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上麵的政策往往是好的,但有時候一到了下麵就變味了!
字數:3946 加入書籤
就這樣,隨著幾句家常嘮下來,兩人之間的交談也越來越自然了。
所以,這個時候,王化傑也是開始將話題扯到了這地方政府上。
“老先生,您覺得你們鎮政府幹的怎麽樣?平時管事嗎?一些關於基層鄉村的福利政策落實了嗎?”
“鎮政府?不知道!我就認識我們村的村幹部。”
“至於鎮上的領導,我是沒見過。”
“沒見過,一個都沒有?”
“沒有。”
“那你們雲新鎮的書記和鎮長你應該知道叫什麽吧?”
“沒了解過,也沒怎麽聽說過,我就認識我們村裏的一些村幹部,平時有什麽事也是跟他們打交道。”
聞言,王化傑微微一愣。
“你們鎮上的領導,就沒下來走過?沒到基層來視察?”
“這個……,好像有過吧,不過都是村委會負責接待。”
“每回都是喊些聽話的、老實的,提前到村委會開會,然後等領導來了解情況的時候,就是安排這些人跟領導見麵。”
“像我這種,就是個嘴巴愛碎碎念、平時也是愛發發牢騷的,所以是沒機會跟領導見麵的。”
聽到這裏,王化傑自然也明白了這裏麵的彎彎繞繞。
這所謂的視察,在下麵已經成了過場式的走流程了。
什麽領導在路上碰上民眾,什麽剛好路過誰誰誰的家,完全就是精心準備出來的。
這時候,上級領導無論怎麽看,看到的都是好的方麵。
至於壞的方麵呢?人家就壓根不會讓它出現在上級領導麵前。
所以,每回下來視察的結果來來回回都是一個:那就是形勢一片大好!
“愛碎碎念、愛發發牢騷,起碼還能或多或少的反映一些問題,但像這種提前彩排,連該怎麽回話都給排練好的視察流程,完全就是在搞形式主義。”
“看來,這個現象在我們的基層鄉鎮已經形成了一股歪風了。”
老人見到王化傑的這副反應,沒有什麽得見青天的激動,相反,內心毫無波瀾。
是的,他活了大半輩子了,什麽人都見過。
就說他見過的領導官員吧,哪個不是當著麵平易近人、和藹可親,一口一個要怎麽怎麽樣,自己作為父母官要如何如何地讓老百姓的日子過的好起來。
但事後呢?嗯,往往就是沒有下文了。
所以年輕的時候或許還後知後覺,但這年紀一到,見的人和事多了,自然也就分得清什麽是真心話、什麽是場麵話了。
所以,這個時候,這個年紀的人在如何判斷一位領導的好壞時,隻看一個東西!
這個東西就是:你做了什麽!
嗯,口號喊的震天響沒用,嘴巴這東西人人都有,所以說句不好聽的,喊口號有嘴就行,重要的是怎麽做、做沒做。
“既然如此,那就談談你們村的村幹部吧!”
“平時他們都是個什麽章程?對上應付上級領導搞小動作先不管,他們對下呢?村幹部都是自己村的吧,抬頭不見低頭見的。”
“王市長,您說這話,就說明您是個標標準準的城裏人。”
“咳!我確實是城市戶口,不過,這裏麵有什麽說法嗎?”
“說法?那就大了去了!”
“您覺得什麽人才能在農村當上村幹部?”
“德高望重?資曆老,能服人?”
“王市長,德高望重那是以前的標準了,現在這個東西可以講也可以不講。”
“有這個東西最好,不過沒這個東西還是照樣能當。”
“那是什麽?”
“看你是不是老板,認不認識什麽領導。”
“是老板自然就能跟領導交朋友,跟領導交朋友,你要是有興趣,自然就可以在村裏當個村幹部幹幹。”
“而且,他們說村幹部這一級的幹部,雖然管著村裏的事,但還不屬於正式的國家公務員,所以在經商方麵就沒有公務員那樣的嚴令禁止。”
沒錯,村幹部是不屬於公務員的,這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冷知識吧,不,也不能算是冷知識,就像在公務員考試和事業單位考試中,這就是一個高頻考點。
“當村幹部不會影響他們原有的事業生意?”
“王市長,您難道以為村幹部是個什麽辛苦差事?”
“說句不好聽的,當個村幹部,一年到頭要因公事跟我們打照麵的次數,能直接用手指頭掰清。”
“那麽多的農村政策、農村福利,他們作為第一執行落實人,能有這麽閑?”
“那些什麽政策、福利,聽到過有,但有多少、有哪些就不清楚了。”
“村裏告訴你,那就是有,要是沒告訴你,就算上麵有,那也是沒有。”
“來,老先生,你仔細說說。”
“像那些政府撥款發放的建房補貼、耕地補貼、農機補貼……等,你們都到手了哪些?”
“教育補貼和貧困補貼倒是有,但其他有些我是聽都沒聽說過。”
“想來那些人心裏也有點數,不敢昧什麽貧困補助和教育補貼,要是這東西都給昧了,那就有人要挖他祖墳了。”
“這兩項,都是完完全全的落實了嗎?”
“有多領的,但沒有少領的。”
“多領是指有人冒領?”
“有,像給自己的什麽親戚上報申請一個貧困名額,然後每個月就有一筆錢打到卡上,蚊子肉也是肉,不要白不要嘛!”
嗯,老人所言,皆是一些常常暴露的基層問題。
這些現象,不能說村村都有,但也是時常發生。
就像那些補貼,有些確實就是撥款下來,但被補貼的對象卻毫不知情。
這種情況下如果基層幹部通知你,那你就是有。但如果沒有通知你呢?那基本上就是不會到你手上了,當然了,你要是自己主動去找他詢問情況,他也不能在你知情的情況下就給你明目張膽地昧了。
總結就是一句話,人家就是在打一手信息差,欺負你了解不到實時政策、不知道有哪些補貼撥下來了。
所以,這就往往導致了一個問題:上麵的政策是無可爭議的為人民謀福利的,但往往一經落實,到了下麵就被一些人搞得變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