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聲音

字數:3925   加入書籤

A+A-


    三人分別負責文案,打雜和端茶倒水...
    外加兩個從技術部那邊“借”來的,一臉生無可戀,仿佛隨時準備跑路的苦逼程序員...
    一個負責建模,一個負責算法。
    團隊組建完畢,第一個難題就是:“騰小飛”的形象設計。
    這簡直是秦朗發揮他那“靈魂畫手”本色的絕佳舞台!
    他奮筆疾書,很快就畫出了幾版“驚才絕豔”的初稿,供團隊“瞻仰”:
    方案一:一個圓滾滾,長著一對小翅膀的土豆,腦袋上還頂著一根天線,眼睛是兩個不對稱的黑點。
    秦朗稱之為《原始生命力的象征與科技的萌芽》。
    方案二:一個踩著風火輪,不斷旋轉跳躍的二維碼,二維碼的圖案還能根據情緒變化。
    秦朗命名為《數字時代的圖騰與速度的化身》。
    林語嫣也“不甘示弱”,貢獻了幾個更偏向二次元,但同樣不靠譜的設計:
    方案一:一個穿著粉色機甲,揮舞著激光劍的貓耳娘戰士,號稱“代表了萌與力量的終極結合”。
    方案二:一個頭頂呆毛,身體半透明,周圍漂浮著各種數學公式的量子幽靈少年,據說是“象征著科學的神秘與未知”。
    看著這些讓人SAN值狂掉的設計稿,兩位程序員感覺自己的職業生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侮辱。
    那個負責建模的小哥,終於忍無可忍,用顫抖的聲音發出了最後的呐喊:
    “秦總!
    林小姐!
    求求你們了!
    我們是正經程序員,不是精神病院的藝術治療師!
    你們再這樣搞下去,我們......我們就集體辭職!”
    麵對技術骨幹的“威脅”,秦朗和林語嫣不得不做出“痛苦”的讓步。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他們妥協出了一個相對“正常”的方案:
    一個看起來像是十年前劣質國產動畫片主角的,穿著一身花裏胡哨,充滿了廉價塑料感的所謂“科技風”服裝的少年...
    或少女,性別特征被刻意模糊了,據說是為了迎合更多受眾。
    人物比例有些失調,表情略顯僵硬,眼神呆滯,渾身上下都散發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槽點滿滿”的氣息。
    秦朗摸著下巴,勉強點了點頭。
    “哎呀,就這樣吧!
    顏值不夠,我們可以用才華來湊嘛!”林語嫣倒是很樂觀。
    形象勉強敲定,接下來是更令人頭疼的:聲音。
    秦朗再次提出了他的“藝術見解”:“我覺得,虛擬偶像的聲音,不能太像真人!
    那樣就失去‘虛擬’的魅力了!
    我建議用AI語音合成,但是,要在裏麵加入一些‘隨機故障’效果,比如時不時地變調,卡頓,或者摻雜一些電子噪音!
    這樣才能體現出數字生命的‘不完美’和‘疏離感’...”
    程序員聽完,默默地打開了電腦上的計算器,開始計算自己這點工資夠不夠支付看心理醫生的費用...
    林語嫣則興致勃勃地表示:“要不我來配音吧!我跟你們說,我可是百變聲優!
    蘿莉音,禦姐音,正太音,女王音......
    甚至連夾子音我都會!保證把騰小飛配得活靈活現!”
    說著,她就開始現場展示起來,一會兒用甜得發膩的蘿莉音說“主人,要抱抱~”,一會兒又用氣場全開的禦姐音說“哼,愚蠢的人類!”,一會兒又捏著嗓子發出“哥哥~人家要吃糖糖~”的夾子音......
    負責算法的程序員聽得是冷汗直流,感覺自己的耳朵和聲學模型庫都受到了嚴重的汙染。
    他絕望地表示,林小姐您的聲線太多變,太不穩定了,根本無法捕捉到統一的聲學特征來建立模型!
    最後,在程序員的強烈哀求下,他們決定采取一個看似“民主”實則更不靠譜的方式:
    在公司內部,舉辦一場“尋找騰小飛の聲音”的海選活動!
    號召全體員工自願錄製幾句“騰小飛”的台詞,然後由“專業評審團”進行評選。
    結果,他們收到了來自公司各個部門,各種年齡段員工的“熱情投稿”。
    內容五花八門,堪稱一場聲音的“奇葩說”:
    有操著濃重方言的保安大叔版:
    “大家好!俺是騰小飛!科技改變生活嗷!”
    有聲音沙啞如同破鑼嗓子的程序員版,伴隨著劇烈的咳嗽聲。
    有說話漏風,口齒不清的前台小妹版。
    甚至還有某個銷售部的小夥子,模仿著羊叫的聲音錄了一段...
    美其名曰“體現了虛擬偶像的無限可能性......
    秦朗和林語嫣聽著這些“靈魂之聲”,笑得前仰後合,而負責整理錄音的企劃部小王,則默默地戴上了耳機,開始單曲循環《大悲咒》,感覺自己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創傷。
    整個聲音海選過程,簡直是一場大型的,公開的,慘不忍睹的社死現場。
    形象和聲音的問題勉強解決後,真正的技術瓶頸出現了。
    當程序員們開始進行3D建模和動作捕捉時,他們絕望地發現。
    以公司現有的那點可憐的技術儲備,和那少得可憐的預算。
    根本無法支撐起秦朗和林語嫣在企劃案裏吹噓的那些“全息投影”,“實時表情互動”,“流暢自然的肢體動作”等效果。
    想要實現?可以,找外包團隊。
    但那些頂級特效團隊的報價,後麵的零多得能讓財務總監當場心髒病發作,遠遠超出了他們那點可憐的預算。
    負責建模的小哥,天天對著電腦屏幕上那個比例失調,麵容呆滯的“騰小飛”模型唉聲歎氣,感覺自己的藝術審美正在被毀滅。
    負責算法的小哥,天天加班到深夜,調試各種參數,頭發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得稀疏,但做出來的效果,依然像個提線木偶在跳機械舞...
    項目進度,陷入了嚴重的停滯。
    整個團隊的氣氛也變得壓抑起來。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之際,“藝術總監”秦朗,再次挺身而出,提出了他的“藝術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