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竹籠做出來了

字數:3345   加入書籤

A+A-


    回到家裏,陳渝一屁股坐在沙發上,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前兩天高強度的掃描以及旅途上的勞累,讓他感覺自己就像被抽走了全身的力氣一樣,整個人都軟塌塌的。
    然而,他還沒來得及好好地喘口氣,陳興凡就像一陣風似的衝了進來,滿臉興奮地告訴他一個好消息:“竹骨共生法的籠子做出來了!”
    陳渝一聽,頓時來了精神,他猛地從沙發上彈起來,也顧不上休息了,匆匆忙忙地跑到衛生間用涼水洗了一把臉,然後隨手把毛巾遞給一旁的冬梅,連毛巾上的水都沒來得及擰幹,就迫不及待地和陳興凡一起向村裏的曬壩跑去。
    一到曬壩,陳渝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隻見寬敞的曬壩上擺放著一件巨大無比的東西,那東西前粗後細,就像一條巨大的蟒蛇盤踞在那裏。
    陳渝目測了一下,這東西至少有十五米長!那龐大的身軀,仿佛要把整個曬壩都占滿。
    此時,二十多個篾匠正圍在這個龐然大物旁邊,忙碌地做著最後的收尾工作。
    看到陳渝來了,李太華立刻迎了上來。
    他滿臉笑容,臉上的皺紋都仿佛舒展開了,就像一朵盛開的菊花。他一邊向陳渝招手,一邊自豪地說道:“陳總,來來來,快過來看看咱們做的這大家夥什,保證讓您大開眼界!
    他的聲音中透露出難以掩飾的喜悅,
    李太華把陳渝帶到竹籠前,不等陳渝發話,指著足足有兩立方的竹籠頭部介紹道:“這是整個竹籠最關鍵的地方,用來裝樹根......”
    在近三十名經驗豐富的蔑匠辛苦勞作下,曆經十多個日夜的劈、削、編、紮、煨、烤、壓、勒,這承載著移山古樹希望的“竹骨共生”之籠,終於在篾匠們布滿老繭與血痕的手下,呈現在人們眼前
    它絕非尋常的竹筐或籬笆,而是一座用堅韌與智慧構築的、為巨樹根係量身定製的移動宮殿。
    輪廓與骨架: 整體呈一個巨大的、敦實的圓柱體,底部略闊,向上微微收束,長達十五米有餘,粗壯得需要三四個壯漢方能合抱。
    它的骨架並非鋼鐵,而是由上百根精心挑選、碗口粗細的老竹青構成。
    這些竹骨並非筆直,而是依據樹根天然的虯曲之勢,巧妙地彎曲成弧,如同無數條堅韌的蛟龍脊骨,深深紮入大地般的底部結構,又昂揚向上,在頂部形成一個向內聚攏的穹窿。
    每一根主骨都經過烈火煨烤定型,呈現出深沉油亮的古銅色,透著烈火淬煉後的剛性與歲月的沉靜。
    骨架之間,是令人歎為觀止的編織藝術。手指粗細的金黃篾片,在篾匠們靈巧的指尖下,它們以雙層結構緊緊包裹著主骨架:外層是極其致密的“人字紋”或“回字紋”編織,篾片交叉處緊密得幾乎不透風,像一層堅固的竹製鎧甲,足以抵禦搬運途中的任何衝撞與摩擦。
    內層則相對疏朗,采用更富彈性的“六角孔”或“龜背甲”編法,形成一層富有韌性的緩衝網,溫柔地承托著即將包裹進來的巨大泥球和萬千根須。
    所有骨架相交的關鍵節點,都被韌性極強的老藤皮或浸透桐油的棕繩反複絞纏、打結、鎖死,形成一個個堅固的“竹節”。
    在這些節點和籠體應力最大的部位如底部、腰部),還額外穿插捆綁著加固的“箍”——那是用整根粗壯毛竹剖開、煨彎製成的強力竹圈,如同給巨籠套上了堅實的腰帶和腳環,確保它在巨大壓力下也不會散架變形。
    籠壁並非光滑一片。為了透氣透水,同時便於觀察和後續操作,在特定高度巧妙地留出了數個碗口大小的觀察孔,邊緣用細篾精心收口,光滑不傷手。
    籠體底部,更是用數層厚實的粗篾席疊加編織,密實得如同盾牌,確保泥土不會在搬運中漏失。
    最令人叫絕的是,為了在移栽後讓新根能自然穿透尋求水源和養分,整個籠體,尤其是下半部分,那些看似致密的編織篾片之間,其實都蘊含著篾匠們預留的極其微小的、均勻分布的縫隙,這是“共生”二字的精髓——既固根,又不囚根。
    整個竹籠散發著新竹的清香與火烤後的焦香混合的氣息。
    篾片的金黃、骨架的古銅、藤棕的深褐,交織出一種沉穩而充滿力量的美感。篾片表麵光滑,但細看之下,處處留有篾匠們指腹按壓的凹痕、篾刀刮削的細微紋理,甚至隱約可見汗水浸潤的深色印記。
    寵大的籠體透著一股剛柔並濟的韌勁。陽光灑落,竹籠投下巨大而繁複的影子,每一根篾條、每一道箍圈都清晰可見,仿佛一件由時光和汗水共同雕琢的大地藝術品。
    它靜靜地倒立在那裏,不再僅僅是竹篾的集合,而是一個活的、呼吸著的結構。
    它凝聚著李太華這個老篾匠的畢生經驗,以及整個團隊不眠不休的執著。
    它沉默無言,卻仿佛在宣告:無論那山上的古樟根係如何龐大深埋,此刻,它已準備好,成為它通往新生的、最堅固也最溫柔的搖籃與舟船。
    陳渝凝視著眼前這件宛如工藝品一般的竹籠,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強烈的感慨:勞動人民的智慧真是無窮無盡啊!
    他們用最樸實的雙手,創造出了如此偉大的作品,這是任何高科技都無法替代的。
    他難掩興奮之情,高聲說道:“大家利用今天剩下的時間,把收尾工作完成!今晚我們就在養老院聚餐,以示慶賀!”
    然而,一旁的李太華卻顯得有些猶豫,他皺起眉頭說道:“這才僅僅做出了一個樣品而已,能不能用、好不好用都還不確定呢,現在慶祝未免太早了吧。”
    陳渝相信,憑借著篾匠們的精湛技藝和大家的共同努力,這個竹籠一定能夠成功:“不用懷疑,它肯定好用!明天我們上山找棵樹試試就知道了,到時候根據實際情況,在局部或者一些細節上做些調整就沒問題了。”
    “無論如何,今天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好日子!”
    其實,看著一個即將失傳的古老工藝在自己手下煥發新春,李太華心裏的那份喜悅簡直無法用言語來形容。因此,他也不再堅持,對著場上的一群篾匠大聲吆喝了一聲:“夥計們,加把勁,把剩下的活路做完,今晚咱們不醉不歸!”
    喜歡破產後,祖宗逼我種地開荒請大家收藏:()破產後,祖宗逼我種地開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