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努爾哈赤的“無穀人屠殺令”,漢民連太窮,都是死罪

字數:4798   加入書籤

A+A-


    【當鎮遠樓燒起大火,當袁應泰自縊殉國後,遼陽城也徹底的混亂了,同時,大量不願投降後金的遼陽城百姓,也開始紛紛出逃。】
    【遼陽城之戰後,在天道後世的史料書籍中,關於袁應泰曆史評價,皆以“招降誤國”而評之。】
    【並且遼陽城的失陷,對遼東地區漢民百姓,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並非是城破了,漢民百姓低頭臣服,以及願意“易發剃服”,就能過上安穩的生活與日子。】
    【大明王朝是朝廷,是腐敗不堪,但是努爾哈赤的高壓統治,也不遑多讓。】
    【同時,在努爾哈赤真正占領了遼陽城後,以前在遼陽城中,一直流傳關於後金政權如何優勢漢民的政策流言,也徹底的成為了不實之流言。】
    【之前在遼陽民間,流傳安於建州政策如何好,如何親民的政策,似乎也隻適用於建州地區,並不適用於遼東地區。】
    【當後金政治,真實統治到遼陽地區時,稱讚後金的流言,再也沒有了流傳,並徹底的消失不見了。】
    【後世人有句名言,是這樣說的“當羊圈破了,羊以為獲得了它們想要的自由時,卻不知道,迎接它們的卻是狼的盛宴”。】
    【雖說遼陽城的失陷,以及遼中地區的失陷的主要原因,在於袁應泰,以及東林黨的身上。】
    【但最終遭受,更大的苦難,以及更血腥殺戮,以財產被搶掠的,還是大明的漢人貧民百姓。】
    【在後世人通過考古發現,在遼陽西門遺址,所發現的萬人坑中,就有大量的兒童骸骨群葬坑。】
    【而在《滿文老檔》的記載中“天命六年三月二十一日,汗(努爾哈赤)入城,駐蹕經略衙門。”】
    【“遂令八旗貝勒及諸將曰“驅士民出城,恣行屠戮,斬首三千餘級,獲馬牛萬餘。”】
    【而在後金與大明之間的軍事戰爭之間,後金政權推出的所有政策與政令,皆是由努爾哈赤下達頒布後,才會實現。】
    【因為努爾哈赤,建立並執行的是“汗權獨斷”的製度。】
    【努爾哈赤規定,所有涉及屠殺,掠奪,遷民等重大事務的命令,均需經過努爾哈赤批準之後,才可以頒布與執行。】
    【因此,後金政權,在遼東地區,所執行的屠殺,掠奪,遷民等命令,皆由努爾哈赤下令所至。】
    【畢竟,光是遼東地區的常居漢民人口,在兩百萬人以上,而建州地區的漢民,也有百萬人以上。】
    【而後金政權的女真人,僅有幾十萬之眾。】
    【在占據遼東地區,五成之三後的後金政權,萬一哪一天,因女真人與漢民人口之間,出現失衡。】
    【漢民人口在後金政權統治地區內,出現所有的民間起義與武裝叛亂,那麽後金政權,隨時會在頃刻之間會被顛覆。】
    【這也是努爾哈赤,在慢慢發展壯大之後,內心深處最擔心的變故。】
    【為了控製這種變故的發生,努爾哈赤在針對漢民統治的政權,已經於最開始的時候,出現翻天覆地的巨大轉變。】
    【而在努爾哈赤攻占遼陽之後,那麽整個遼東地區,也僅剩下遼西地區(錦州,寧遠一帶),由大明朝廷直接管控。】
    【遼北地區,(開原,地嶺一帶),遼中地區(沈陽,遼陽一帶),遼東之東地區(寬甸一帶),皆被後金政權所掌握。】
    【而遼南地區,這種與本國領地出現斷接之地,也被後世人稱之為“飛地”。】
    【由於遼南地區(金州大連,複州一帶),是整個遼東最大的一塊地區,並且沿海,有豐富的海產資源。】
    【遼南地區居住的大明漢人百姓,也是最多的。】
    【因此,遼南地區,也成為了努爾哈赤,下一個要攻取的軍事戰略目標。】
    【由於,遼陽城失陷後,努爾哈赤在遼城中下達屠殺令後,遼陽城,以及遼中地區的大明漢人百姓,也紛紛的向遼西地區而逃。】
    【努爾哈赤利用大量西逃的漢民,所製造出來的混亂,也順勢下令,對逃難的大明漢人百姓,進行追殺,屠殺與掠奪,並前去攻占海州城。】
    【在《國榷》中記載遼陽既陷,自遼陽至海州,大小七十餘城,七日內皆望風而降。】
    【唯遼西地區的廣寧,寧遠軍民拒守,其餘州縣百姓盡棄家園,渡河西奔。】
    【在《明經世文編》中記載自塔山至閭陽二百餘裏,煙火斷絕,僵屍盈路。遼民西徙者十餘萬,扶老攜幼,號哭震天。】
    【《三朝遼事實錄》記載“遼民素憚奴兵,聞城破皆膽裂。有舉家自焚者,有投河自盡者,哭聲震野。】
    【在努爾哈赤僅用七天,就將遼中地區,以及海州城,全都被占據之後,遼南地區,已經與大明斷絕陸地連接,也就成為了“飛地”。】
    【由於海運路線,早就被大明文官集結給否決的因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在後金大軍南下時,遼南地區的重城,如金州,複州,海州,蓋州等,僅三個月的時間,全都被後金騎兵以“閃電戰”的突襲戰術所攻占。】
    【也由於,努爾哈赤在攻占遼陽城後,就立即頒布了“易發剃服令”,以及燒殺搶掠的政策下。】
    【遼南地區的大明漢人百姓,也紛紛逃至旅順,並與遼南地區,最後的明軍一起堅守旅順城。】
    【由於,後金政權的強硬的統治政策,後金政權與大明王朝,在遼南地區的反複爭奪的時間,長達12年之久。】
    【直至崇禎六年(1633),後金政權在攻破旅順城後,才完全掌握遼南地區。】
    【而在這期間,努爾哈赤以及後金政權,在遼東地區執行的政策,除了“易發剃服”之外。】
    【還有“無穀人屠殺令”,“抗金者死令”,“計丁授田令”,“按丁編莊令”(奴隸製)等政策。】
    【此外,還有“焦土政策”,“誅紳衿令”,“禁祭令”,“附丁政策”,“保甲連坐法令”,“禁書令”(文字獄雛形)等。】
    【所謂的“無穀人屠殺令”,是努爾哈赤為了籌措與節省,後金軍隊的戰事糧食儲備,以及優待女真人,而製定政策。】
    【後世人有通過考古發現,在努爾哈赤攻占沈陽,遼陽,以及海州糧倉時。】
    【努爾哈赤已經從大明朝廷的手上,奪走了超過八十萬石的糧食。】
    【但努爾哈赤,還是以“清查糧食”為名,規定“每人不足五鬥糧者為無穀人”,將數十萬漢民定性為“欲叛逃之賊”。】
    【《滿文老檔》記錄汗(努爾哈赤)攻戰陽遼陽城後,連下九次汗諭,遣派大批八旗官兵,在後金占據的遼東地區,查量漢民糧穀。】
    【並諭令八旗官兵“應將無穀之人視為仇敵”(草,個人吐槽,這政策,就是窮到沒糧,都是死罪!)】
    【天命九年(1624)正月二十七日,也就是努爾哈赤下達的第九次汗令時,便是“無穀人屠殺令”,殺了從各處查出送來之無穀之漢民。】
    【《滿文老檔》記載汗(努爾哈赤)令,八旗“殺無穀人於各堡”,而這便是“無穀人屠殺令”正式執行的時間。】
    【在“無穀人屠殺令”之下,僅遼陽周邊就有七萬餘漢民百姓,遭到處決屠殺,與被埋於萬人坑內。】
    【努爾哈赤這一政策,本質是通過消滅貧困人口,緩解被大明朝廷對後金政權執行下的封鎖走私與貿易的禁令(製裁),而產生的糧食危機的政策。】
    【由於大明朝廷,對後金政權執行嚴厲的走私與貿易的封鎖,這也促使了大明晉商與後金政權之間的走私貿易。】
    【這也是大明晉商集團,在大清王朝入主中原後,成為大清皇商的主要原因。】
    【後世有人稱,若是沒有大明晉商與後金政權的暗中勾結與走私。】
    【或許,努爾哈赤的後金政權,自己就會因為大明王朝對他們的貿易封鎖(製裁),走向混亂與覆滅。】
    【最大的可能,也隻是可能成為華夏千古曆史進程上的,一個地方叛亂政權而已。】
    【因此,在後世也有人稱,是大明晉商扶持了後金地方政權,並幫助了後金政權,走向大清割據政權,最後走向大清王朝。】
    喜歡架空曆史從天道盤點意難平開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架空曆史從天道盤點意難平開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