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熊廷弼三起三落的第二起
字數:5501 加入書籤
【薩爾滸的慘戰,遼東經略楊鎬,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尤其是薩爾滸的慘戰,是大明王朝自“土木堡之變”後,170年以來最慘重的軍事大敗,這樣的責任楊鎬知道,自己擔不起。】
【自己若是擔下來,自己不僅官位難保,隨時都會被下罪處死的可能。】
【當初在朝鮮戰場上,因為指揮失誤,導致“蔚山之敗”,就被彈劾罷官,閑賦居家二十年。】
【在這二十年裏,大明朝廷的官場,在急速變化的過程,而楊鎬能在二十年後,再次能擔任遼東經略這樣的一方大員。】
【對楊鎬來說,是他此生,僅有的機會了。】
【因此,楊鎬在得知,西路軍大敗,杜鬆戰死時,手中的茶盞“哐當”墜地,茶水濺濕了案上的輿圖。】
【此時的楊鎬,坐鎮在沈陽城中,雖說西路軍大敗,杜鬆戰死,若是其它三路軍能取得大勝的話。】
【那麽對楊鎬來說,也不是不能接受的戰果。】
【因此,楊鎬在心裏希望,此時的三路大軍的主將,能夠表現超常,取得驚人的戰果。】
【其它三路主將,最好在這個時候,都不再按照原來製定的作戰計劃行事。】
【最好的結果,就是馬林,李如柏,劉綎三人,都能在這個時候,打破原有的常規,敢於行使“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的應變能力。】
【隻要另外三路大軍,都能取勝,就能穩定住整個戰役的局勢,甚至能兵臨赫圖拉城下,那就是大功一件。】
【這樣一來,西路軍與杜鬆戰死,也是值得的。】
【若是真能這樣的話,對他楊鎬而言,那也是功大於罪的一件功績,屆時有可能將,西路軍戰敗之罪,都推在杜鬆的頭上。】
【然而,也僅僅過了一天不到的時間,北路軍馬林又被努爾哈赤擊敗的消息傳來時,楊鎬再也不能內容與淡定了,也不敢再存在幻想了。】
【楊鎬立即派出快馬,前去向東路與南路軍傳令,讓其趕快撤軍。】
【當向東路傳令的快馬,正要出發之時,一直在苦思應對之策的楊鎬,腦海突然閃過一個念頭。】
【有了念頭之後,楊鎬也不再猶豫,立馬將傳令快馬的士兵攔下,換成自己的親信前去傳令。】
【雖說,從沈陽出發給東路軍傳令,有著數百裏的距離,正常派遣快馬傳令,也不一定能傳到。】
【但,萬事就怕萬一。】
【雖說,楊鎬與劉綎是舊識,也有著在朝鮮戰爭中的一絲聯係,但劉綎畢竟是由東林黨力薦之人。】
【劉綎與東林黨之間的關係,自然要比自己強。】
【而自己,之所以能在101novel.com年後,再次擔任遼東經略這一要職,也多由浙黨一派的舉薦而來。】
【因此,楊鎬的再度入仕為官,已經與浙黨官員之間的聯係,已經是相當的密切了。】
【雖說,杜鬆,李如柏,馬林,三人都是大明北軍武將,與劉綎這一個南軍武將,存在軍事上的爭鬥。】
【但馬林,卻是浙黨派係的武將,加上劉綎又與東林黨密切的武將。】
【因此在遼東地區上,劉綎與支援而來的南軍,在遼東的的待遇與補給,卻是最差的。】
【楊鎬將傳令士兵,換成自己的親信,就是為了確實,自己送出去的撤退命令,不能及時的送達到劉綎的手上。】
【因為,此時的楊鎬,已經推測出,此次戰役,明軍的敗局已定。】
【這一次,自己一定要為自己找好一條退路,要為自己開脫。】
【這不是簡單的退路,很有可能會是自己的一條活路。】
【於是,楊鎬便是選擇了投向了浙黨,與要浙黨進行捆綁。】
【因為,浙黨黨首方從哲,就是在戰役爆發之前,立主催戰的主要官員之一。】
【到時,自己要隻咬死,這場戰役的大敗,主要原因是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而造成的,那麽自己或許就能逃脫死罪。】
【於是,楊鎬連夜遣心腹攜密信赴京,直奔方從哲府邸。】
【信中避開戰敗細節,隻說“遼事棘手,非賴中樞主持不可”。】
【並承諾“若蒙首輔保全,鎬願遵浙黨意,清汰遼東軍中‘異己’(暗指東林黨支持的劉綎等將),軍餉調度悉聽戶部浙黨主事裁決。” 】
【同時,還在密信的最後指出戰役的大敗,皆因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
【此時,擔任大明內閣首輔的方從哲,正愁遼東戰事,這一巨大的利益,浙黨無從下口之時,楊鎬的密信,頓時大驚。】
【於是,方從哲立即找來浙黨親信,進行秘議。】
【最終,在大明文官集團,默契的配合之下,“薩爾滸戰役慘敗”的主要罪責,都被推出了大明各路主將的身上。】
【而楊鎬作為遼東經略,本應承擔最為主要的責任,但其背後浙黨勢力支持與維護之下,暫時逃脫了死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但仍然被明神宗朱翊均下旨,罷去了楊鎬遼東經略之職,令其返回原籍。】
【畢竟大明的朝堂,並非隻有浙黨一派,在大明武將的問題上,那是他們利益與目標,都是相同的情況下,他們會合力同心。】
【當大明武將承擔了戰敗之後,那便是大明文官集團之內的,內部爭鬥了。】
【若是,已經投入浙江的楊鎬,不被處罰罷官的話,那東林黨與其它黨派是絕不罷休的。】
【內閣首輔方從哲,在薩爾滸之戰後,大明朝廷在進行追責問罪之時,方從哲主動提出,願意辭官請罪。】
【然因,明神宗朱翊均不想被牽扯與擔任催戰之罪,並沒有同意方從哲的辭職請願。】
【因此,在大明朝廷中,曾經參與過催戰的官員,形成了一種捆綁,而再之後與明神宗朱翊均串聯與捆綁。】
【這也造就了,“薩爾滸慘敗”可以是很多種原因,而造成的慘敗。】
【但絕對,不能是因為催戰,而造成的慘敗的原因之一。】
大明神宗界。
民間
有百姓震驚道“天啊,這朝廷裏的水,真的是太深了,那文官老爺們的手段,真是太惡心,太讓人憤怒了。”
有百姓歎道“怪不得,大明的武將們,鬥不過那些文官了,就這種勾心鬥角,利益捆綁,暗中勾連的手段,有幾個武將能玩的出來?”
有百姓亦說道“所以,在天道曆史進程中,其實我們大明王朝的結局與下場,基本是和那宋朝是一樣的。”
“唯一不同的是,我們大明在對外戰爭方麵,一直都是以強硬為主的,不像那宋朝那麽軟弱可欺。”
有人點頭認同道“敖英的筆記《東穀贅言》中言語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
“其馭北虜西蕃,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其來朝貢,則以恩禮待之”。
“而後世我們大明的最後一位天子,在國破家亡之時,踐行了君王死社稷之舉,就不是那宋朝可比的。”
“而在天道的後世之中,而在後世大清時代,還有反清複明之舉,這是宋朝能比的嗎?”
“況且,我們大明的威名,似乎還傳到了大清之後的後世。”
“我覺得吧,我們這一世的大明王朝,其實,還是有救的”
人群中有人在這裏喊道;“清除大明貪官,還我大明乾坤~!”
大漢高祖界。
漢高祖劉邦淡淡道“一群在刀口上舔血的武將,居然,被一群專研勾心鬥角的腐儒文官著鼻子走,這大明真是可悲~!”
大明太祖界。
明太祖朱元璋咬牙道“可惡啊,老子真想去到那個時代,將那段儒腐全給砍了。”
【雖說,在薩爾滸慘敗後,楊鎬逃過了一劫。】
【但是,讓楊鎬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三個月後,他真正的劫難,才開始降臨。】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六月,努爾哈赤帶領數萬後金八旗兵突襲了開原城,守將馬林戰死,遼東防線正式崩潰。】
【此時的遼東局勢,突然就從一個各大黨派極力爭奪的“香餑餑”,變成了一個誰都不願接手的“燙手山芋”。】
【最後,在禦史楊鶴的上疏上,力薦熊廷弼擔任遼東經略,稱其“曉暢邊事,才識膽略足以肩此重任。”】
【楊鶴的舉薦,立即得到了朝中多數大臣的支持。】
【此時擔任吏部尚書的趙煥,認為熊廷弼“知兵善戰,可救遼東之急”。】
【而此時的明神宗朱翊均,身體每況愈下,其壽命,也僅僅剩下一年有餘。】
【又在連遭薩爾滸,開原之敗後,急於扭轉遼東頹勢,遂在同年六月下旨,任命熊廷弼為遼東經略,接替此前被罷官的楊鎬,主持遼東防務。】
【而這,便是熊廷弼在天道曆史進程中,三起三落的,第二起。】
喜歡架空曆史從天道盤點意難平開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架空曆史從天道盤點意難平開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