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沒實力的人強勢叫莽撞,有實力的人強勢叫雷厲風行!
字數:3835 加入書籤
天舟縣。
在縣衛生局的嚴令整改之下,一些存在於醫療服務體係中的所謂頑疾都得到了短暫性的解決。
為什麽是短暫性的呢?嗯,這就和檢查作業一樣,你的作業隻有在檢查當天才會是寫好的,檢查完畢後,作業本上的進度要想繼續推進,就隻能等下一次檢查時再臨時補充了。
所以,一些問題在客觀上是能夠被解決的,但在主觀上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而對於這種現象,縣衛生局局長蔣文明也是心知肚明。
局長辦公室內。
“樣子是都做到位了,但這份樣子能持續多久還是個未知數?”
“這樣,你帶隊下去檢查一下,然後按照以前的正常流程,開場正式會議總結一下,以表收工。”
“蔣局,您這是?”
“牛鬼蛇神太多,白天有太陽的時候,都是人模人樣的,分不出個真假。”
“既然如此,那就等到晚上他們放鬆警惕了再見識一下他們的廬山真麵目吧!”
……
另一邊。
縣教育局也是從短暫的領導層地震,迎來了新的一把手。
而這位新任一把手自身還是處於一種非常奇幻的心理。
嗯,本來自己隻是個二把手,但誰知道自己單位的一把手隻是去縣委匯報了一次工作就主動退位讓賢了?
然後,他就稀裏糊塗的成為了代理局長,並且被列入了正式局長的接班人選之中。
這,簡直就是潑天富貴砸頭頂,直接少奮鬥了好些年。
但喜悅的同時,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猜想。
所以在跟妻子一起吃飯的工夫,夫妻倆就琢磨了起來。
“你說我們局裏的那位彭老大,怎麽就從一次匯報工作中丟了官帽了呢?”
“新官上任三把火唄,新書記剛來,又想幹實事,但仔細放眼一瞧,上屆班子留下來的這些部門負責人,沒幾個能合自己要求的。”
“所以,自然就要拎兩隻雞出來殺給縣裏的這些猴看,告訴他們自己要的是做事的人,而不是那些占著茅坑不拉屎的什麽官。”
“話雖如此,但這一上來就摘了兩位縣局級幹部的官帽,未免也太強勢了……”
“沒實力的人強勢叫莽撞,有實力的人強勢叫雷厲風行。”
“新書記兼著市委常委,妥妥的副廳級實權幹部,用得著跟咱們縣裏這些牛鬼蛇神講章程、搞鬥法?人家沒那時間!”
“瞧著吧,這位新書記今年才三十出頭,一看就不是那種得過且過混資曆的躺官。”
“說到這裏我也得給你提個醒,你現在這個代理局長,要是想正式轉正,就不能像你的前任那樣毫無建樹。”
“你之前不是跟我提了一嘴嗎,縣公安局的那位鄧局長已經被縣委提名副縣長,現在已經上報市委審批了。”
“這裏麵的門道你瞧出來了嗎?”
“瞧出來了,這位是被新書記看重了。”
“那你再想想,人家為什麽就平步青雲,而你們教育局和人社局的那兩位前局長怎麽就落得個自覺辭職的下場?”
聽著自己這位幹部家庭出身的妻子的仔細分析,現任天舟縣教育局代理局長的袁利鋒若有所思。
“縣公安局的那位鄧局長,在新書記沒來之前,就因為不知變通、得罪了人,一直卡在這副縣級的門外。”
“莫非,新書記看重的就是他那個勁?”
“是不是不知變通,要看人,那位鄧局長的行事作風,在天舟縣原班子裏的某些領導眼裏是不知變通,但在人家新書記眼裏呢?”
“那就成了堅守黨性原則,恪守組織紀律。”
“這就好比兩份試卷,不同的閱卷領導,就有不同的閱卷標準,從而打出不同的卷麵分數。”
“原來如此,也就是說,我想把這個代字拿了,就得以新書記的標準去備考。”
“總算不用我把答案直接講出來了。”
這位局長夫人一臉見慣不慣的看著自己的這位局長丈夫。
不過,後知後覺,總比不知不覺要好。
“還得是夫人,要我說,你當初不進官場絕對是屈才了。”
“馬屁少拍,聽都聽膩了,先把正事弄明白吧!”
“所以到目前為止,你那位前任是因為在哪些方麵做得不到位給丟了官帽的?這一點,你留意了嗎?”
“你還別說,這一點我還真留意了,為了這事,我還專門找縣衛生局的那位蔣局長打聽了一下詳細情況,畢竟那天他們三位局長是一起匯報的工作。”
“看來你這些年的副局長真是沒白當,有進步。”
“說說詳細情況吧。”
“聽衛生局的那位蔣局長透露,當初蕭書記好像是直接掏出了幾份詳細材料,然後重點提及了一個自願現象。”
“提到我們教育領域時就批評了一個自願補習、自願繳費、自願……”
“反正,就是那些人拿著被迫自願當擋箭牌搞出的幺蛾子。”
“而這一點,剛好就撞上人家新書記想要整治民生建設問題的槍口上了。”
“這麽說,錯誤答案都已經有人趟雷趟出來了。”
“那你接下來該怎麽做不就明了了嗎?照著反麵教材推理正確答案就是。”
“我也是這麽想的,但總是有些瞻前顧後。”
“瞻前顧後?你在怕什麽?怕得罪人?”
“剛才不是說了嗎?主考官換人了!堅守黨性原則已經不等於得罪人了,它等於提拔重用!”
聽到這,袁利鋒也是沒有了後顧之憂。
既然如此,幹了!
“明天,不,今天我就開領導班子會議,直接確定工作重心!”
“應該的,你這次要是衝一衝,衝對了方向、衝對了力度,將來向副縣級衝刺的時候就輕鬆多了。”
“縣公安局的那位,不就先摘到葡萄了嗎?”
“這葡萄,既然有第一顆自然就會有第二顆,所以現在就看誰先摘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