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神農鼎現,黃金甲的真意

字數:2653   加入書籤

A+A-


    武演賽的餘威尚未散去,大賽組委會突然宣布了終極任務——尋得散落民間的“神農鼎”碎片,集齊者可提前鎖定冠軍,並獲得鍛造“黃金甲”的資格。
    消息一出,穗都瞬間暗流湧動。琅琊農氏和秦閥雖元氣大傷,卻仍不死心,派出大量人手搜尋碎片;而神農先鋒隊的眾人,在馬嘉祺的帶領下,選擇從古籍入手。
    “《大穗農經》裏記載,神農鼎曾用於祭祀,與二十四節氣對應,碎片或許藏在與節氣相關的農事遺址裏。”馬嘉祺攤開古籍,指尖點在“芒種”二字上,“芒種忙種,最是農忙,第一塊碎片可能在城南的老糧倉。”
    嚴浩翔早已查好地形:“老糧倉建於開國年間,據說藏著當年祭祀用的禮器。秦閥的人已經往那邊去了。”
    “那我們就去另一個地方。”宋亞軒突然開口,他指著書頁上的插畫,“你看這麥穗的朝向,像是指向城西的水車遺址。我能感覺到,那裏有和試驗田相似的氣息。”
    眾人兵分兩路。馬嘉祺帶著丁程鑫、賀峻霖直奔老糧倉,宋亞軒則與張真源、劉耀文前往水車遺址。
    老糧倉早已破敗,秦閥的人正翻箱倒櫃。賀峻霖眼尖,看到牆角的石碾上刻著“芒種”二字,悄悄對馬嘉祺道:“嘉禾哥,你看石碾的紋路,像不像鼎的紋飾?”
    馬嘉祺湊近細看,果然發現石碾底座有個凹槽,形狀與傳說中神農鼎的一角吻合。他剛要動手,秦閥少將軍突然帶人圍了上來:“放下碎片!那是我秦家的東西!”
    丁程鑫上前一步,折扇輕搖:“少將軍說笑了,神農鼎是國之重器,怎會是你家私產?再說,這石碾上刻的是農事諺語,分明是先民留給耕者的信物。”
    雙方爭執不下時,糧倉外傳來喧嘩——是唐僧帶著徒弟們路過,孫悟空看到秦閥的人持械圍堵,當即火了:“光天化日搶東西,真當俺老孫不存在?”他金箍棒一甩,嚇得秦閥兵丁連連後退。
    趁這混亂,賀峻霖迅速撬動石碾,一塊巴掌大的青銅碎片滾落出來,上麵刻著稻穗紋飾,正是神農鼎碎片。
    另一邊,水車遺址的搜尋也有了眉目。張真源發現水車的軸心異常沉重,劉耀文用工具拆開,裏麵竟嵌著第二塊碎片,刻著水利圖案。“軒禾說得對,這裏的水流都帶著生機,果然和鼎有關。”張真源捧著碎片,眼中滿是驚歎。
    兩路人馬匯合時,王俊凱帶著農桑司的人趕來:“皇上有旨,神農鼎碎片暫由農桑司保管,待大賽結束後,交予冠軍團隊用於祭祀。”他看向馬嘉祺手中的碎片,“你們找到的這兩塊,是最關鍵的部分,看來天意也屬意你們。”
    集齊所有碎片後,神農鼎在皇家祭壇重現。鼎身刻滿了農耕圖譜,三足分別雕著稻、麥、黍,注入清水後,竟自動浮現出上古的農諺,還散發出淡淡的金光,照得祭壇周圍的莊稼瞬間拔高一寸。
    “原來神農鼎的真正作用,不是祈福,而是記錄和傳承農耕智慧。”王源撫摸著鼎身,感慨道,“所謂‘五穀豐登’,從來不是靠神力,而是靠先民總結的經驗,靠一代又一代的改良創新。”
    鍛造黃金甲的儀式上,馬嘉祺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我請求將黃金甲的鍛造權公開,讓天下的鐵匠都能參與。”他指著台下的鄉兵們,“真正的黃金甲,不是穿在少數人身上的鎧甲,而是護佑萬畝良田的耕者,是讓每個百姓都能吃飽穿暖的太平。”
    他的話剛說完,台下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宋亞軒唱起新編的《神農謠》,歌聲裏,神農鼎的金光與鄉兵鐵甲上的光交相輝映,竟真如“滿城盡帶黃金甲”一般,溫暖而厚重。
    大賽落幕時,神農先鋒隊毫無懸念地奪冠。但他們沒有獨占神農鼎的使用權,而是聯合農桑司,將鼎中記載的農耕智慧整理成冊,發放到各地;黃金甲的圖紙也被公開,鐵匠們據此改良出更輕便的農具,讓耕者省力,讓荒地變良田。
    穗都的百姓們說,那一年的秋天,麥穗沉甸甸的,像一串串黃金,風一吹,就像無數件黃金甲在田壟間閃耀。
    神農先鋒隊的營地漸漸熱鬧起來——熱娜依的商隊帶來了西域的種子,張藝興的物流網鋪滿了鄉鎮,賈玲的“農家菜館”開遍了大街小巷,沈騰馬麗的小品成了農閑時的必備娛樂,華晨宇的《豐收謠》成了田埂上的勞動號子。
    唐僧帶著徒弟們離開時,在鼎前誦經祈福:“願天下耕者有其田,願世間再無饑寒。”孫悟空臨走前,偷偷在鼎底刻了個笑臉,豬八戒則揣走了一把鼎邊長出的稻種,說是要帶回高老莊種。
    馬嘉祺站在麥田邊,看著宋亞軒教孩童們辨識良種,劉耀文和張真源改良新的農具,賀峻霖和丁程鑫規劃著來年的商路,突然明白:所謂“王者農家樂”,從來不是爭奪冠軍的比賽,而是一場關於土地、關於傳承、關於千萬人煙火氣的修行。
    夕陽西下,金色的光芒灑在每個人身上,像披上了一層無形的黃金甲。這鎧甲,護著的不是權力,不是財富,而是那一句最簡單也最厚重的話——
    民以食為天,國以農為本。
    而屬於他們的故事,就像這永不荒蕪的土地,永遠在生長,永遠在延續。
    喜歡西遊記師徒穿越現代請大家收藏:()西遊記師徒穿越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