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有誌者的政治發配,躺平人的世外桃源。

字數:4513   加入書籤

A+A-


    “唉,基層難管啊!”
    “王市長,您說這話,那我就要說句你不喜歡聽的話了。”
    “說!喜不喜歡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反映問題。”
    “那我就說了。”
    “這做幹部,能因為事難做、事難管就不作為嗎?”
    “就像您剛才那個邏輯,難不難管不重要,重要的是想不想管。”
    聞言,王化傑也是認同的點了點頭。
    “是這個理。”
    ……
    很快,車就駛入了雲新鎮。
    行至鎮中心時,一棟格外醒目的建築映入眼簾。
    “市長,前麵就是鎮政府了。”
    “這雲新鎮的鎮政府倒是要比一般的鎮政府修的要氣派,看這氣象,是近幾年新建的?”
    “兩年前完的工,老鄉政府之前是在老街那一片的。”
    “政府大樓倒是修的氣派,但這發展水平為什麽就一直在你們金西縣墊底呢?”
    “王市長,那就不知道了,興許是我們雲新鎮的風水不好吧。”
    老人的一句興許是風水不好,諷刺意味直接拉滿。
    尤其是這句話落入王化傑這些黨員幹部的耳中時,就格外刺耳了。
    嗯,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毫無疑問的就是堅定的無神論者。
    所以,工作沒幹好,還要人民群眾來給自己一個風水不好的台階,這,隻要還是一名純正的黨員幹部,都會羞愧!
    一旁開車的秘書見這氣氛不對,趕忙插話扯開了話題。
    “市長,我們要進去檢查檢查工作嗎?”
    “鎮政府有什麽好檢查的?檢查辦公室夠不夠舒適?看看辦公室裏有人嗎?”
    “直接到下麵去考察基層情況。”
    “是。”
    “老先生,您是鎮上哪個村的?我們第一站就去你們村吧,正好把您送回去。”
    “領導,這個就不麻煩你們了,這順風車我坐到鎮上就夠了。”
    “那個,就在這裏把我放下去吧。”
    “不麻煩,您後備箱還有一袋化肥呢?既然碰上了,自然就要送一程,還能讓你這麽熱的天扛著化肥一路走回去?”
    “沒幾步路,都走慣了!就在這裏下吧!”
    此時,市長王化傑也是感受到了老人的迫不及待,像是再坐下去就會有什麽罪要受。
    “您是在躲什麽嗎?”
    “唉,領導,實話跟您說吧,我是不方便跟您一起回村。”
    “您說您要是到了我們村查出了個什麽一二三,而我又是跟你們一路下來的,那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我給你們找來的。”
    “真要那樣,那我就在這鄉裏過不下去了,整都能給我整飽了。”
    “老先生,您說這話就是杞人憂天了,現在跟您坐一起的就是我們林城市的王市長,怎麽,到了現在您還以為我們在誆您?”
    “我不是不信王市長的身份,但王市長,你們這些領導下來視察隻是一下的功夫,遲早要走。”
    “但我們這種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就是要在這裏過一輩子的。”
    “也許您能當場免一兩個人的官,但雲新鎮這麽多領導幹部,您還能一個個全免了?”
    “所以隻要有一位領導要計較這件事,那我就要遭老罪了!”
    嗯,要是老人是三四十歲的年輕那會,或許還能在見到市長後產生些把住機遇、逆轉人生的些許幻想。
    但事實是他今年六十五六了,身體也不是怎麽好,基本上已經不具備什麽奮鬥一把的身體本錢了。
    因此,他很清楚,這位王市長改變不了他這快要入土的人生,成為不了他的貴人。
    至於能不能改變他兒女的人生?這個就更扯了,說句不好聽的,你是王市長的誰?跟人家親到這個地步了嗎?
    所以,想通這一點,自然就是無欲無求了,因此自己也就沒有什麽要在這位王市長麵前表現的必要了。
    “那就停車吧。”
    最後,王化傑還是沒有強求,讓老人在鎮上下了車。
    看著扛著化肥,一步一步逐漸消失在視野裏的老人,王化傑若有所思。
    “市長,要我看,這老人家就是想太多了。”
    “搞得我們的好意會害了他一樣。”
    “隨他吧,繼續開車。”
    “是。”
    ……
    大樹村。
    村委會。
    “村裏都安排好了嗎?”
    “彭書記,您放心,村口處我已經安排了人留意那些陌生車輛。”
    “隻要有車輛刻意轉悠和逗留,我們一定第一時間通知您。”
    “嗯。”
    “唉!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報告、不要陪同,這哪裏是來檢查,分明就是來糾察嘛!”
    “現在隻能寄希望於我們村沒這麽倒黴了。”
    “要不然,誰碰上,誰倒黴。”
    就這樣說著,不經念的視察者就好巧不巧的來到了大樹村。
    “這邊也在修路?”
    “這雲新鎮的路倒是修的勤。”
    實際上,見到這一幕,又聯想到雲新鎮經濟發展的現狀,王化傑就已經開始懷疑起了這勤修路的根本目的。
    他自己就是政府領導人,所以自然也對修路工程中的彎彎繞繞一清二楚。
    有些路,是因為有修的必要。
    但還有的路就是沒事硬修、挖了再修,個中緣由,懂得都懂。
    “前麵有處水庫,先去那邊看看吧。”
    “是。”
    很快,一行人就來到了大樹村的水庫旁。
    邊走著,市長秘書也是根據調取出來的一些資料進行了簡潔介紹。
    “這大樹村的水庫是雲新鎮的兩處水庫之一,它跟絕大多數水庫一樣都是改革開放前的建設高潮時期修建的,到現在已經有些年頭了。”
    “改革開放之後,它也是水利建設方向從“新建高潮期”到“鞏固與規範管理期”轉向的首批中小型水庫。”
    “作為雲新鎮的兩大水庫之一,一直承擔著防洪保安、興利惠民的重擔。”
    “嗯,這大樹村的水庫,隻看一眼就能感受到那個時代水利建設的縮影。”
    是的,現在坐落在鄉鎮的絕大多數水庫都是在改革開放前修建的,也就是那個大規模建設的“高潮期”。
    改革開放後,在經曆了建設高潮期後,水利建設方麵的重點就從“新建”轉向了“管理和加固”。
    說到水庫管理,那就不得不提到那句“直接安排守水庫”的調侃話了。
    但其實守水庫這份工作,它也是兩麵性的,嗯,它是有誌者的政治發配,躺平人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