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能工巧匠
字數:3323 加入書籤
然而,陳躍文伸出手,攔住了正準備行動的李太華,沉穩地說道:“先別急,這次我們需要的數量可不少啊,光靠我們兩個人,就算累得腰酸背痛,也難以做出來。所以還得多叫些人來一起幫忙才行。”
李太華聽後,卻是胸有成竹地笑了笑,然後拍著自己的胸脯,大聲說道:“這你就放心吧,人絕對不是問題!我來搞定!你需要多少人,我就給你叫來多少人!”
要知道,李太華可不是在吹牛,他可是有著真本事的。
他從十幾歲起就開始跟隨父親學習篾匠手藝,經過幾十年的磨練,不僅技藝精湛,而且還帶出了不少徒弟。至於具體有多少,那可就難以計數了。
更重要的是,古林村自古以來就以編製竹製品為生,這門手藝在這裏已經傳承了數百年。
歲月悠悠,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們將這門手藝傳承下來,幾乎每個年齡稍大一點的村民,都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一些篾匠技巧。
所以,盡管近年來竹製品市場逐漸衰落,但村裏仍然有不少人熟悉這門手藝。他們就像一顆顆深埋在土壤裏的種子,隻要遇到合適的時機,就會生根發芽,綻放出絢爛的花朵。
正因為如此,李太華才如此有底氣地說出那句話,他相信隻要自己一聲令下,肯定能召集到足夠的人手來完成這次的任務。
陳躍文在心裏迅速地盤算了一下:“嗯,我們陳家灣這邊出人去砍竹子,你們村呢,就負責把這些竹子編成竹籠。不需要太多人,我估計有個一、二十個人就完全足夠啦。”
李太華聽了,連忙點頭應道:“好嘞!沒問題!我這就去叫二十個篾匠過來,保證他們每個人都是技術杠杠的,編出來的竹籠那肯定是一等一的好!”
說著,他便毫不猶豫地掏出手機,撥通了一個號碼,對著電話那頭大聲喊道:“嘿,有大活兒啦!你趕緊叫上二十個技術好點的篾匠,帶上工具,立刻到陳家老灣來!動作快點哈,可別磨磨蹭蹭的!”
這聲音,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權威。
掛斷電話後,李太華一臉自信地對在座的眾人說道:“大家放心吧,最多一個半小時,人肯定能全部到齊!”
陳躍文對李太華的辦事能力深信不疑,隻見他樂嗬嗬地笑著說道:“哈哈,那就好!那咱們也別在這兒幹坐著浪費時間啦。”
接著,他轉頭對陳興凡囑咐道,“興凡啊,你趕緊安排幾個人去砍些竹子回來,咱們先用村子裏的竹子試試看,等成功了之後,再正式用山上的青竹來編竹籠。可別耽誤了事兒。”
陳興凡領命而去,沒過多久,村子裏長竹子的地方就傳來了陣陣砍竹子的聲音,那聲音清脆而響亮,在寧靜的村莊裏回蕩著。
等李太華叫來的人到達時,村裏的大院壩已經被劈成 5 厘米寬的竹篾片鋪滿了。這些竹篾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散發出淡淡的竹香。
陳渝暗自數了一下,這些人不多不少,正好二十個。
每個人的年齡均在四十歲以上,手上提著篾刀、刮刀、篾規、錐子等各式各樣的工具,由於經常使用,這些工具全都泛著光滑的光澤。
仔細觀察這些人的手,陳渝發現他們的手上布滿了無數道被竹片劃過的痕跡。
這些痕跡縱橫交錯,猶如一道道功勳,見證著他們精湛的技藝和多年的經驗。
見人都到齊了,李太華從人群中走了出來,他的聲音洪亮而有力:“今天把大家喊來,是因為我們需要共同合作,完成竹骨共生所需要的竹籠製作。”
當聽到“竹骨共生”這四個字時,現場的人們反應各異。有些人一臉茫然,顯然對這個概念完全陌生;而另一些人則麵露驚訝之色,似乎對其有所耳聞。
其中一人高聲喊道:“李師傅,這東西我倒是聽說過,可我從來都沒有實際做過啊!”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擔憂和不安。
不過,李太華卻顯得信心十足:“沒關係的,我小時候曾經做過這種竹骨共生的竹籠,隻是時間太久了,有些細節記不太清楚了。”
“你們都是經驗豐富的篾匠,很多東西隻要稍微一點撥,你們肯定就能找到思路。咱們一起琢磨,肯定能成功!”
說完,他又給大家介紹道:“這位是躍文大叔,他也曾經看到過竹骨共生法的竹籠,我們一起共同想辦法把這玩意做出來。大家有什麽想法都可以說出來,咱們集思廣益。”
手藝人通常都是沉默寡言的,他們更願意用實際行動來展示自己的技藝。既然李太華這位德高望重的老篾匠都這麽說了,大家自然沒有二話,各自找位置坐了下來,放下手中的工具,就準備開幹。
陳躍文首先開口,他詳細地介紹了竹骨共生法竹籠的大致結構,及整體的形狀設計等。
接著,李太華補充了一些關於竹籠製作的具體要求,比如竹材的選擇標準、編織的技巧,包括竹骨的排列方式、連接處的處理以及如何保證竹籠的堅固性和耐用性等。
相對於陳躍文來說,他的講解更專業。
在聽完兩人的介紹後,大家開始積極地思考如何完善細節。
有人建議改進竹骨的連接方式,提高竹籠的穩定性。
有人提議把竹撬連接處用卯榫結構固定,並填充聚氨酯橡膠顆粒墊,以進一步減少樹木在移動過程中的震動。
......
一時間,各種創意和想法如泉湧般湧現出來。
陳躍文和李太華認真傾聽著每個人的意見,不時點頭表示讚同或提出一些建議。
整個場麵熱烈而有序,每個人都充分發揮著自己的創造力和專業知識,沉浸在技藝中不可自拔。
看到這個場景,陳渝等人都是門外漢,根本幫不上什麽忙,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安排人做好端茶倒水這些後勤工作。
然後又安排養老院食堂,每天多做二十人的飯菜,並且要求菜品一定要豐富,以滿足不同人的口味需求。
喜歡破產後,祖宗逼我種地開荒請大家收藏:()破產後,祖宗逼我種地開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