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薪火相傳,黃金甲下的新苗
字數:2496 加入書籤
又是十年過去,穗都的“農耕節”已成為大穗王朝最盛大的節日。這一年的慶典上,出現了許多年輕的麵孔。
馬嘉祺鬢角已添了些白發,卻依舊精神矍鑠。他站在神農鼎旁,看著一群半大的孩子圍著宋亞軒,聽他講“會唱歌的種子”的故事。孩子們手裏捧著自己培育的“小盆栽”,有改良的矮稈麥,有早熟的番茄,還有能在鹽堿地生長的穀子——都是這十年裏,新一代“新農人”的成果。
“軒禾先生,我的麥子為什麽長得慢呀?”一個紮著羊角辮的小姑娘舉著花盆問。
宋亞軒蹲下身,輕輕撥了撥盆土:“因為你給它唱的歌太急啦,種子也需要慢慢長大。”他笑著哼唱了一段舒緩的調子,小姑娘的麥苗竟真的輕輕晃了晃,像是在回應。
不遠處的農具展上,劉耀文正和一個少年討論“蒸汽插秧機”的圖紙。少年是他的徒弟,叫小石頭,是當年鄉兵的兒子,一手打鐵活學得比誰都精。“師父,這蒸汽動力會不會太費煤?”小石頭指著圖紙上的鍋爐問。
劉耀文拍著他的肩膀:“問得好!咱們可以改成水力驅動,你看這水渠的落差,足夠帶動機器了。”師徒倆頭挨著頭,在圖紙上畫得不亦樂乎。
張真源的兒子張小源,正帶著工匠們調試新的“智能灌溉係統”。係統能根據土壤濕度自動開關閘門,屏幕上跳動的數字精準到“滴”。“爹說過,水利是農業的命脈,一點都不能馬虎。”張小源盯著屏幕,語氣認真得像當年的張真源。
賀峻霖的女兒賀小滿,年紀輕輕已能獨當一麵。她在“神農糧行”的分號裏,用父親教的“會員製”思路,推出了“認養農田”的新業務——城裏的百姓可以認養一塊田,由農戶代為耕種,成熟後直接送到家。“這樣既能讓城裏人吃到新鮮糧,又能幫農戶提前回款,一舉兩得。”她對客戶介紹時,眼神亮得像當年的賀峻霖。
丁程鑫的學生跟著他出使西域回來,帶回了葡萄與棉花的新種。“丁大人,西域的王說,想派工匠來學咱們的織布機,用他們的棉花,織出像黃金甲一樣結實的布。”學生興奮地匯報,手裏還捧著西域王送的瑪瑙,通透得像塊冰糖。
丁程鑫笑著點頭:“不僅要教織布機,還要教他們種棉花的法子。讓黃金甲的溫暖,也能護著西域的百姓。”
嚴浩翔的兒子嚴小察,繼承了父親的細心。他在巡查農田時,發現一批新麥種有輕微的病害跡象,當即讓人封存,並快馬通報農桑司。“爹說,防患於未然比補救更重要。”他蹲在田裏,仔細檢查每一株麥苗,額頭上的汗珠和當年的嚴浩翔如出一轍。
鹿晗的“農衛”隊伍裏,多了許多年輕的身影。他們不僅會武功,還懂農技,走到哪裏都幫農戶幹活——教他們用新農具,幫他們修水渠,閑時還教孩子們讀書。“鹿教頭說,農衛農衛,先有農,再有衛。”一個年輕的農衛擦著汗說,手裏還握著剛幫農戶修好的鋤頭。
慶典的戲台前,沈騰和馬麗的徒弟們演著新編的《新新農家樂》,裏麵有蒸汽插秧機的“哢嗒”聲,有智能灌溉的“滴滴”聲,還有孩子們的笑聲。台下,賈玲的孫子正給大家分“麥香糕”,是用宋亞軒培育的新麥做的,甜得恰到好處。
華晨宇的兒子抱著一把新做的木琴,唱著父親當年寫的《麥浪謠》,隻是歌詞改了些:“新苗破土出,舊穗化春泥,一代傳一代,黃金永不離……”歌聲清亮,像穿過了十年的時光,與當年的旋律重合。
唐僧的畫像被供奉在神農鼎旁,據說他圓寂前,特意讓人把自己的舍利子埋在了試驗田的土壤裏,“願化為養分,護佑禾苗”。孫悟空的金箍棒模型成了農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旁邊放著劉耀文做的第一把“農具刀”,鏽跡斑斑,卻透著當年的韌勁。
馬嘉祺看著這一切,突然覺得眼眶發熱。他走到當年宋亞軒開辟的試驗田旁,那裏如今已成為“新農人學堂”,一群孩子正在老師的帶領下,觀察麥苗的生長。田埂上,刻著一行新字:“耕種有時,傳承無期。”
夕陽西下,金色的光芒灑在孩子們的臉上,像給他們披上了一層薄薄的黃金甲。馬嘉祺知道,這才是“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最終答案——不是某個人的榮光,不是某一代人的傳奇,而是一代又一代,把土地當母親,把種子當希望,把勤勞當鎧甲的人們,在歲月裏寫下的,最樸實也最磅礴的史詩。
慶典結束時,孩子們捧著自己的“小盆栽”,圍著神農鼎許願。紮羊角辮的小姑娘說:“我要讓我的麥子,長到天上去!”小石頭說:“我要做一台能種遍天下的機器!”賀小滿的妹妹說:“我要讓全世界都吃到咱們的神農麥!”
馬嘉祺站在鼎旁,聽著孩子們的願望,突然想起十年前奪冠的那個夜晚。那時他以為,終點就在眼前;如今才明白,所謂終點,不過是無數新起點的開端。
夜風拂過麥田,發出“沙沙”的聲響,像無數雙眼睛在笑,像無數雙手在接力。
這故事,還長著呢。
喜歡西遊記師徒穿越現代請大家收藏:()西遊記師徒穿越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