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佛為推手
字數:3167 加入書籤
西天佛光普照,梵唱如海,靈山氣象萬千。
大雷音寺內,檀香氤氳,金蓮遍地。
燃燈古佛端坐新得的八品蓮台之上,寶相莊嚴,周身沐浴在精純的信仰願力金光之中。
他拈花微笑,對著下方新晉的幾位菩薩羅漢,多為昔日闡教二代弟子講經:
“諸位同修,我佛慈悲,普度眾生。然眾生愚鈍,沉淪苦海而不自知。”
若無大恐怖、大災厄當頭棒喝,如何能知我佛門乃無邊苦海唯一慈航?”
“此所謂‘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之方便法門也。”
下方,道行尊者含笑點頭:“師兄所言極是。昔日在昆侖,吾等坐困清規,不知渡人亦是渡己。”
“如今借妖劫之手,行菩薩之事,令迷途羔羊知返,得大功德、大自在,方顯我佛法無邊,智慧廣大!”
靈山深處,接引與準提高坐九品蓮台,神念籠罩洪荒。
看著那如金色蛛網般蔓延的信仰洪流,感受著其中磅礴的力量滋養著自身金身與西方氣運,準提道人臉上笑意更深,七寶妙樹光華流轉:
“師兄,此法甚妙!妖物作亂,不過癬疥之疾,反成我佛門紮根之沃土。”
“待我佛光掃盡妖氛,這洪荒各州…盡成我佛國樂土矣!”
接引道人頷首,愁苦之相稍霽:“善。然需掌控火候,妖不可過盛,以免反噬凡俗根基。亦不可過弱,否則難顯我佛威德。”
佛旨既下,西牛賀洲與南贍部洲交界處的莽莽群山、瘴癘之地,便成了“火候”最盛之處。
黑風嶺,妖氣衝天。一頭自稱“黑風大王”的巨熊羆精,身高百丈,渾身黑毛如鋼針,口鼻噴吐著腥臭的黑煙。
它手持一柄不知從哪個倒黴佛陀廟裏搶來的破爛禪杖,舞得虎虎生風,將一座依山而建的凡人城池圍得水泄不通。
“嗷——!城內凡夫聽著!速速獻上童男童女百對,靈穀萬石!否則熊爺爺打破城池,雞犬不留!”
黑熊咆哮,聲震百裏,城池護罩搖搖欲墜,城內哭喊震天。
城外荒野,幾道隱晦的佛光悄然注視著這一切。
一位身披錦斕袈裟、腦後有淡淡功德金輪的光頭胖和尚,對身旁同伴笑道:
“此熊雖蠢笨,倒有幾分凶威,正合我佛‘降魔’之用。待其凶焰再熾半日,城中百姓絕望更甚,再由‘金剛明王’師兄出手降服,此城百萬信眾,當盡歸我佛矣!”
類似的場景,在西方佛門勢力邊緣地帶不斷上演。
有驅使毒蟲瘴氣、令千裏沃土化為死地的百目蜈蚣精;有潛入江河興風作浪、索要血食祭祀的蛟魔王;有盤踞古墓、吸食生魂的千年白骨妖…
這些妖物,或本就是西方暗中收攏、馴化的凶戾之輩,或被佛門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為餌誘降。
此刻得了“法旨”,便如同放出牢籠的惡犬,在凡俗之地盡情釋放著凶性與貪婪。
它們凶威赫赫,卻又似乎總在“恰到好處”之時,被聞訊趕來的佛門“高僧大德”以雷霆手段降服或“感化”。
每一次“降妖伏魔”,都伴隨著天花亂墜、地湧金蓮的宏大佛門異象,伴隨著高僧們悲天憫人的宣佛之聲。
劫後餘生的凡俗生靈,目睹如此“神跡”,無不感激涕零,匍匐在地,口誦佛號,將家中最後一點積蓄化作香火,虔誠供奉。
磅礴的信仰願力,便如百川歸海,源源不斷匯入靈山。
佛焰洶洶,借著妖蹤血路,一路向東,眼看就要蔓延至那鍾靈毓秀、仙道傳承最為悠久的東來神域。
東來神域,天墉城,上官家祖地。
議事大殿內,氣氛凝重。幾位家族長老看著各地如雪片般飛來的告急玉簡,眉頭緊鎖。
“黑水澤蛟妖肆虐,沿岸三城十七鎮化為澤國,死傷慘重!”
“落霞山突現百丈毒蛛,吐絲結網,籠罩三座靈峰,山中修士死傷殆盡,凡俗村落皆成白骨巢穴!”
“流波島傳來急訊,有海妖驅使巨浪,毀船無數,強擄童男童女祭海!”
“這些妖物…出現的時機太巧了!手段也過於酷烈,不似尋常占山為王!” 一位白發長老拍案而起,怒道,“背後定有蹊蹺!”
眾人的目光,不約而同地投向大殿角落。
那裏,一個身著素白道袍的年輕人靜立窗邊,正凝望著城外天際翻湧的、混雜著妖氣與一絲不易察覺佛光的晦暗雲層。正是上官信。
他身姿挺拔,麵容俊朗,但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雙眼睛。
瞳仁深處,並非尋常黑白,而是流淌著一種深邃的、仿佛能容納周天星辰的暗金色澤!
這暗金流轉不息,時而凝縮如針,洞穿虛妄;時而擴散如霧,映照諸天。
這便是上官家傳說中的至高天賦——洞虛神瞳!此瞳術在洪荒劇變、天地法則動蕩之際,於上官信身上再次覺醒,威能遠超先祖記載!
“信兒,” 家主上官弘沉聲道,“你的神瞳…可曾看出什麽?”
上官信緩緩轉過身,那雙暗金神瞳掃過眾人,目光所及,長老們竟有種被看透神魂本源的感覺,心頭微凜。
“妖非主謀,佛為推手。”
上官信的聲音平靜,卻帶著洞察一切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