他的局勢,也隻有率軍追擊,並且要取得戰之必勝,哪怕是小勝,也才有可能破了此局。
忽然,隨從好像發現了哪裏不對之後,立即又向熊廷弼問道:“大人,從天道盤點的情況來看,張承胤的追擊,應該是大敗而回的。”
“但是,他張承胤的追擊,所率領的人馬,不也才僅僅一萬多明軍嗎?”
“一萬多明軍即使敗了,又怎麽會動搖大明在遼東的根基?”
熊廷弼歎道:“難道你忘了,此時的大明朝廷上下,以及在大明的軍隊中,早已是貪汙腐敗嚴重不堪了。”
“那大明的軍冊之上的名字,已經有很多,都成為了虛名。”
“他張承胤能率領一萬明軍精銳追擊,那很可能,是此時大明在遼東地區,所有能調動的軍隊的了。”
“況且,張承胤率領一萬明軍精銳進行追擊,那麽在明軍的軍冊上的數字,可能是三四萬,或許更多也不一定。”
“而遼東的其它地方,那些無法調動的軍隊,他們在軍冊的數學,全部加起來,可能還有十幾萬,甚至更多。”
“但實際上,真實還能調運的有戰力的將士,又還能有多少?”
隨從恍然道:“所以,天道盤點才會說,張承胤下令追擊,是他張承胤做的最錯誤的一個決定。”
“如果不追擊,那麽最多是他張承胤與李維翰兩人被下罪,但還能為大明王朝保住這一萬多的遼東老兵。”
......
諸天萬界大明時代。
民間:
百姓甲:“這努爾哈赤,真是太會算計了,這種人真是太可怕了。”
百姓乙歎道:“可惜了後世的張承胤,還有那一萬多的遼東精銳。”
......
【在《滿文老檔》中記載,努爾哈赤在得知,遼東總兵張承胤,僅帶領一萬遼東兵馬,前來解救撫順城時,於是便設下了誘敵之計。】
【萬曆四十六年1618),四月二十日的晚上,努爾哈赤當即召集,費英東,代善,皇太極等貝勒。】
【在議事廳內展開虎皮地圖,定下“誘敵深入,圍而殲之”的絕殺之計。】
【努爾哈赤讓費英東率領的左路軍,在四月二十一日的早上,將東州城堡,馬根單城堡燒毀後。】
【帶上東州城堡,馬根單城堡的糧草物資,又以皮鞭等物品,驅趕著兩座堡中的數千大明百姓,以及牲畜,裝出一副向東急行軍的模樣。】
【在探馬回報後,遼東總兵張承胤果然中計。】
【張承胤率軍,沿著蘇子河急行三十裏,逐漸遠離遼東防線。】
【當先鋒部隊,踏出撫順關外,進入狹長穀地帶之後,在他們快要追上後金軍時。】
【努爾哈赤親自率領正黃,正紅兩旗精銳,從西側山崗俯衝而下,將明軍隊伍一分為二。】
【代善,莽古爾泰則率鑲藍,鑲白兩旗迂回至明軍身後,截斷退路。】
【皇太極,阿敏,以及費英東等人的帶領的,兩白旗伏兵從東側密林殺出,形成三麵合圍之勢。】
【戰鬥,瞬間爆發~!】
【此時的明軍部隊之中,有火器營兩千精銳壓陣,但由於張承胤等人,過於想要追上後金軍,導致明軍隊伍的陣形被拉散。】
【在努爾哈赤的三路伏兵齊之時,又遇上風向突變,沙塵襲來,讓明軍的火銃手與火炮手的視線受阻。】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當兩千的遼東火囂營,在麵對後金軍的衝鋒殺來,明軍的火炮又出現意外。】
【由於大明軍中腐敗的原因,大明火炮的保養阤越來越差,大明的火炮,還沒打上幾發,就出現了炸膛事故。】
【多門火炮不是炸膛,就是啞火,大明火器的優勢,也瞬間化為烏有,明軍的軍心頓時大亂。】
【張承胤揮舞佩刀,試圖組織騎兵突圍。】
【卻見後金騎兵的衝鋒之勢,已經形成,更要命的是,後金隊伍之中,也有火炮轟來,明軍的陣型,頓時被衝碎。】
【總兵張承胤與副將頗廷相等人,見此情形,知道此戰已敗,於是下令全力突圍,能走多少是多少。】
【然而,努爾哈赤等人,又怎麽可能放過能殲滅大明遼東精銳主力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