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意見箱裏的信既不能多了,也不能完全沒有!
字數:4371 加入書籤
金西縣。
雲新鎮,鎮黨委會議室。
一眾鄉鎮班子也是在此召開了緊急會議。
“根據縣委縣政府的相關指示,要求我們下麵的各鄉鎮做好迎接、應對上級領導視察的相關準備工作。”
“特別強調一點,下來視察的上級領導此次采取的是暗訪的形式進行視察的。”
“其中,著重考察的就是民生建設工程。”
“所以從現在起,在我們雲新鎮的地界內,絕對不允許發生什麽重大視察事故。”
“另外說句題外話,就在今天上午,縣人社局就成為了上級領導視察的第一站。”
“結果怎麽樣?我相信留意過這方麵信息的同誌心裏都有了數。”
“就是一個意見箱的問題,縣人社局的領導班子就已經被判了政治死刑,一個個的全都要等待撤換。”
“同誌們,由此可見,這次視察工作不同以往啊!高標準、高要求、高效率,總之就是一句話,誰出問題,誰就掉帽子!”
“所以,同誌們,在這段時間內,我希望所有同誌都能走出辦公室,親自去抓牢那些自己分管的領域。”
“不然,一出問題,政治生涯也可以宣告結束了。”
“另外縣裏的意思是,哪個鄉鎮出問題,就處理哪個鄉鎮的一把手。”
“那麽以此類推,我也來說說我們雲新鎮的標準,一句話,哪個村、哪塊被分管的領域,誰要是出問題,我就直接處理那個直接負責人。”
“好了,這場會議就到這裏吧,時間緊迫,要是沒什麽疑問就直接散會吧!”
……
散會後,雲新鎮鎮黨委書記曾建橋也是將聯絡員招至了身邊。
“你親自下去檢查檢查,先把鎮委、鎮政府意見箱前的攝像頭全給我拆了!”
“另外,意見箱裏你也要親自瞧瞧,總之一句話,上訪的信件既不能多了,也不能完全沒有。”
“明白了嗎?”
“明白!曾書記,我親自去處理!”
“嗯。”
“另外,安排一些派出所的民警喬裝打扮一下,給我散到各村去,一有情況就立即上報。”
“是。”
等到聯絡員領命辦事去後沒多久,曾建橋的電話就響了。
“喂!曾書記,我在李記土菜館定了一桌,您看您什麽時候有時間?”
“是陳老板啊,這幾天就算了,工作上的事抽不開身。”
電話那邊聞言,還以為是曾建橋的故意推辭。
“曾書記,再忙也得有個吃飯的時間不是?前不久多虧了您,我才拿到了鎮裏修路的工程,這不請您吃個飯、喝個酒,我這心裏過意不去啊!”
“曾書記,這一桌我可是專門托一個老獵戶現打的野兔子,其他食材也都是野味,所以您要是不來,這些好食材不都白瞎了嗎?”
“陳老板,我跟你著重的強調一點啊!鎮裏修路的工程不是什麽多虧了我,才落到你手裏的,這都是通過嚴格的招標篩選程序得出的最終結果。”
“所以,你要感謝的不是我,而是鎮黨委和鎮政府,這個概念是千萬不能混淆的。”
“另外那些所謂的野味,你還是自己消滅了吧,幹部紀律上有規定,公職人員不能接受超過正常禮尚往來的宴請。”
“就像剛才所說,你能接到這個工程,完全是鎮黨委和鎮政府對你的信任和扶持,而不是說我曾某人個人的信任和扶持,所以這頓飯我要是吃了,就超過正常禮尚往來宴請的標準了。”
聽到這話,電話那邊直接就愣住了。
不是,這還是自己認識的曾書記嗎?
不過轉念一想,人沒有無緣無故的反常,所以這位曾書記的異常反應一定是因為些什麽。
而在這些下麵的鄉鎮裏,還有什麽事情能夠讓一個鄉鎮一把手突然變得規規矩矩、成為行走的黨紀國法呢?
毫無疑問,隻有上級視察!
因此,反應過來的陳姓老板也是沒有再多言語,隻是唯唯諾諾的配合著鎮黨委書記曾建橋的高覺悟。
“是,曾書記,是我莽撞了!心裏隻想著感謝您這位父母官,差點就讓您犯錯誤了!”
“嗯,你也是性情使然,雖然形式錯了,但本質上還是有著官民一家親的樸素情懷的,下不為例啊!”
“是是是。”
電話掛斷後,陳姓老板也是悠悠地感慨了起來,“要不人家是領導呢!嘴巴一張,吃飯送禮就成了樸素情懷了!高!實在是高!”
……
另一邊。
林城市市長王化傑帶領的視察團隊也好巧不巧得選擇了雲新鎮作為第一個考察鄉鎮。
車內。
一輛普通轎車內,王化傑正與一位雲新鎮的老鄉交談著。
而這位老鄉,也是莫名其妙地在縣城買完化肥準備乘坐返鄉公交車時被工作人員找上的。
於是,在工作人員亮出工作證後,這位老鄉好說歹說地才答應做了這所謂的向導。
“老先生,這是我們林城市的市長。”
“市長?領導,你沒開玩笑吧!”
“老先生,我是王化傑,如假包換的林城市市長。”
“您這是到縣城買化肥?”
“是啊,剛買完化肥,就被請到這車上做向導了。”
老人一臉無奈的模樣,像是被迫接受了什麽倒黴事。
見狀,王化傑有些尷尬,屬實沒想到自己堂堂一個市長居然被這麽一個老人家給避之不及了。
難道,下麵的群眾基礎都是這樣了嗎?
“老先生,我聽小王說你是雲新鎮人,正好,我們也有事去雲新鎮,一道順路。”
“那就……麻煩領導了。”
“沒事,我們也是想找人提前了解一下情況。”
……
車上,兩人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的聊了起來,但從頭到尾也是領導問,老人答。
而王化傑也是明顯的感覺到了老人的不自在,所以他也開始轉變了話題,打算先讓老人自在一點。
“您這把年紀還頂著這大太陽到縣城買化肥?子女呢?都在工作?”
“什麽工作不工作,也就是在外麵打打工。”
“您幾兒幾女?”
“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女兒二十出頭就嫁到了其他鎮,兩個兒子,大兒子讀了點書,在城裏找上了份工作。”
“那小兒子呢?”
“小兒子就差了點,年輕的時候書沒讀進去,現在四十多歲還在到處打短工、幹體力活。”
“不過小兒子出息是小了點,但好在就在身邊、就在老家,讓我平時還有個子女在身邊,吃穿用度什麽也沒少我這個老家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