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是不是母豬產崽,你們也能報銷出一筆產後調養費?

字數:4479   加入書籤

A+A-


    聊著聊著,蕭承又注意到了這腳下的路。
    “這開裂的路,一路上走下來,不止一處啊。”
    “蕭書記,您有所不知,這些開裂的地方,都是讓那些跑車的大貨車壓裂的。”
    “就算如此,那也有個原因所在吧,是這路質量不行,還是貨車裝載不規範?”
    “這……,蕭書記,前者我不敢亂說,但後者確實是有這個情況。”
    “鄉間跑車載貨,超載運貨乃是常事。”
    “那些跑車的都精著呢,仗著鄉間不怎麽抓,無所顧忌,隻有在進城的時候才會正常運載。”
    “那前者呢?有什麽不敢說的?”
    “不會,這路就是你修的吧?”
    蕭承半開玩笑的問話道。
    “那怎麽可能,這路都是鎮上統一規劃修建的。”
    “這份差事,怎麽會下放到各村自己手裏呢。”
    “公家撥款,公家修嘛!”
    “村上對這條路是怎麽說的?”
    “我想聽實話。”
    “蕭書記,這……”
    “怎麽,蕭書記讓你說,你還怕說了什麽擔責任不成?”
    這時,一旁的縣長葉帆也適當的提醒起了村支書陳福遠。
    “那倒不是,就是話有點難聽。”
    “是真話,往往就是難聽,說吧,我和葉縣長還是聽得起的。”
    “是。”
    “剛開始,村裏對公家實行村村通路的決策感到無比支持和擁護。”
    “畢竟,要想富先修路嘛!”
    “路修好了,這日子自然是越過越好。”
    “但這千好萬好,就是這路動不動就這裏裂一處,那裏塌一處。”
    “你說走在這路上,走久了,誰見了不發幾句牢騷。”
    “那對於這個道路需要修補的情況,你們向政府反映上報了嗎?”
    “反映了,但都是表示知道了,然後就沒有後續了。”
    “要麽就是說資金緊張。”
    “有幾處,不修就沒法通行了,逼的沒辦法了,最後還是村裏自己組織捐款補修的路。”
    “但我們每次上鎮裏、縣裏,回回都能見到哪裏哪裏在施工修路。”
    “那些路,我們都走過,都是好路嘛,偏偏就來來回回的挖個不停。”
    “大夥都說,要修的不見撥款,不需要修的就反反複複挖了又修、修了又挖。”
    “個中緣由,說什麽的都有。”
    聽到這,蕭承也是聽明白了。
    所以,他轉頭看向了政府負責人葉帆。
    “葉縣長,你是政府負責人,知道這是在點誰吧?”
    “不不不,葉縣長,我不是在點……,我我……”,聞言後的村支書陳福遠一個勁的解釋。
    “蕭書記,我檢討!”
    “另外,陳支書,你如實反映問題,不用解釋什麽,這些都是對事不對人的話。”
    “這個,我心裏還是有數的。”
    縣長葉帆在第一時間表示了檢討,並表達了態度。
    “葉縣長說的對,陳支書,你不用緊張。”
    “我們既然敢聽實話,就有對事不對人的覺悟。”
    說完,蕭承又寬慰起了發表檢討的縣長葉帆,“一個縣的縣長,每天要處理的事多了去了,你也不能事事都兼顧。”
    “不過這也說明了一點,那就是辦公室能坐,但不能坐進去就不出來了。”
    “不然,誰知道,遞到自己辦公桌上的報告和數據是幾份真、幾份假?”
    “是,蕭書記,看來我這個縣長還是基層下少了,有些問題潛移默化的就依賴起了紙麵報告。”
    “這個,確實是要自我糾正的一點。”
    聞言,蕭承點了點頭,然後指示道,“那我們就從解決這路的問題開始吧。”
    “把該修的路修了,再把不該反複修的工程給停了。”
    “修路,是為了便利群眾,不是為了修路而修路!”
    “是,蕭書記,等回到縣政府,我第一時間就落實您的指示。”
    這時,在一旁聽得一愣一愣的村支書陳福遠也在努力地捊清思緒。
    這麽說,自己村裏這條路的問題,馬上就會得到解決了?
    “另外,這些工程,要保質保量。”
    “不要給一些人榨油水的可乘之機,不然搞到最後,隻會又是一堆豆腐渣工程。”
    “一條路,它的使用周期不是三五兩年的事,它立在這裏,就是政府的形象擺在這裏。”
    “要是個豆腐渣工程,那它在這裏立多久,群眾就要罵多久。”
    “這一點,必須要認識到位。”
    “不然,黨和政府的形象,隻會被這一個又一個的豆腐渣工程給拖垮!”
    “明白。”
    “嗯,我代表縣委定個方向,剩下的細節問題就交由你們縣政府來落實。”
    “所以,你這個縣長辛苦一點,把問題抓緊一點,不然這質量保障不了啊!”
    “是,蕭書記,您放心!”
    “修路是頭等大事,我一定上心!”
    ……
    ……
    ……
    結束了對各鄉村的視察之行後,蕭承一行人才抽空視察了一下各鄉鎮的黨委和政府的工作。
    天舟縣。
    溫金鎮。
    視察工作的蕭承第一時間就抽查起了財務的公賬報銷冊。
    “車油費報銷可以理解,但這個煙酒費、聚餐費的報銷又是怎麽回事?”
    “蕭書記,您有所不知,我們鎮上的一些業務少不了迎來送往,所以就多出了這些開銷。”
    “哦?”
    “那為什麽這個報銷周周有、月月有,但凡是個鎮領導都有報賬,金額還一個勁的猛增?”
    “怎麽,難道你們溫金鎮的領導班子,個個都是負責對外業務的,並且每人每天都在外麵拉投資、搞接待?”
    “那你們誰能回答我,成績呢?”
    “你們溫金鎮落實了幾筆投資?落實了幾個工程?”
    “縣裏的財政撥款,除了給你們報銷這些雜七雜八的項目,你們還做了哪些實事?”
    “要我說,是都到了你們的煙裏、酒裏和飯局裏了吧?”
    “公款吃喝如此明目張膽,是不是明天,你們誰家的母豬產崽了,你們也能報銷出一筆產後調養費?”
    “告訴我,想嗎?”