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城鄉人口對房子的共同執念。

字數:3033   加入書籤

A+A-


    最後,產生地皮糾紛的兩家就當著眾人的麵立下了正式字據。
    “呐,兩家各一份,你們都簽字收好了。”
    “免得再因為這個而幹仗。”
    接過字據,被主持公道的慶新一個勁的道謝道,“感謝蕭書記和葉縣長主持公道!”
    ……
    事畢,人群散開。
    現場最後隻剩下了蕭承一行人和村支書。
    “蕭書記、葉縣長,你們這趟下來視察,就由我來給你們做向導吧。”
    “嗯,那就由你來做向導吧。”
    路上,蕭承趁著這個問題問起了陳福遠,“陳福遠同誌,剛才的陣仗我和葉縣長也算是親眼所見了,你們這些基層幹部確實不容易啊。”
    “哪裏,再不容易還能有二位領導辛苦?”
    “不過,繁瑣確實是繁瑣了些。”
    “您像剛才,要是沒有二位領導來掌控全局,我還真不好入手調解。”
    “畢竟都是鄉裏鄉親的,你站在哪一邊,另外一邊都會不服,說你拉偏架,站在誰誰誰那邊。”
    “剛才您二位也聽見了,雖說是胡攪蠻纏,但這個口無遮攔的表達方式才是我們基層工作最常見的環境。”
    “動不動,就說你收了錢,怎麽怎麽樣。”
    “再加上,一個村裏的多少都沾親帶故的,要是碰上一方和自己有親戚關係,那才是真難辦。”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像今天一樣,讓派出所來介入,來主持公道。”
    “但這種事,人家派出所遇上了,一般又會傾向於由村裏出麵調解。”
    “這樣,要是雙方都願意配合我這個村支書和派出所還好說,但要是像今天這樣,鬧個苦大仇深的程度,那就真不好辦了。”
    聞言,蕭承點了點頭。
    “都說遠親不如近鄰,但有些鄰居,就是容易處成老死不相往來的冤家。”
    “這樣,雙方自己你挨我、我挨你的住著,膈應的很。”
    “蕭書記,可不是嘛!”
    “像這種事,今天不是我們村第一次,以後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有幾家,祖上還是共一個爺爺的,結果呢,照樣因為一些分家的什麽原因,處成了現世冤家。”
    “每年清明上墳,雙方還要爭個先後、較個暗勁,您說這是什麽事嘛!”
    “要不都說這分家的老規矩有先見之明,不然這要還是都處在一個屋簷下,那就更要人命了。”
    “那倒不至於,看各家情況吧。”
    “跟周圍鄰居、親戚的關係處的好不好,也是一門藝術,換句通俗點的話就是會不會做人。”
    “蕭書記,是這個理。”
    ……
    就這樣,兩人一邊聊著,一邊視察起了情況。
    “一路走下來,我發現你們村已經有過半的家庭建起了自己的新房。”
    “蕭書記,我們鄉鎮裏的人其實和城裏的人差不多,都有一個念想。”
    “那就是擁有一套自己的新房。”
    “隻不過,我們鄉下是自己建,城裏就是自己買了。”
    “但有一點,這房子啊,那都是衡量一個家庭條件高低的重要標準。”
    “您像我們這邊相親,先不說你在城裏有沒有房,但最起碼的你在老家得有一棟新房立在這裏。”
    “不然,人家考慮你時,就要往後稍稍了。”
    “就連人家媒婆,都是專挑那些家裏建起新房的事主做媒。”
    聽到這,一旁的縣長葉帆也搭起了話,“可不是嗎?鄉下如此,城裏也亦然。”
    “現在年輕人結婚不都要三件套嘛,房子、車子、然後再來個票子。”
    “說到底,還是今天的物質條件不同了,大家擇偶的標準都放高了。”
    “不過說起這結婚的事,陳福遠同誌,你們村現在整體的婚配情況是個什麽樣?”
    “有無適齡但未婚配的情況普遍存在?”
    “畢竟,這些年,這個問題越來越突出了。”
    “葉縣長,這個情況確實是越來越多了。”
    “說起來,還是現在的年輕人思想都開始轉變了,不再受我們那個時代傳宗接代的觀念所束縛,看待這個問題時更加豁達了。”
    村支書陳福遠的一句‘更加豁達了’,說的恰到好處。
    因為隨著這個時代的發展,他知道,這是個不可避免的事,所以即使這對他這個年齡段的觀念有些衝擊,但隨著這個趨勢的越發明顯,他也必須要去嚐試理解和尊重了。
    畢竟,如果不正視這個趨勢,你就無法去理解這個現象的出現以及這個觀念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