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蒙古人的再次臨陣倒戈,遼陽城被攻破

字數:4519   加入書籤

A+A-


    【後金的輕重騎兵從太子河灣殺出,四貝勒皇太極從首山衝下,直奔明軍城外大營。】
    【李永芳指揮降金炮兵,朝廷瘋狂的轟擊。】
    【在李永芳的指揮,眾多降金炮兵,如同見到了,他們此生最大的仇敵一樣,展開猛烈的炮擊。】
    【李永芳可能隻須指著明軍大喊一句:殺死這群大明蛀蟲,腐敗貪官,就足以讓很多降金炮兵,同仇敵愾。】
    【一直在誘敵敗退的努爾哈赤,也立即率領正黃與鑲黃兩旗殺回。】
    【被三麵夾,又被火炮轟陣,明軍瞬間大亂。】
    【在後金重騎的衝陣下,明軍不僅被攔腰衝亂,首尾不得照應,明軍士兵更是混亂與慌亂不已。】
    【而明軍在城外的大營,也在四貝勒皇太極的衝擊下,被攻入。】
    【帶領5萬明軍出城尋求決戰的袁應泰,確實是迎來了,他一直想要的決戰,】
    【隻不過這決戰的變化與局勢,並不是他袁應泰想要的。】
    【而這5萬明軍精銳,也在遭到多處兵金伏擊的攻擊後,頓時大敗。】
    【當袁應泰率領敗軍,想要退回遼陽城時,大貝勒代善率兩紅旗伏擊,也在這時殺出,並且30門如佛郎機炮,調到最大射程,展開了轟擊。】
    【遼陽城的東門城外,有四貝勒皇太極,留下的後金兩白旗的步兵駐守。】
    【南門城外,有大貝勒代善帶領的兩紅旗,以及30門佛郎機炮駐守。】
    【當有明軍退向遼陽城的西門時,二貝勒阿敏率正藍旗,也從煙狼寨中殺出。】
    【頓時之間,後金多處伏擊大軍的出擊,直接就讓出城明軍,有種走投無路,已中十麵埋伏之計一樣。】
    【在混亂與緊急情況之中,袁應泰見後金二貝勒阿敏率領的軍隊並不多,於是下令全軍衝殺。】
    【二貝勒阿敏見狀,不敢強攔,但也集中兵力一處,阻撓遼陽敗軍回城,拉不住明軍全部,但也是能拉多少是多少。】
    【《滿文老檔》記載:二貝阿敏率軍截斷其退路,“斬殺逃兵無算,屍填溝壑”。】
    【最終,袁應泰率領殘部從西門逃回到遼陽城中。】
    【而被後金軍多處埋伏打亂的遼陽明軍,見回城無望之後,紛紛沿太子河的西岸,快速的向西南方向的鞍山驛逃竄。】
    【《滿文老檔》明確記載:“追殺六十裏外,至鞍山驛,沿途斬首三千餘級。”】
    【戰後,《滿文老檔》記載稱,戰亂“斬首三萬級”。】
    【而《明熹宗實錄》僅記載“損失數千”,輕描帶過。】
    【因此,在許多後世人看來,後金《滿文老檔》的記載,雖然虛報誇大之嫌,從這場戰鬥的戰場麵積與縱深,都遠遠超過了5裏,並且是被多處後金軍的伏兵攻擊。】
    【明軍不僅大敗,又被後金伏兵衝散,並追殺至六十裏的鞍山驛,就能說明《明熹宗實錄》中的記載也不真實。】
    【在《明熹宗實錄》的記載為何不真實。】
    【後世人認為,這與東林黨與大明文官集團,有著密切的聯係。】
    ......
    【袁應泰的率領5萬明軍出城欲決戰,最終卻落得一個大敗而歸。】
    【這不僅使遼陽守軍損失慘重,更是大減遼陽守軍士氣,大漲後金士氣與努爾哈赤的威名。】
    【同時,也讓遼陽城中,那被左右搖擺,未能下定決心的暗流,也在這一戰後,紛紛選擇了努爾哈赤與後金一方。】
    【雖說他們是大明漢人,其中不少人,不僅是富商,更是大明的官員與世家貴族,但他們的個人與家族利益,才是他們最為看重的。】
    【並且,他們也都認為,遼陽城是守不住了。】
    【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良禽擇木而棲,他們也在遵從漢人先輩,給他們留下的名言與生存之道。】
    【既然遼陽城守不住了,那麽也就到他們謀想後路的時候了。】
    ......
    【而此時的沈陽城中,由於袁應泰的慘敗,城內軍民,已是人心惶惶,士氣低迷。】
    【再加上糧食短缺,米價一日比一日高,城內的盜竊與搶奪糧食事件頻頻爆發。】
    【由於沈陽城的失陷與蒙古人叛變有關,以及李秉誠,安排人員“每日巡查蒙古人動向”,還有遼陽城中眾將的反對。】
    【袁應泰在出城,想要謀求,通過一次決戰的方式,擊敗努爾哈赤時,袁應泰並沒有運用“蒙古人的夷丁營”】
    【同時也沒有讓“蒙古夷丁”參與第一天的守城。】
    【在遼陽城中士氣低迷,以及在城中混亂與動蕩不堪之中,也中眾多事件是蒙古流民在城中搶奪與偷盜糧食有關而引起的。】
    【在種種因素之下,當袁應泰大敗回城時,就在當天晚上,就有不少是真實歸降於大明,並且感恩於袁應泰的蒙古人,便找到袁應泰。】
    【他們並表示,他們願意在次日出城迎戰努爾哈赤與後金軍,以報袁應泰之恩德。】
    【急於重振城中士氣與軍心的袁應泰,見蒙古降人如此這般,深感欣慰。】
    【便同意了蒙古人的請求,然而,蒙古人之中的奸細,真的被清除幹淨了嗎?】
    【天啟二年1621)3月20日,袁應泰在遼陽城中,組成一支大部分由蒙古夷丁參戰的“三萬虎旅軍”出城再戰努爾哈赤。】
    【然而,在《三朝遼事實錄》中記載:“袁應泰既敗於十九日,複集殘兵三萬,以蒙古降丁為前鋒,二十日出西門再戰。”】
    【“奴賊以鐵騎衝陣,蒙古兵反戈擊之,明軍大潰,退入城中。”】
    【大清的《清太祖高皇帝實錄》中記載:“二十日,明經略袁應泰複統兵三萬出城,以蒙古人為前隊。我軍擊敗之,蒙古人倒戈,明軍遂潰,退入城中。”】
    【這一戰,總兵朱萬良,薑弼戰死。】
    【《滿文老檔》記載秒“斬首萬餘級”,而在《三朝遼事實錄》的記載為“死者枕籍六七千,潰散逃亡一萬二千餘人。】
    【隨後,努爾哈赤順勢下令,日夜攻城。】
    【遼陽中城諸多內應與間諜,也在袁應泰大敗回城,後金大軍全力攻城之後,也點火行動,製造混亂。】
    【遼陽城中的蒙古流民,更是縱火,製造變民,順勢衝擊巡查他們的明軍營地,爆發混戰。】
    【一時之間,天色入夜的遼陽城,已然是一幅四處火光通天,戰火彌漫的修羅場。】
    【很快,一聲巨響,在遼陽城內的城西,明軍的火器庫處,爆發了巨大的爆炸與火光,緊接著,糧倉處,也發起一聲巨響與大火。】
    【此時,這段時間裏,一直都在鎮遠樓上指揮作戰,以及處理事務的袁應泰,看著遼城中如末日煉獄,以及在不斷攻城,想要爬進遼城城的後金士兵。】
    【如此局勢,以及如此畫麵,袁應泰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前所看到的一切。】
    【可能在這一時刻,袁應泰明白了,戰鬥局勢的發展,永遠都不在他的掌控與預料之中。】
    【也可能在這一刻,袁應泰會後悔自己所堅持的論勝戰,是一個多麽可笑與盲目自大的想法。】
    ......
    【火器庫與糧庫,同時出現爆炸與大火,這讓一直在城牆上堅守明軍士氣,瞬間就墮入了絕望,而城外的後金軍卻是越發的士氣高漲。】
    【天啟二年1621)3月21日辰時,遼陽城被後金大軍成功攻破。】
    【在《三朝遼事實錄》記載道:\"辰時西門火起,奴賊蟻附登城,巳時全城盡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