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努爾哈赤的遷都遼陽第一次大規模強製推行“剃發令”

字數:8458   加入書籤

A+A-


    大秦始皇界。
    秦始皇贏政“元傳國璽?不是朕大秦的大秦玉璽?”
    “那個元傳國璽,應該就是之前天道提及到的蒙元王朝,所留下的國璽吧?”
    “一個蠻夷胡族貿下的元傳國璽,也敢自稱華夏中原王朝的正統連續?”
    大明太祖界。
    明太祖朱元璋喃道“原來蒙元的‘元傳國璽’,在蒙元王朝覆滅之時,還是被他們的餘孽,給帶到了漠北的草原上去了。”
    “徐達多次北伐攻打那北元的殘存勢力,都沒能找到這玉璽。”
    “沒曾想到,到了後世,竟然被那女真人的後代給奪了去,這樣一來,在這一世裏,咱就沒有必要再留著他們了。”
    隨後明太祖朱元璋,冷冷的說道“他們北方蠻夷胡人,不是遊牧政權與漁牧政權嗎?”
    “在這一世裏,那他們就繼續往北跑。”
    大明成祖界。
    明成祖朱棣“父皇在位時,多次出兵漠北,有很多一部分的原因,就是為了這蒙元的‘元傳國璽’。”
    “但是,大秦始皇帝留下的‘壽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傳國玉璽,早在唐末五代戰亂中已失蹤不見。”
    “自唐末五代起,不管是地方割據,還是北宋的建立,他們所用的所謂的國璽,也都是自造。”
    “那蒙元世祖忽必烈,建立的大元王朝,也一樣沒有得到‘宋傳玉璽’。”
    “他們蒙元的‘元傳國璽’,也是自己打造的一塊國璽而已,又如何與真正‘秦傳玉璽’或者‘漢或唐的傳國玉璽’相比?”
    隨後,明成祖朱棣接著喃道“父皇自始至終,都承認是華夏漢人民族的貧苦百姓出身。”
    “這華夏中原,一直以來,也都是由我們漢人所主掌。”
    “隻要是漢人得了華夏中原的天下,即便是有沒有‘玉璽’在手,那都是華夏中原王朝的正統延續。”
    “一個後世的胡族蠻夷,得到了‘元傳國璽’就是正統了?”
    “可笑!”
    接著,明成祖朱棣又冷言道“嗬,在天道曆史進程之中,老天給了那所謂的大清一次入主華夏中原的機會。”
    “但在這一世裏,朕是絕對不會再讓這樣的華夏中原悲劇,再度重演的。”
    【萬曆四十七年(1619)的八月,努爾哈赤以葉赫部助明攻己為由,發兵攻克葉赫部首領世居的葉赫東,西二城。】
    【葉赫部首領金台石自焚而死,布揚古投降後被絞殺,葉赫部就此滅亡。】
    【到此,努爾哈赤完成了對女真各部的大一統。】
    【而葉赫部首領布揚古,在被絞殺之前,所留下對愛新覺羅氏的詛咒,也在兩百多年後,被應驗。】
    【葉赫西城貝勒布揚古,被絞殺前悲憤留下的詛咒“吾子孫雖存一女子,亦必覆滿洲!”,也是天道曆史進程中,最為具有色彩的一篇史詩。】
    【葉赫部覆滅後,大明的天啟元年,後金的天命5年(1621)。】
    【大明王朝與努爾哈赤的後金政權,在遼陽與沈陽之間的渾河處,爆發了一場戰役,史稱渾河戰役,又稱遼沈戰役。】
    【此次渾河戰役,仍然是以大明王朝慘敗而告終。】
    【渾河戰役結束後,努爾哈赤便將政治與戰略上的重心,移動到以鞏固對遼東地區的統治,與持續向大明王朝進行軍事威脅為主。】
    【由其是在,大明的天啟元年,後金的天命5年(1621),在渾河戰役結束之後,努爾哈赤將後金政權的統治中心從赫圖阿拉,南移至遼陽。】
    【遼陽作為大明王朝在遼東地區的長期治所,除了地理位置之外,更重要的是遼陽是大明在東北地區的軍政,經濟,文化中心的重要城市。】
    【對遼東地區,有著非凡的意義。】
    【遼陽的城池規模大,漢民人口密集,資源豐富,手工業,農業基礎建全,商貿齊全等,都是極為重要的因素。】
    【此外,努爾哈赤此舉的政治目的,還有一個,便是向大明王朝傳遞“爭奪遼東主導權”的信號。】
    【而遷都遼陽,也是努爾哈赤,在嚐試對由大明漢人百姓為主的大都城,進行一次由後金政權強製統治的試探。】
    【加上,遼陽位於遼東腹地,控製遼陽即可切斷明朝與遼東其他地區的聯係,為進一步占領金州,複州等遼南地區,跳板。】
    【若是,後金政權能在遼陽城紮根,並穩固女真人對漢人的長期統治,是有利於,建造起一套相對完整,並且對女真人統治漢人的政權製度。】
    【除此之外,努爾哈赤還有一個政治目的,就是對大明漢人執行“剃發易服”的剃發令的推行。】
    【大明天啟元年,後金天命5年(1621)的三月,沈陽與遼陽兩城,均在後金的間諜與內應的裏應外合之下,被努爾哈赤成功占領。】
    【努爾哈赤在攻占遼陽後,在遷都的同時,立即強製推行剃發政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在《明熹宗實錄》記載後金軍隊“驅遼民聚城北,奴家聚城南,譴三騎持赤幟,傳令自髡剃不殺”。】
    【努爾哈赤下令,要求遼民自行剃發以換取生存,否則將被處死。】
    【其政治目的,便是通過改變大明漢人民族的發型和服飾,來消除大明漢人百姓,對大明與華夏漢人民族的認同感,與確立後金政權的權威。】
    【與最初,以哄騙手段來欺騙建州漢人百姓進行“剃發易服”不同,這一次努爾哈赤的手段,相當強硬與血腥。】
    【並且讓執行對大明漢人百姓,進行“剃發易服”的主要執行人,便是已經“剃發易服”的漢人士兵進行執行。】
    【然而,在沈陽與遼陽被努爾哈赤攻占之前,不少人因為聽信了大明叛將李永芳,在沈陽與遼陽民間,大肆宣傳後金政權比大明王朝更好的流言作用下。】
    【不少選擇觀望的大明漢人百姓,在得知從始以後必需要進行“剃發易服”時,爆發起了強烈反抗。】
    【但是,沈陽與遼陽均被努爾哈赤占領,他們的強烈反抗與起義,是羊圈已破的,為時晚矣的表現。】
    【他們當中有不少人,在後金軍攻占沈陽與遼陽時,還曾慶幸大明王朝的貪官,終於被趕走的狂歡。】
    【卻無論也想不到,羊圈破了之後,之前所幻想過的美好生活,都是有條件的,同時也是對不少人來說,不過夢幻泡影。】
    【在努爾哈赤頒布的“剃發易服令”後,遼東地區的鎮江(今丹東)漢人百姓民眾,率領舉旗起義,進行武力反抗。】
    【鎮江(今丹東)當地民眾拒不剃頭,殺死後金派來的官吏。】
    【努爾哈赤聞訊後,派大軍殘酷鎮壓,“不剃發者悉被殺害,又搶掠婦女千餘人”,許多義民寧死不屈,紛紛選擇了“投鴨綠江以死”。】
    【大明天啟二年,後金天命六年(1622),複州(今遼寧瓦房店)的漢民秘密聯絡大明王朝,計劃起義反金。】
    【但遭叛徒的叛變,努爾哈赤得知後,派貝勒莽古爾泰率軍屠殺複州軍民,“男丁盡殺,婦孺充奴”,死者達十餘萬人。】
    【而此次主導複州起義者,乃是後金漢人副將劉興祚。】
    【劉興祚本為遼東開原漢人,在大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女真擄走不久之後,便成為努爾哈赤親信。】
    【劉興祚因作戰勇猛,並且對大明王朝的腐敗深惡痛絕,很快就成為了努爾哈赤親信與得到重用,官至副將(級別與李永芳相當,在其它方麵,如地位等,遠遠不足李永芳)。】
    【在攻下遼南之後,被努爾哈赤,便任命劉興祚統轄金,複,海,蓋四個衛所。】
    【同時,劉興祚也是當初,被努爾哈赤哄騙“剃發易服”的首批大明漢人。】
    【對於“剃發易服”,劉興祚起初並不反對。】
    【但是,在努爾哈赤占領了沈陽與遼陽之後,一切都變了。】
    【努爾哈赤開始以武力與血腥的手段,強行推行“剃發易服”時,當劉興祚看到大明漢民百姓,寧死不屈的眼神與決絕時。】
    【在前後政策,巨大的反差對比之下,劉興祚從反抗“剃發易服”的身上,想起了自己也是大明漢人的身份。】
    【於是,劉興祚開始暗中保護漢民,並與漢民百姓的接觸中。】
    【劉興祚明白了,當初的“剃發易服”是因為努爾哈赤,為了建州的發展達大,不得不對當初對待大明漢人百姓的優待政策。】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有原因,就是當時不少逃到建州的漢人,首要目的,就是自己在當時要活著,要活下去,就這麽簡單。】
    【然而,如今的“剃發易服”,更像是要,漢人百姓與大明的一切進行切割。】
    【這就如同,是要求所有的遼東漢人,都要忘記掉自己的大明先祖的事情一樣。】
    【於是,劉興祚在天啟二年(1622),派幕客金應魁,渡海秘密聯絡登萊巡撫袁可立,並約定“七月獻複州城,由明軍接應”。】
    【劉興祚的計劃,是通過控製複州城防,策動部下嘩變,配合明軍裏應外合,讓複州重回大明。】
    【因為複州在遼南地區的重要地理位置,若是能成功,劉興祚甚至想過要將努爾哈赤與後金政權,趕出遼南地區。】
    【畢竟,劉興祚掌握了複州軍事部署,若計劃成功,是可以直接瓦解掉後金政權,在遼南的防禦體係。】
    【登萊巡撫袁可立,雖疑其詐,但仍簽發了免死票與加銜劄付,命總登萊兵沈有容,率兵接應。】
    【然而,劉興祚部下備禦,同為後金漢官的王丙,之前因貪暴,曾被劉興祚彈劾,一直懷恨在心。】
    【於是,王丙便向努爾哈赤密報“複州漢民接受明國奸細劄付,圖謀叛逃”。】
    【努爾哈赤得知消息後,立即派代大貝勒善率2萬精兵突襲複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由於,複州起義尚未正式發動,以及劉興祚提前知道了王丙的背叛與告密,在大貝勒善率兵到達複州之前,就已經銷毀了證據。】
    【加上,劉興祚一直隱於幕後計劃,王丙又無實質證據,劉興祚得以逃過一劫。】
    【劉興祚雖躲過了一劫,但複州軍民被憤怒下的後金大軍,屠殺了十萬之眾。】
    【而這,也更加堅定了劉興祚的反金決心。】
    【但劉興祚,也因此,成為了後金政權重點監視的後金漢將。】
    【複州起義失敗後,劉興祚在後金朝廷,又繼續潛伏了5年,並在暗中尋找機會,向大明朝廷傳遞情報。】
    【直至天啟七年(1627)年,劉興祚借“被後金派往朝鮮作戰”之機,帶著部分家人逃離後金,正式回歸明朝,被明廷授予副總兵等職。】
    【直到,在崇禎四年(1631),清太宗皇太極率軍圍攻大淩河城一戰中,在突圍時戰死。】
    【努爾哈赤在遼陽,第一次強製推行“剃發易服”令開始,在劉興祚暗中主導的複州起義失敗之後。】
    【遼南地區的金州,複州,海州,蓋州的當地漢民百姓,也皆因複州城中慘劇發生後,反抗的情況,也越加的高漲。】
    【部分遼民為逃避剃發,選擇逃亡朝鮮或深山,並宣稱“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堅不受命,有剃頭者,便群擊殺之”】
    【許多大明遼東的士紳階人員,也將“剃發易服”為奇恥大辱,與後金政權,展開長期的鬥爭。】
    【遼陽沈與陽,兩城被攻破之時,他們當中就有不少人,想讓後金政權,趕走已經腐爛的大明王朝。】
    【然而,當遼陽沈陽兩城被破城,被占領之後,所發生一切,都沒有如他們所預料的那般美好之後。】
    【他們當中也有不少人後悔了,並繼續願意保留大明漢民身份,與後金政權展開了長期的鬥爭。】
    【而,這樣的鬥爭,自然會招來,更加殘酷與血腥的鎮壓。】
    【在朝鮮史料記載,“遼東八站軍民不樂從胡者,多至江邊,其後,賊大至,義民不肯剃頭者,皆投鴨水(鴨綠江)以死”。】
    【盡管,遼東漢民的反抗激烈,但是努爾哈赤,始終未沒有終止“剃發令”而是采取更為血腥與恐怖的統治。】
    【大明的天啟三年,後金的天命八年(1623),努爾哈赤正式頒布《剃發令細則》,規定“凡漢人男子,十日之內必須剃發,違者斬”。】
    【《剃發令細則》的頒布,並沒有阻止遼陽地區漢民的反抗。】
    【隻不過是很多漢民,不得不在明麵,選擇了“剃發易服”。】
    【但在暗地裏的反抗,卻也越加的強烈,這也造就了,遼陽地區,一直都處在一個暗流動蕩的局勢之中。】
    【直至,大明天啟五年,後金天命十年(1625),努爾哈赤擔心,突然有一天,遼陽城中,那些已經“剃發易服”漢民百姓,會突然打開城門,迎明軍偷襲進城。】
    【同時,也擔心,自己會不會,有一天就遭遇了,那些已經“剃發易服”漢民的突然暗殺,以及各種情況,都不太利於後金政權的因素。】
    【這讓努爾哈赤,第一次感覺到,身處在遼陽城中,卻隨時,都處在局動蕩不安與緊張的情況當中。】
    【當遼陽城中,已經無法通過“剃發易服”,來分辨城中的漢民百姓,誰是忠於後金,誰是想要迎大明回歸的情況下。】
    【再加上,遼陽的地理位置,對山海關而言,沒有足夠的戰略縱深,時刻都會受到大明的山海關的直接軍事威脅。】
    【再加上,後金政權又無法快速的攻破,山海關外圍打造的關寧錦防線等情況後。】
    【努爾哈赤不得不把後金政權的都城,再次從遼陽遷回沈陽,並且將沈陽,改為盛京。】
    【在天道曆史進程中,關於沈陽與遼陽,兩城失陷的原因。】
    【在後世當中,很多人認為,是大明朝堂深陷黨爭泥潭與內鬥腐敗的原因所至。】
    【畢竟,在熊廷弼第二次進入遼東,並且將遼東局勢穩定後,大明朝堂的黨爭,又自然的就波及到了遼東地區。】
    【因為,遼東地區的局勢,在被熊廷弼穩定之後,又自然的成為了大明朝堂上的香餑餑了。】
    【這對於,已經腐敗至極的文官集團而言,自然也是人人都想衝上去狠狠的咬上一口的大肥肉。】
    喜歡架空曆史從天道盤點意難平開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架空曆史從天道盤點意難平開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