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大手筆

字數:9375   加入書籤

A+A-


    江省的訪蘇團代表抵達河市,暫時入住北方賓館後,於3點開啟河市首次新聞發布會。
    中方參與者有林省,寧省,江省,三省的省外貿局副局長級領隊,國家進出口總局的副廳級隨行督導員,以及三省核心訪蘇骨幹。
    蘇國參與者有訪華團領隊:阿列克謝?尼古拉耶維奇?羅曼諾夫,
    阿穆爾州執行委員會副主席:葉夫根尼?謝爾蓋耶維奇?庫茲涅佐夫,
    蘇國對外貿易部遠東貿易司副司長:伊凡?安德烈耶維奇?波波夫。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來參加采訪的記者中,不止有中方各省級報社記者,
    還有蘇國的真理報,消息報,紅星報,共青團員真理報等報社的記者,來的都是大咖級人物。
    河市作為毗鄰蘇國布拉格為申斯克的口岸城市,雙方最近的兩岸隻距離750米,可以說是,真正的隔江相望,
    拋開江省是北方重鎮不提,中蘇選擇以河市和布拉格為申斯克,作為雙方關係破冰的起始點,具有非凡的意義。
    記者發布會上,雙方記者都對此次中蘇嚐試性破冰貿易,展開了種種詢問,
    這種問詢可沒有提前準備好演講稿,作為被采訪者,中蘇高層有很多時候會被問的啞口無言,
    但無論記者怎麽問詢,雙方高層的回答就一個中心主旨,中蘇高層都希望這次三省訪問團前往蘇國,是友好貿易的開始,雙方關係解凍的開始!
    發布會中期,真理報的記者,操著一口不太流利的話語,問出了在場記者們都好奇,也是雙方高層始終刻意回避的問題:
    "我想請問,貴方明知滿洲裏是中蘇溝通的唯一鐵路通道,為何要讓訪蘇團四百餘人、數十節車廂滯留河市?"
    “我不明白中方這樣的決策是為了什麽,這麽多人,這麽多節列車,難不成你們還能把火車開到輪船上去?”
    真理報的記者問詢一出,在場眾人都將目光聚焦在講台上的幾名中蘇高層,手中相機哢哢拍照。
    這個問題,在會議初始,中蘇雙方的記者不止旁敲側擊了幾次,但中蘇雙方高層始終都不肯透露秘密,
    眼看著記者發布會即將進入尾聲,這時候真理報的記者再次問出同樣的問題,想必中蘇雙方不會再刻意回避。
    對於能否把火車開到輪船上的問題,不隻是在場記者們的疑惑,就連李華麟也有這種疑惑。
    新聞發布會開始,他與業務科的幾名同事就來到發布會現場,但是沒有資格走到講台上落座,隻能與其他省份的同誌一樣,站在會場兩側。
    既是維護會場秩序,也是隨時可以上台發表演講的骨幹成員。
    來河市之初,李華麟就很疑惑一件問題,中蘇雙方在河市和布拉格為申斯克的唯一通行方式,隻有水路運輸。
    但自打六十年代中蘇關係進入寒冰,兩市口岸早就封閉了,現在更有軍隊駐紮,遙遙相望,別說恢複輪渡了,就連偶爾有小漁船路過,都要被幾千雙眼睛盯著。
    在隻有火車可供選擇的年代,三省訪問團最合適的進蘇方式,就是從帝都去滿洲裏,然後一頭紮入蘇聯腹地,這也是唯一的火車路徑。
    可偏偏,省鐵路局給訪問團改裝了豪華的車廂,訪問團還拉著四十多火車皮的貨物,來到了河市。
    如果說特殊期間,中蘇雙方臨時打開口岸,偶爾通行一次也可以,火車上的物資可以通過輪渡運到布拉格維申斯克,這種理由勉強說得通。
    那改裝的火車車廂呢,就丟在河市嗎,然後讓大部隊都坐輪渡去布拉格維申斯克嗎,這種做法是不是有些脫褲子放屁?!
    前往河市的期間,李華麟曾跟江省外貿局的同事,還有蘇國的卡捷琳娜幾人問過這樣的問題,但他們都不清楚兩國這麽做的意義。
    倒是羅曼諾夫,似乎知道某些真相,對於李華麟的問詢隻是淺淺一笑,留下一句到時候你就知道了的懸念。
    此刻,李華麟站在會議室側麵,正拿著筆記本記錄會議的訪談細節,見真理報的記者再次問出了所有人的疑惑,也不由看向講台處的“領導們。”
    對於廳內眾多記者們的疑惑,河市的市長扶正軍綠色呢子帽簷,隻是淡淡一笑,與身邊的三省領隊,進出口總局的督導員,還有蘇國的領隊對視了一眼,
    遂指著後懸掛的 "深挖洞,廣積糧" 標語旁,不知何時掛上的中蘇雙語橫幅,故意拖長了尾音:“諸位...”
    後拍了拍身邊的牛皮紙文件袋,震得玻璃杯裏的胖大海上下沉浮:
    "中蘇破冰迫在眉睫,接下來就是見證曆史的時刻,諸位請隨我前往口岸,下半場發布會,將在口岸處舉行。"
    言罷,講台上的中蘇高層竟然齊齊起身,向著門外走去,這一幕,把在場所有記者,包括三省骨幹都給弄蒙了。
    眾人彼此交換著目光,隻好跟著出了會議廳,登上了賓館門口早已等待的客車。
    路上,任憑在場記者如何問詢,中蘇雙方都一致沉默,隻有統一應對:“諸位到了河市口岸,自會知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客車上,李華麟和馮玉剛坐在一排,他望著車窗外的倒影,與車隊前後左右隨行的駐軍軍車,用胳膊杵了杵馮玉剛:
    “領導們什麽情況,你有消息沒?”
    馮玉剛正跟一旁的吳二才聊天,聞言搖了搖頭:“不清楚,昨晚我還特意問了領導這件事,領導閉口不談,顯得很是神秘!”
    “難不成,真像記者們問詢的那樣,用輪渡拉車廂,這不靠譜啊!”
    吳二才撇了撇嘴:“何止是不靠譜,簡直是異想天開,一節火車頭多重,火車車廂多重,咋可能用輪渡嗎,那得多大的工程?!”
    “領導們又不傻,費那力氣還不如直接走滿洲裏了,我看那,我們應該是把火車都丟在這麵,然後我們坐船去對麵,這才符合邏輯。”
    張曉蕊眼中滿是好奇和疑惑:“如果按照吳哥說的,那這火車不白改裝了,不是多此一舉嗎,弄出個中蘇01號,也沒意義啊!”
    對於張曉蕊的問詢,幾人都沉默了,是啊...好不容易改裝的火車,丟在河市這邊,那東蘇01號的意義是什麽?!
    但很快,隨著客車緩緩行駛到河市口岸,眾人都被車外那一眼看不到邊的駐軍給吸引了。
    就在一處停用的港口旁,堆著二十幾架重型起重機,那恐怖的三層小樓高度,遠遠就看得清清。
    順著起重機往岸邊望去,就見岸邊停靠著十幾艘超大型貨輪,貨輪上都印著蘇文,為首一艘更是長達50多米,看著就像一隻趴在岸邊的海洋巨獸。
    馮玉剛以為自己眼花了,趴在窗戶邊向外張望著,不斷揉著眼睛,喃喃道:“那是蘇國500噸的貨輪,平時隻在內陸作業。”
    “天哪,蘇國把這大家夥都調來了,難不成真想用輪渡拉火車,太瘋狂了吧?!”
    “是挺瘋狂的。”
    李華麟拉開了車窗,感受冷冽的江風撲麵,見客車緩緩停止,原因是前方有持槍駐軍攔車檢查。
    但同樣的,他也看到了岸邊那一艘艘大型貨輪,真的是龐然大物,那股視覺衝擊力,完全不是蓋的!
    車門打開,有駐軍上車檢查,冷冽的目光檢查過所有人後,才下車放行。
    一輛輛客車緩緩來到岸邊停靠成一排,各省後勤人員招呼代表團成員下車。
    李華麟一行人跟著大部隊來到岸邊,望著岸邊的作業,竟然有蘇聯工人帶著安全帽,正沿著岸邊架設臨時鐵軌,這鐵軌還一路延伸到五百噸貨輪的尾部?
    那輪渡上,數十名身穿海魂衫的蘇國工人正用撬棍調整鐵軌枕木,沉重的敲擊聲混著俄語號子在江麵回蕩。
    而遠處,也有華夏的工人在給東蘇01號火車頭更換車輪和轉向架,一邊換一邊喊著口號。
    雙方口號聲一浪高過一浪,似乎在做著無聲的攀比。
    “同誌們請看,這東蘇01號車頭,是不是有一種莊嚴和熟悉感?沒錯,它是以偉人專列,進行了一比一複刻,極具意義。”
    人群中,河市的市長突然開口,胸前的毛主席像章熠熠生輝。
    他指著正在更換車輪的火車頭,見眾人都望了過來,遂繼續開口,雖聲音被江風撕成碎片,卻依然清晰地傳進每個人的耳中:
    “中蘇恢複關係迫在眉睫,就像是這江麵結成的堅冰,需要一把尖錐將它無情破開。”
    “而東蘇01號的錐形火車頭設計,正賦予了尖錐的含義,符合破冰行動傳遞的真諦。”
    “東蘇01號複刻了周總理昔年的訪蘇專列,時隔三十年從河市出發。”
    “它將載著華夏的誠意,踏遍蘇聯每一寸土地,完成訪問蘇國的時代使命,最後從滿洲裏凱旋!”
    “現在,就讓我們大家共同見證,東蘇01號登陸“阿穆爾號”,迎接它即將到來的使命,我們稱之為中蘇友誼之行!”
    隨著河市市長的話音落下,已經更換好車輪和轉向架的東蘇01號車頭,突然響起了刺耳的鳴笛聲,沿著鋪設的鐵軌緩緩前行,
    行進途中,車輪與鐵軌碰撞出的火星濺落在結霜的鋼板上,迸發出細小的白霧,極具視覺感官。
    眾人的心都提上嗓子眼了,沒想到中蘇領導一直避而不談的話題,竟然是憋了個大招,用輪渡承載火車頭,真是瘋狂的創意。
    當車頭精準停在輪船中央,蘇聯工程師尼古拉高舉伏特加酒瓶猛灌一口,用帶著濃重鼻音的中文大喊:"這畫麵,就像我昔年在伏爾加河上運坦克!"
    火車頭登上了輪渡,穩穩停在甲板正中央,四周立馬圍上蘇國水手,利用專用器械,用手指粗細的鋼索,在火車頭的四周做固定。
    500噸的“阿穆爾號”沿著岸邊緩緩前行,讓開了碼頭的位置,
    隨後有200噸的蘇國輪渡接替上來,由華夏軍人操控的大型起重機,吊起改裝過的火車廂,將之放在輪渡上,立馬又是一群蘇國人圍上去,進行加裝固定。
    承載了火車廂的輪渡便會跟在“阿穆爾號”的身後,緩緩前行,再次讓出碼頭的位置,由身後的蘇國輪渡接替新的火車車廂。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二十餘台墨綠色的 "黃河" 牌起重機同步啟動,不斷將刷著 "華夏製造" 紅漆的車廂逐節吊裝上後續輪船。
    每節車廂落地時,甲板都發出沉重的震顫,驚起一群在江麵盤旋的水鳥。
    中方技術員則拿著喇叭,扯著嗓子對蘇國工人比劃手勢:"掛鉤要卡進第三道鎖扣!你們西伯利亞的寒風,可別把我們的車廂吹跑咯!"
    岸邊的一係列的操作,就像嚴絲合縫的流水線,看得中蘇記者們驚歎不已,連連拍照提問。
    對於記者們各種刁鑽的問題來襲,這次中蘇雙方的高層,不再刻意避諱敏感問題,
    而是沿著中蘇1號為起始點,講述了訪蘇團即將到達蘇國後的部分決策。
    臨近五點半,16艘輪渡都以承載了中蘇01號的火車頭以及15節車廂,就好似蜿蜒的長龍一般,穩穩停在沿江口岸。
    當 "中蘇 01 號" 車頭的探照燈刺破黑暗,照向對岸的布拉格維申斯克,
    對岸布拉戈維申斯克的崗哨,齊刷刷打開照明燈,兩道耀眼的光柱在橫跨千米的江麵上交相呼應。
    輪渡上的水手們,突然唱起了“喀秋莎”,嘹亮的歌聲既沉穩,又帶了些許歡快的意味。
    中方駐軍聽到喀秋莎響起,也不甘示弱,唱起了《義勇軍進行曲》,激昂的旋律與婉轉的《喀秋莎》交織碰撞,在暮色籠罩的河市上空回蕩。
    可下一刻,更加嘹亮和厚重的喀秋莎合唱,竟然從對岸傳來...
    正準備回返賓館的中蘇高層,聞言停住了腳步,望向燈火通明的岸邊,聽著兩岸響起不同的旋律,表情都多了幾分出神。
    適時地,中方人員加入到《義勇軍進行曲》的行列中,而蘇方人員則加入到《喀秋莎》韻律內,
    兩種旋律,兩種不同的語言,剛剛還很和睦的中蘇雙方,竟然多了幾分火藥味。
    一旁跟隨的中蘇記者見狀,果斷放棄詢問問題,隻是一味的哢哢拍照。
    進出口總局的同誌開口道:“我們前往蘇國的火車會停在貨輪上,暫時停靠在口岸。”
    “接下來,中方將會把統計好的進出口物資,陸續搬運到其他輪渡上。”
    “等到雙方徹底交接完畢,中蘇01號列車,才會正式前往蘇國邊境口岸,布拉格為申斯克。”
    “同誌們,你們的問題已經得到了解答,現在我們可以返回賓館了,夜晚的岸邊很冷,過多停留不是明智之舉。”
    河市市長聞言,連連點頭,邀請在場的職工和記者們登車返回。
    李華麟上了車,目光還在江麵上徘徊,他是真沒想到,國家真的選擇用輪渡來運送火車皮?!
    這麽做雖然是麻煩了點,也消耗人力物力,
    但從政治層麵來看,這樣做既表現出中方的大國氣勢,也表現出蘇方迫切恢複貿易的態度,
    並且充分體現出中蘇雙方的通力合作,在破冰行動上的意見一致。
    回到了酒店,中蘇雙方的記者和河市的基層官員們各自散去,今天的新聞發布會算是成功舉辦。
    三省赴蘇的訪問團成員,則再次回到了會議室,舉辦內部會議,進出口總局的同誌和河市市長旁聽參加。
    三省內部的會議就簡單多了,主要是給成員們下發這次蘇國之行中需要的項目詳單,詳細分化到每個小組。
    因為是三省聯合訪蘇,這次內部會議也算是一個讓三省成員互相了解的契機。
    至此三省成員打亂,統一分為財務組,統計組,翻譯組,技術組,和專門用於外貿的外貿組。
    以馮玉剛為首的六人外貿小組,又加入了16個新人,分別來自林省和寧省,並且配備了專門的財務人員,統計人員,還有職業翻譯。
    會議一直持續到晚上十點,眾人的晚飯,都是在會議室臨時對付的,足見會議的緊迫性。
    此次會議結束,訪蘇團將合並融合,再化整為零,各自分擔小組的任務,等到了布拉格為申斯克後,也會分開作業。
    十點大會議結束,馮玉剛找來了林省和寧省的外貿組同誌,大家一起鑽進食堂,一邊吃夜宵,一邊溝通後續工作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李華麟雖是外貿組的成員,但本身也是翻譯,所以這一組就不需要額外的兩個翻譯了,他一個人頂翻譯和外貿員兩個職位用。
    這另一個翻譯,在內部成員搓對匹配下,李星宇作為鄰省外事科的專職翻譯,成功匹配進小組,成為第二名翻譯。
    16人加6人是22人,由22人新組成的外貿組,到了蘇國之後,將徹底走入中基層,負責跟蘇國的企業談訂單項目。
    雖然各有獨自的項目任務,但總體上還是一個整體,需要互惠互助。
    飯桌上,眾人邊吃邊聊,來自林市業務處的副科長李向東,首先提議道:
    “同誌們,我們在河市最多停留三天,等對蘇的貨物檢驗完畢,運送到對岸後,咱們也就要動身去蘇國了。”
    “雖然之前,咱們大多數人都沒見過,但現在既然為一個整體,我覺得還是要有一個組長領頭,再加兩個副組長配合,你們覺得呢?”
    眾人還在閑聊,屬於互相熟悉的階段,畢竟之前大家都沒見過,突然聽得有人起頭,都陷入了沉默。
    這年月講究的是官大優先,能者上位,還沒有後世那麽多彎彎繞,
    組長啊,成了組長就可以給自家省份謀福利,誰不想當?
    如果按照官職來劃分,那肯定是寧省業務科的科長來做小組長,可這次帶頭去蘇國的...是江省啊!
    這種情況下,官職大小就不能作為評定小組長的優勢,必須民主!
    難在大家之前沒共過事,無論是投票選擇,還是舉手表決,這肯定都有失公平性。
    於是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誰來當這個外貿組的小組長,合理又合規,還能服眾...
    喜歡重生1977,我竟成了家中獨棍請大家收藏:()重生1977,我竟成了家中獨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